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泰国局势出现新一轮动荡,泰国前副总理素贴·特素班以“人民权利起义”为口号,带领示威群众占领关键场所,并呼吁现任总理英拉下台。英拉政府面临自2010年执政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
正文:泰国女总理英拉·西那瓦以美貌动人闻名于世界,流传着“迷晕奥巴马”的绯闻轶事,在男人主宰的弱肉强食的政治世界里是个另类。但是政坛上没有“怜香惜玉”一说,尽管外表是英拉上台的一个加分项,但是来势汹汹的反对派并没有因为她是女人而心慈手软。
而且反对派应该很高兴地看到,这位女总理的个性如同她的外表那样并不强悍,“为了国家的安定,请中止示威,求你们了!”面对街头的暴力冲突与政府部门被反政府示威者包围,英拉甚至用近乎哀求的语气,恳请示威者们停止抗议活动。据本刊截稿前(12月10日)最新的消息是,英拉9日上午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解散国会下议院,并根据泰国法律,在60天内举行国会下议院选举。但反对派对此并不买账,示威游行在继续,泰国政局仍持续动荡。
英拉在11月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己虽然是一个女人,但绝不会“逃跑”,不会解散国会或辞职。这虽然表明了她不退缩的决心,但从“虽然是一个女人”的话语中,还是能感觉到她的无助与迷茫:一个女人,在男人都无解的情况下,能否化解这一次政局危机,能否挺过常年动荡不安的泰国政治?
做政治家,你首先得像个男人
在男性政治家看来,或许英拉还是太柔弱了,并不具备一个真正国家领导人的品质。不得不承认,政治是一个天生适合男人的游戏,因为这是一个需要体力的活动,男人强壮的体力、旺盛的精力与强悍的个性,无疑是更容易在游戏中胜出的,而群众也更需要拥有这些特质的领袖带领他们在荆棘丛生的政治世界里披荆斩棘。
从多位成功的女政治家的经历可以看出,一旦走上政坛这条路,女性与身俱来的特征就不得不渐渐消失,为了在政坛生存,要变得比男人更男人。最显著的例子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她是英国历史和西方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的政治手腕比男人还强悍。1970年她刚出任教育及科学大臣一个月时,,她就取消了给全英所有学校以及幼儿园的学童提供免费牛奶的政策,亦因此被《太阳报》冠以“牛奶掠夺者”的称号。1979年她出任英国首相伊始,就开出“限制工会力量、推行私有化”两个凶猛的药方,经济虽有起色,但贫富差距加大;她不顾内阁反对,出兵南美,夺回了被阿根廷入侵的福克兰群岛。
就任首相一年之后,面对舆论希望改变经济政策的呼声,她发出了政治生涯中最有名的豪言:“我要对那些屏息凝神、等待着传媒所宣扬的‘180度掉头’成真的人们说:你爱怎么转就怎么转,但本夫人,绝不掉头。”当年,有人批评她漠视失业劳工的状况,“作为一个女人,你应该具有同情心”,她的丈夫丹尼斯的反应是,“‘同情’这个词从来就没有出现在她的字典里”。
德国女总理默克尔同样以“铁腕”著称。2013年的大选,是默克尔第三次连任德国总理,能三连任,可见其手段了得。但默克尔的铁腕有其风格,默克尔表现在坚定的执行力,一旦决定,她就会执行到底。比如在欧盟“财政契约”的重新谈判方面,默克尔明确表示拒绝,”,她认为“‘财政契约’是经过磋商并得到25个欧盟成员国签署形成的,不容重新谈判”。
而靠她的坚定,在她的前两个任期内,她不仅完成了德国经济重振,让德国经济在债务危机肆虐的欧洲大地上一枝独秀;2009年,一场空前的欧债危机,成就了默克尔欧洲“第一女性“的地位。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将她称为“统治欧洲的女人”。
