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原本性音乐及存在方式问题研究

来源 :当代音乐(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whr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存在的问题,是哲学研究中第一性的问题;对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研究, 是音乐美学研究中第一性的问题,都属于本体论的研究。奥尔夫曾经说过:“ 原本性始终是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没有时间性的,原本性意味着永远是一个新的开端。所以,走遍全世界的,就是那个观念本身。” 此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理念。所以本文试图从“乐”音乐美学的角度对原本性音乐及其存在方式展开深入研究,从而为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奥尔夫原本性音乐的本质和存在方式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为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能够在中国更好地传播及推广以及本土化音乐教育实践理念的形成贡献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乐本体;音乐美学;奥尔夫;原本性;存在方式
  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7-0088-02
  [收稿日期]2016-04-19
  [作者简介]魏晓(1988- ),男,四川南充人,硕士,成都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助教。(成都 611130)1963年,在奥尔夫音乐学院的成立典礼大会上,奥尔夫曾作了一个公开的演讲,其中有一段对原本性音乐存在方式的经典论述:“我所有的观念,都来自于一种关于原本性的音乐教育观念,它也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我的任务和责任就是从现如今的角度,将最原始状态、最古老经典的观念讲述出来,并力图去实现它。所以,我不觉得自己是创造者,而是一个传承者,像一个传递火炬的接力手,手持古老火炬,把它传递至今。我的后继者也会和我一样,因为这个观念保持着生命力的话,它的生命就不会终结。但是,保持生命力的同时也意味着演变,正因为如此,让人充满着希望和激情。”
  那么在上面奥尔夫先生讲到的这段话里面,有一个最关键的词就是“原本性”,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原本性”? “原本性”教育观念中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又是什么?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当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其中的存在要素和方式又是什么?那么以上提出的几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思想以及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前提。只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住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才能够更好地指导相应教学法的实施,促进相关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一、原本性音乐
  在奥尔夫极具代表性的一篇文章《学校儿童音乐教材——回顾与展望》里,在论述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形成之初时谈到“原本的音乐、原本的乐器、原本的语词形式和动作形式”。“原本”一词的拉丁文是“elementarius”,意思就是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合于开端的。“原本性音乐”不是指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戏剧等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形式,是一种人们必须亲自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和表演者亲自参与其中。从音乐形式上来看,不是大型的曲式结构,而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即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来看,原本性音乐是最接近大自然、最接地气的,必须要参与其中,并且能适用于参与者的感性体验,最适合儿童。例如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是旋律的下行三度。音乐语言的使用就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包括人的名字、数字游戏、民间流传的童谣儿歌等等;这一切都是基于儿童出发的。
  二、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论及“乐”本体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的理论,是将音乐的存在视为音乐的行为(参与行为、操作行为)、形态(音响形态、物化形态)、意识(与逻辑思维、表象思维相关的审美意识、情感心理、音乐知识以及一定的文化观念等)。
  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提出, 实质上就是音乐理论与实践活动密不可分的紧密关系。从理论上讲,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提出主要就是为了彻底破除以往西方传统“自律论”音乐美学观念的影响。从而重新确立“乐”本体的主体地位。
  从当代我国音乐美学研究中对音乐本体存在方式的认识来看,其中包含两个重要的层面。一是当代音乐学术发展中,国外民族音乐学理论对我国音乐美学理论发展产生的影响, 这是破除西方“音”本体观念的强劲动力,虽然其角度主要是为了破除以往传统音乐观念上的“欧洲中心论”;二是对音乐审美情感心理的研究中,对音乐美学概念体系中的“情感”、“情绪”概念予以重新界定, 不仅寻求相关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并且将此概念在音乐美学概念体系中赋以了新的定义和认识,是将音乐的审美情感体验视为参与、包括有感知、理解、记忆、想象、联想、创造以及丰富的情绪感受等多种心理活动的整合。
