眶内脊索瘤一例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 47岁主因"发现右眼眶内肿物4个月",门诊以"右眶占位病变"收治入院.患者2003~2007年先后7次颅内脊索瘤手术,术后行X刀一次、γ刀两次.入院检查: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指数/30cm,眼球内陷,右眶内下方可及皮下肿物:质韧,活动性差,边界清楚,无压痛.颞侧以及下方角膜可见血管翳,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瞳孔3mm,圆,对光反射迟钝.眼科医院眼眶病眼整形科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矫正散光的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mplantable contact lens,TICL)矫正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有效性及可预测性.方法 对22例(31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TICL植入术,术前散光度数为(-1.50~-4.75)D之间.记录术前及术后1、3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等.结果 所有患者成功植入TICL,手术前后裸眼视力(L
目的 探讨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和早期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前、后4周内不同时间点的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改变的规律.方法 收集已确诊为2型DM的重度NPDR和早期PDR患者73只眼(重度NPDR 36只眼,早期PDR 37只眼),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只眼.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OCT检查.所有个体按正常眼、重
目的 探讨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根据DRPSG(Diabetic Retinopathy Photocoagulation Study Group)制定的治疗技术规定,对280例365只眼分别为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PDR)、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
目的 探索一种对致密角膜白斑进行有效美容的角膜染色术.方法 以皮肤美容专用的无菌墨汁做染色剂,对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从化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8例无视力且视力恢复无望的角膜致密白斑患者,采用角膜基质板层口袋联合角膜基质内注射无菌墨汁行美容性角膜染色.结果 术后随访12~16个月,平均(14.1±1.8)个月.所有患者角膜白斑均被黑染,着色均匀,和术后初期比较黑色浓度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目的 评估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治疗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 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研究.对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眼科采用PKP治疗的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相关角膜病变的患者,共12只眼14例次手术,随访5~17个月.结果 PKP术前或术中联合取硅油10例次,单纯PKP不取硅油4
目的 评估高角膜曲率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术后长期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70例(138只眼),根据角膜曲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5例(69只眼)为单纯高角膜曲率(角膜曲率范围47.0~49.0 D,排除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其他诊断条件)近视患者;对照组35例(69只眼)为正常角膜曲率(即
目的 研究水平隐斜对聚散适应以及双眼调节反应的影响,探讨隐斜和近视发展速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9~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本科或研究生自愿参与116名近视受试者,根据近距隐斜量(near phorias,NP)分为三组:正位组(N组)48例(-6△≤NP≤0),外隐斜组(EXO组)42例(NP<-6△),内隐斜组(ESO组)26例(NP>0△).持续注视40cm处视频显
目的 探讨水平斜视矫正术后睑裂高度变化.方法 将29例水平斜视患者,行一眼的一退一缩手术,检测术前术后睑裂高度,并对两组资料行配对t检验.结果 睑裂高度无变化的10只眼,占34.5%,睑裂高度增加11只眼,占37.9%,睑裂变小8只眼,占27.6%.两组资料配对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平斜视患者行单眼一退一缩手术,对睑裂大小无明显改变。
目的 分析外伤性眼内炎的病原菌,探讨外伤性眼内炎的治疗中玻璃体切除的范围,以及视网膜脱离的复位时机.方法 根据外伤性眼内炎的具体情况,在缝合穿通伤口和(或)异物取出的基础上,采取少部分玻璃体切除取标本和大部分玻璃体切除两种方式联合眼内注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发生视网膜脱离者,待眼内炎症控制后,二期行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结果 47只眼中真菌感染7只眼,细菌感染40只眼;术后随访6~24月,平均随访9
患者女 16岁.于2008年7月2日入院,生后发现右眼颞侧有黄白色肿物,伴有双耳屏前小肿物,右侧口角开裂及下1/3面部发育畸形.患者系第一胎,32周早产,母孕1月左右有发烧史,因不知怀孕,服用抗生素及其他药物治疗(四环素、土霉素,服用5d左右),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患者.2岁时切除右侧副耳,并缝合开裂的右侧口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