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孩子思维意识、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至关重要。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是在思想品德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中得来的。因此,教学的内容、形式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思想品德教学的影响,但是老师要立足于新课改的背景之下,重点把握教学目标、注重教学设计、认清知识本质、优化教学方案、辅以教育资源,从而实现教学的延伸,最终提升道德与法治科目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提出个人的看法,并且对课堂教学的手段进行探讨,望对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学教学 道德与法治 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把握教学特色,围绕小学生的认知情况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同时综合多种因素,来制定科学的、有效的培育方案,引导学生向正确的、积极的道德层面发展。由于传统的教学思维不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感悟,从而在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思考以及精准运用方面造成了限制,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目标。所以道德与法治的授课教师应该在内容整合的基础上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多层次的途径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以及认知的程度,这样就能在理念革新的基础上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的教学缺乏灵活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思想的形成不是在一朝一夕的情况下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环境的影响,前人的教导逐渐形成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的质量,老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只有行动才能带给人感染力,学生在老师行为的教导下,也会学习老师的良好品德去践行课本中的品德,这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价值。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看来,很少能够有老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的观念,大多数的老师只是通过机械地将文本内容“传授”给学生,至于学生有没有学习或者理解就不那么重要了,对于课程的设计没有做过仔细、认真的对待,在课堂上面出现问题,也很难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是将表面的答案回答给学生,没有究其本质,以至于学生只懂其表不懂其里。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言是没有好处的,但是目前依旧有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仍然持续着当下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设计脱离生活
小學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大都是我们实际生活中能够找到相关素材的,但是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却脱离了生活实际,因此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的时候显得十分吃力,对于法治相关的知识就更加混乱不清了,造成课堂的教学效率低下。书本的理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老师不能够一味的按照课本的内容照本宣科,而应该切实的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将生活中的实例融入到课本中去,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理论,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探讨中来。但是由于有的老师在举例素材时选取了一些不合理或是不严谨的案例,造成教学的效果不增反减,与最初的本意背道而驰,所以老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该多加考虑。
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正是因为道德与法治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所以就更加需要家长参与到教学中来,不能够只依赖于学校和老师,家长也需要跟老师、学校共进退,为孩子的教育出一份力。不仅如此,还需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清楚得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校里、家庭中,更应该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将教学内容延伸到生活中去,这样才不失为一个较好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为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学习、规范自己的行为,而能够帮助老师完成这样一个教学任务就只有家长。因此,教师跟家长之间的联系,对于开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老师应该引导家长将示范效应发挥出来,让学生一点一点地去学习和模仿,逐渐形成完善的道德培养。
(二)深化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要将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其实没有那么困难,老师只要将生活中的素材做一些处理之后就能够运用到教学当中去。例如在开展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绿色小卫士》一课时,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环保相关的知识,然后组织学生一起行动,开展卫生扫除。将教室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能够回收的放在一起,不能回收利用的丢弃到相应的垃圾桶中,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 大家分工合作,扫地、拖地、擦窗户等,这样的活动下,学生们热情高涨,都为班级做出了贡献。此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垃圾分类的知识竞赛,提高同学们辨别垃圾种类的能力,在倒垃圾时能够放到对应的垃圾桶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教师和家长都需要明确的是,学生如果只是文化水平优秀,但是却道德败坏,并不值得被赞扬,只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足以获得更好的发展,获得大众的认可。所以,教师和家长都需要重视小学课程中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之下,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行,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值得被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1]谢敏.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学周刊,2021(24):45-46.
[2]孙玲.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7):27.
关键词:小学教学 道德与法治 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把握教学特色,围绕小学生的认知情况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同时综合多种因素,来制定科学的、有效的培育方案,引导学生向正确的、积极的道德层面发展。由于传统的教学思维不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感悟,从而在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思考以及精准运用方面造成了限制,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目标。所以道德与法治的授课教师应该在内容整合的基础上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多层次的途径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以及认知的程度,这样就能在理念革新的基础上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的教学缺乏灵活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思想的形成不是在一朝一夕的情况下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环境的影响,前人的教导逐渐形成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的质量,老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只有行动才能带给人感染力,学生在老师行为的教导下,也会学习老师的良好品德去践行课本中的品德,这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价值。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看来,很少能够有老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的观念,大多数的老师只是通过机械地将文本内容“传授”给学生,至于学生有没有学习或者理解就不那么重要了,对于课程的设计没有做过仔细、认真的对待,在课堂上面出现问题,也很难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是将表面的答案回答给学生,没有究其本质,以至于学生只懂其表不懂其里。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言是没有好处的,但是目前依旧有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仍然持续着当下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设计脱离生活
小學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大都是我们实际生活中能够找到相关素材的,但是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却脱离了生活实际,因此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的时候显得十分吃力,对于法治相关的知识就更加混乱不清了,造成课堂的教学效率低下。书本的理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老师不能够一味的按照课本的内容照本宣科,而应该切实的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将生活中的实例融入到课本中去,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理论,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探讨中来。但是由于有的老师在举例素材时选取了一些不合理或是不严谨的案例,造成教学的效果不增反减,与最初的本意背道而驰,所以老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该多加考虑。
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正是因为道德与法治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所以就更加需要家长参与到教学中来,不能够只依赖于学校和老师,家长也需要跟老师、学校共进退,为孩子的教育出一份力。不仅如此,还需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清楚得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校里、家庭中,更应该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将教学内容延伸到生活中去,这样才不失为一个较好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为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学习、规范自己的行为,而能够帮助老师完成这样一个教学任务就只有家长。因此,教师跟家长之间的联系,对于开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老师应该引导家长将示范效应发挥出来,让学生一点一点地去学习和模仿,逐渐形成完善的道德培养。
(二)深化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要将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其实没有那么困难,老师只要将生活中的素材做一些处理之后就能够运用到教学当中去。例如在开展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绿色小卫士》一课时,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环保相关的知识,然后组织学生一起行动,开展卫生扫除。将教室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能够回收的放在一起,不能回收利用的丢弃到相应的垃圾桶中,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 大家分工合作,扫地、拖地、擦窗户等,这样的活动下,学生们热情高涨,都为班级做出了贡献。此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垃圾分类的知识竞赛,提高同学们辨别垃圾种类的能力,在倒垃圾时能够放到对应的垃圾桶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教师和家长都需要明确的是,学生如果只是文化水平优秀,但是却道德败坏,并不值得被赞扬,只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足以获得更好的发展,获得大众的认可。所以,教师和家长都需要重视小学课程中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之下,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行,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值得被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1]谢敏.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学周刊,2021(24):45-46.
[2]孙玲.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