  三、“乐”本体音乐美学思想对原本性音乐的重要影响
  奥尔夫恰好就是突破了西方传统音乐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音”本体观念,返回到了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的“musicae”音乐美学思想,也就是“乐本体”的音乐观念。它也正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传统乐教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
  奥尔夫教学法的推广者海尔曼·雷格纳讲道:“中国的美学理论和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一脉想通的。”可以说,正是在“乐”本体的重要音乐美学思想的指导下,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才达到了很好地契合,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去全面、正确认识和把握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
  四、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论与原本性音乐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论的角度出发,针对原本性音乐,我们可以从行为、形态、意识三个层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那么下面本文将从原本性音乐的存在方式及其特征与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论之间所产生的具体相互关系进行展开论述。
  (一)行为特征:参与性、即兴性
  1.参与性:从行为层面来看,奥尔夫曾经讲到,“原本性音乐决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它是与动作、舞蹈、语言、戏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且必须要亲自参与其中,进行感性体验的综合艺术形式。”原本性音乐也是最接近大自然、最接地气的、必须要参与其中,并且能适用于参与者的感性体验,这也是最适合儿童,合乎儿童天性的音乐。因社会分工而造成的音乐会式的、他娱性音乐行为方式的音乐教育是违背奥尔夫本意和初衷的,而奥尔夫恰好就是想摆脱以往的束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具备参与性、即兴性行为方式的音乐教育。在这里其实已经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原本性音乐是一种不同于音乐会式的、自娱性的音乐行为方式。   2.即兴性:原本性音乐除了参与性的行为特征,其即兴性方面的行为特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奥尔夫曾经讲到,“就其整个范围来讲,教学从即兴出发,即兴应用节奏形式作为支柱,接着才是音的固定和记谱作为结果。原本性音乐奏乐的出发点就是即兴演奏,完全从即兴出发的自由教学,而且永远是一个卓越的出发点”。
  (二)形态特征:民族性、创造性
  1.民族性:奥尔夫曾经强调:“从《学校儿童音乐教材》的性质可以看出,这部教材在它的每一个阶段中,都鼓励和启发人们自己去继续创造和挖掘新的音乐元素。所以,它不是最终的定稿,而是永远在发展中、在形成中、在流进中。”其实原本性音乐作为一种全新的音乐观念和原理,是处于不断开发状态、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在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地区之间的实践和应用,在遵循其基本的观念和原理同时,其表现形态和呈现形式最终是要遵循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民族性、区域性和民俗性为基本宗旨的。
  2.创造性:创造性是原本性音乐里面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了创造性原本性音乐就会变得黯淡无光。奥尔夫甚至这样讲到:“原本性音乐的创造性来源于乐器的即兴演奏。”即兴就意味着再创造,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具备创造性的器乐即兴演奏是至始至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
  (三)意识特征:情感性、审美性
  1.情感性:音乐是一种心灵的交流,音乐活动直接与人的想象、联想、情绪感受等多种审美情感心理体验及审美意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也非常地强调参与者的感性情感体验,尤其重视音乐教育演奏行为中与音乐的心灵相通。奥尔夫曾经讲到:“和小锣进行交谈,可以促使言辞无以理解的东西发响。”他尤其强调在音乐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主动地从自我内心出发来感受和达到这种潜意识的交流。
  2.审美性:审美上的愉悦,是原本性音乐教育在情感体验方式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奥尔夫曾经讲到:“心中的喜悦,是儿童成长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唱歌、跳舞、奏乐,是开发孩子智慧的一种源泉。”在这一点上,奥尔夫的教育理念与中国古代乐教思想中的“寓教于乐”、“乐者乐也”的基本思路是一脉相通的。
  总结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乐”本体音乐美学思想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都强调的是人在音乐活动过程当中对感知、理解、记忆、想象、联想、创造以及丰富的情绪感受等多种心理活动的整合。本文通过在“乐”本体音乐美学思想的指导下从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论的角度对奥尔夫原本性音乐(行为、形态、意识)三个重要层面展开的深入分析,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和理解了原本性音乐的行为特征、形态特征和意识特征,进而希望能够为更好地指导奥尔夫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推广贡献微薄的力量。
  [参 考 文 献]
  [1]卡尔·奥尔夫,廖乃雄译.学校儿童音乐教材—回顾与展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李旦娜.奥尔夫教学法[M].北京:中国音乐学院(函授教材),1986.