希拉里的强势风格则是“咄咄逼人”。虽然梦碎总统宝座,但她接过了奥巴马的橄榄枝,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位女性国务卿。在克林顿时代,她就是最有实权的第一夫人,在奥巴马时代,她继续强硬的风格。她是一位从来不害怕发表口号式宣言的女领导人,她不仅提出“巧实力”的外交政策,而且还在泰国首都曼谷高调宣布“美国回来了”。
在对华上,她实施了“敲打”的政策,她不止一次地抛出中国威胁论,宣扬“中国持有大批美国国债威胁美国经济自主”,她甚至称美国会沦为中国领导层制定经济政策时的“人质”。她还多次在与东盟国家的交往中挑起南海议题,发起对中国的攻势。
为数不多的政坛女强人的事例表明,想要登上政治的顶峰,就得像男人那样去战斗。在男人统治的世界里,女政治家想要登顶变得比男性更困难,一个最简单的对比:克林顿管理好美国就是最大的功绩,没人会多过问他在家庭生活中投入有多少,甚至连与莱温斯基这样的性丑闻最后都不了了之;而对希拉里这样的女政治家来说,她首先必须照料好家庭,然后“征得”丈夫甚至是全家族的同意,才能开始她抛头露面的参政生涯。
韩国总统朴槿惠更是走向了传统女性的另一面:朴槿惠本人始终坚称自己未婚、未育,“没有父母、丈夫、子女”,“我嫁给了韩国。”这显然是有意仿效英国“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后者被称为一代英主,却终身未嫁,自称“嫁给了英格兰”。有论者认为朴槿惠如果结婚生子,政治上或许就很难有所作为,因为按照韩国家庭的观念,为了丈夫,为了孩子,家庭的负担肯定会把她绑住。由此可见,女性要走上政坛,摆脱自古以来传统观念中“女性要相夫教子”的束缚,就已经是很大的考验。
女性参政:并不漫长的历史
在西方,各个国家虽然有着悠久的民主传统,但从整体上,她们被排斥在公共政治生活之外,在亚里斯多德看来,女性只相当于一个肢体不全的男人。女性的觉醒始于18世纪启蒙运动时代,启蒙运动直接引发了西方的女权运动。在那个理性觉醒的时代,一些人开始思考妇女的地位问题。
到19世纪末,女性参政取得了重大的突破,1893年新西兰女性最早获得了选举权,但没有被选举权,澳大利亚女性于1902年获得了选举权,到20世纪初,西欧许多国家的妇女也先后取得了选举权。在美国,1920年美国通过了第19条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合众国或任何一周不得因性别关系而否定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
正文:泰国女总理英拉·西那瓦以美貌动人闻名于世界,流传着“迷晕奥巴马”的绯闻轶事,在男人主宰的弱肉强食的政治世界里是个另类。但是政坛上没有“怜香惜玉”一说,尽管外表是英拉上台的一个加分项,但是来势汹汹的反对派并没有因为她是女人而心慈手软。
而且反对派应该很高兴地看到,这位女总理的个性如同她的外表那样并不强悍,“为了国家的安定,请中止示威,求你们了!”面对街头的暴力冲突与政府部门被反政府示威者包围,英拉甚至用近乎哀求的语气,恳请示威者们停止抗议活动。据本刊截稿前(12月10日)最新的消息是,英拉9日上午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解散国会下议院,并根据泰国法律,在60天内举行国会下议院选举。但反对派对此并不买账,示威游行在继续,泰国政局仍持续动荡。
英拉在11月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己虽然是一个女人,但绝不会“逃跑”,不会解散国会或辞职。这虽然表明了她不退缩的决心,但从“虽然是一个女人”的话语中,还是能感觉到她的无助与迷茫:一个女人,在男人都无解的情况下,能否化解这一次政局危机,能否挺过常年动荡不安的泰国政治?