  [3]修海林.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论是如何提出的[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8(01).
  [4]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理论新构[J].文艺研究, 1996(05).
  (责任编辑:邢晓萌)
其他文献
秦庚云 词作家、撰稿人、音乐文学评论家、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编剧;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音乐文学专业。曾任江西省歌舞剧院院长、江西省音协副主席;著有歌词集《爱的珠穆朗玛》、《爱的情结》。1992年被授予“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1993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终身特殊津贴。主要作品有单曲:《大海拥抱的高山》(中央台金奖)、《翻开〈可爱的中国〉》(中央台特别奖)、《爱
期刊
[摘要]社区文化建设是百姓安居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高校教育资源又是实现社区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支撑本文以社区音乐文化建设为例,从我国社区音乐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高校音乐教育资源的优势出发,论证了高校教育资源是满足社区音乐文化建设需求的合理化配置。  [关键词]社区;音乐文化建设;高校;音乐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7-00
期刊
[摘要]中国民族唱法植根于中国的土壤,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特点、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数千年来,它积累了丰富的曲目,创造了独特的演唱技法,形成了民族唱法的演唱形式和风格特点。  [关键词]民族唱法;中国土壤;艺术特点;审美意识  中图分类号:G6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7-0036-02  [收稿日期]2016-04-29  [作者简介]张
期刊
[摘要]在舞台演出艺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里,大多数表演团并没有清晰认识到演出监督的作用,忽视演出监督在演出现场扮演的总调度员角色,这对舞台演出艺术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本文以演出监督在新时期里面临的要求为切入点,解读演出监督的主要职责及能力创新途径,以促进提高演出监督在演出现场的总调度水平。  [关键词]新时期;舞台演出;演出监督;解读  中图分类号:J6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
期刊
[摘要]“本能造反逻各斯”、肢体动作的解放及意义的解分化构成了现代舞的审美现代性三大核心特征。在邓肯、富勒、魏格曼等先锋舞者的引领下,现代舞开始大面积进入当代视野,营构出新奇、另类、陌生、抽象、拼贴、立体等语意丰富的舞感世界。其中,浑然天成的柔性舞感是中国式现代舞美的神韵所在。二元对立结构破裂、舞形舞段舞语的个性化绽放、舞艺与生活边界的消失是现代舞反叛传统的历史产物。  [关键词]现代舞;动作解放
期刊
[摘要]马秋华教授是著名的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声乐博士生导师,三十多年来她献身于声乐教育事业,潜心研究声乐教学规律,为我国培养了涵盖民族、美声和通俗、原生态演唱方法的众多杰出歌唱人才。本文结合马秋华教授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和教学实践,系统分析了她长期坚守的声乐教学的四个原则,同时探讨了她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色。  [关键词]马秋华教授;声乐教学;中国声乐  中图分类号:G61
期刊
[摘要]朱塞佩·威尔第(1813-1901)是世界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之一,将19世纪意大利歌剧创作带入巅峰。威尔第创作的是全新的音乐,他的作品对立相悖于既定标准,打破了原有的戏剧传统,充分反映了个人特性,在精神与艺术上均保持统一与一致。作品《麦克白》是威尔第最钟爱的歌剧。充分体现了威尔第的音乐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对命运不可违逆的悲剧性的感悟,将现实主义色彩发挥到了极致。  [关键词]威尔第;歌剧;
期刊
声乐套曲·四季诗谣第二乐章《夏之趣》12.大暑
期刊
掌牛仔歌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一场师生音乐会的演唱,以杨曙光的表演、科研、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概括她的表演艺术特色、学术观点和教学理念;探讨杨曙光如何将表演、科研、教学三者有机结合,并且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思想内核;探索杨曙光表演、科研、教学相结合的特点对中国声乐教育和声乐人才培养的作用,以及杨曙光演唱、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综合素质对声乐教学的启示。作为音乐表演者和教学者中的成功范例,杨曙光应该引起音乐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