做政治家,你首先得像个男人
在男性政治家看来,或许英拉还是太柔弱了,并不具备一个真正国家领导人的品质。不得不承认,政治是一个天生适合男人的游戏,因为这是一个需要体力的活动,男人强壮的体力、旺盛的精力与强悍的个性,无疑是更容易在游戏中胜出的,而群众也更需要拥有这些特质的领袖带领他们在荆棘丛生的政治世界里披荆斩棘。
从多位成功的女政治家的经历可以看出,一旦走上政坛这条路,女性与身俱来的特征就不得不渐渐消失,为了在政坛生存,要变得比男人更男人。最显著的例子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她是英国历史和西方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的政治手腕比男人还强悍。1970年她刚出任教育及科学大臣一个月时,,她就取消了给全英所有学校以及幼儿园的学童提供免费牛奶的政策,亦因此被《太阳报》冠以“牛奶掠夺者”的称号。1979年她出任英国首相伊始,就开出“限制工会力量、推行私有化”两个凶猛的药方,经济虽有起色,但贫富差距加大;她不顾内阁反对,出兵南美,夺回了被阿根廷入侵的福克兰群岛。
就任首相一年之后,面对舆论希望改变经济政策的呼声,她发出了政治生涯中最有名的豪言:“我要对那些屏息凝神、等待着传媒所宣扬的‘180度掉头’成真的人们说:你爱怎么转就怎么转,但本夫人,绝不掉头。”当年,有人批评她漠视失业劳工的状况,“作为一个女人,你应该具有同情心”,她的丈夫丹尼斯的反应是,“‘同情’这个词从来就没有出现在她的字典里”。
德国女总理默克尔同样以“铁腕”著称。2013年的大选,是默克尔第三次连任德国总理,能三连任,可见其手段了得。但默克尔的铁腕有其风格,默克尔表现在坚定的执行力,一旦决定,她就会执行到底。比如在欧盟“财政契约”的重新谈判方面,默克尔明确表示拒绝,”,她认为“‘财政契约’是经过磋商并得到25个欧盟成员国签署形成的,不容重新谈判”。
而靠她的坚定,在她的前两个任期内,她不仅完成了德国经济重振,让德国经济在债务危机肆虐的欧洲大地上一枝独秀;2009年,一场空前的欧债危机,成就了默克尔欧洲“第一女性“的地位。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将她称为“统治欧洲的女人”。
希拉里的强势风格则是“咄咄逼人”。虽然梦碎总统宝座,但她接过了奥巴马的橄榄枝,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位女性国务卿。在克林顿时代,她就是最有实权的第一夫人,在奥巴马时代,她继续强硬的风格。她是一位从来不害怕发表口号式宣言的女领导人,她不仅提出“巧实力”的外交政策,而且还在泰国首都曼谷高调宣布“美国回来了”。
在对华上,她实施了“敲打”的政策,她不止一次地抛出中国威胁论,宣扬“中国持有大批美国国债威胁美国经济自主”,她甚至称美国会沦为中国领导层制定经济政策时的“人质”。她还多次在与东盟国家的交往中挑起南海议题,发起对中国的攻势。
为数不多的政坛女强人的事例表明,想要登上政治的顶峰,就得像男人那样去战斗。在男人统治的世界里,女政治家想要登顶变得比男性更困难,一个最简单的对比:克林顿管理好美国就是最大的功绩,没人会多过问他在家庭生活中投入有多少,甚至连与莱温斯基这样的性丑闻最后都不了了之;而对希拉里这样的女政治家来说,她首先必须照料好家庭,然后“征得”丈夫甚至是全家族的同意,才能开始她抛头露面的参政生涯。
韩国总统朴槿惠更是走向了传统女性的另一面:朴槿惠本人始终坚称自己未婚、未育,“没有父母、丈夫、子女”,“我嫁给了韩国。”这显然是有意仿效英国“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后者被称为一代英主,却终身未嫁,自称“嫁给了英格兰”。有论者认为朴槿惠如果结婚生子,政治上或许就很难有所作为,因为按照韩国家庭的观念,为了丈夫,为了孩子,家庭的负担肯定会把她绑住。由此可见,女性要走上政坛,摆脱自古以来传统观念中“女性要相夫教子”的束缚,就已经是很大的考验。
女性参政:并不漫长的历史
在西方,各个国家虽然有着悠久的民主传统,但从整体上,她们被排斥在公共政治生活之外,在亚里斯多德看来,女性只相当于一个肢体不全的男人。女性的觉醒始于18世纪启蒙运动时代,启蒙运动直接引发了西方的女权运动。在那个理性觉醒的时代,一些人开始思考妇女的地位问题。
到19世纪末,女性参政取得了重大的突破,1893年新西兰女性最早获得了选举权,但没有被选举权,澳大利亚女性于1902年获得了选举权,到20世纪初,西欧许多国家的妇女也先后取得了选举权。在美国,1920年美国通过了第19条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合众国或任何一周不得因性别关系而否定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