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朴实欢乐的09春晚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f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像事先预料的那样不甚精彩,整体感觉平淡,使人兴奋的亮点不多。它如同一锅煮得半生不熟的年夜饺子,虽然算不上可口的美味,但是,在“五更分二年”的特殊时刻,谁也不愿抱怨太多,反倒囫囵吞枣地吃了下去。若问这“饺子”里装的都是什么馅儿?一时还真说不出来。
  春晚作为一台大型综合艺术演出的质量一路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其中原因很多,难以一一梳理。就拿今年的春晚为例,最大的遗憾是我们觉得它更像是一篇社论,而不像是一场联欢。它仿佛要急于表达什么,或是急于告诉观众什么,而不是通过艺术作品的魅力和感召力,去唤醒我们内心的激情和渴望,欢欣与振作。场面的奢华没有触动人们的灵魂,气氛的营造不能激发真实的情感,高昂的声调难以克服假日的慵懒.人为的煽情也不再赚取廉价的眼泪……
  如今的春晚很难再现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盛况,但仔细想想,其实今天的春晚较之初创时只缺少一样东西——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一种简简单单的东西,那就是一朴实的欢乐。
  “礼失求诸野,计穷问于民”。——春晚之复兴何尝不是此理?在中华大众过大年的当口举办电视联欢晚会,不能不有民间情怀、大众口味。
  博得满堂彩的爱尔兰踢踏舞,就是典型的民间舞蹈,其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节拍和舞步,表达了古代爱尔兰人在节日、婚庆、守灵时对生命的赞美和眷恋。异域民间舞蹈的热情奔放、淳朴自然,为春晚增添了神韵。由此我们想到,在欣赏编导以世界为“春”之天地、以他国文化艺术为晚会素材的博大胸怀和气魄的同时,可以在来年更加开放视野,在春晚中加入更多的国际文化艺术内容。这也符合当今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大国风范。
  春节属华夏,联欢无国界,晚会开门办,踢踏舞不歇。纷至沓来的将是更多、更精彩的世界各地的艺术表演。俄罗斯“小白桦”舞蹈艺术团为什么不能为春晚助兴呢,非洲钢鼓乐队也可以和除夕的钟声一起敲响,奥地利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同样能和中国小朋友欢聚央视,美国流行歌后也有希望亮相我们的荧屏……愿春晚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一个大舞台。
  此外,还有两个最打眼的节目——李宗盛、周华健、罗大佑、张震的纵观线组合,东北二人转演员小沈阳的小品,也都可称为民间艺术家的精彩奉献。看来,至少我们已经找到了春晚经典节目构成的两极:一个是向世界的方向寻宝,另一个是向民间的方向淘金。而不管我们向着多少个方向求索,一个标准是不能忘记的,那就是—朴实的欢乐。
  朴实的欢乐,常常是小人物的欢乐,也可以说是平凡人的欢乐、普通人的欢乐。小人物和普通人的汇聚,就变成了好大的群体,因而,朴实的欢乐就是民间的欢乐、大众的欢乐、老百姓的欢乐。
  可惜的是,如今有的电视编导似乎忘记了春晚的初衷,忘记了联欢的本质,忘记了“朴实”是雄辩的前提,而“欢乐”并非只从舞台绽放,而是需从观众的内心进发。
  对一个生命个体来说,朴实是一种美好的性格;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朴实是一种高贵的风尚。而我们今天说的却是春晚,它需要“朴实的欢乐”。
  我想,生命个体、国家和民族、央视春晚,他们其中的内在关系和逻辑不言自明。
  
  作者系《北京日报》评论部高级记者
其他文献
分散作战的网站    专家预测,在未来20年中,大部分传媒将集中到互联网(或网络电视)上,人们将在网上花更多的时间,网络也将成为广告业的主要阵地,到2030年少数几家大型互联网集团将一统传媒天下。不管这种预测的时间正确性有多高,这种趋势已经随着技术进步、现代科学飞速发展和社会急剧变化日益明显。  报业集团网站是报业向数字报业发展的根据地。从十年前在网站上建立传统媒体的网络版开始,到近年来传统媒体与
期刊
1978年 企业化管理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目前,《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也是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    1978年财政部转批《人民日报》等首都8家报社要求试行企业化管理的报告。同年12月,国家出版局在全国报纸经理会议上正式宣布了报社企业化经营的决定。从此,“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开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新闻单位性质和特点的代名词。   
期刊
2008年12月10~1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南京市委宣传部和南京大学政府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政府新闻学与中国国际传播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交大举行,来自海内外政界、学界、新闻界的100多位专家学者、总编(台长)和官员通过主题演讲、专题报告和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就政府新闻学这一理论创新探索展开讨论,就北京奥运中的国家传播建设实践和国际传媒报道等课题,进行回顾、反思与分析。    政府
期刊
报业集团的“全媒体”运营,是指一个媒体品牌新闻的供应能力在满足传统平面媒体的前提下,向流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多种媒体表现形态上的拓展,从而形成媒体品牌的全方位运营。“全媒体”运营是媒体竞争发展到高级形态时必将出现的一种态势。  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传媒集团,应该是各种传播介质都有的传媒集团。因为它可以规避单一种类媒体形式在某个时间段呈现的衰退状态,规避单纯依赖一种媒体可能存在的风险。  在应对
期刊
《参考消息》:  文摘类报纸的“金牌”    经历了从革命战争到改革开放各个历史阶段的洗礼,创刊77年来,《参考消息》从“内刊”到报纸、从“内部发行”到公开发行两次转型,以它的独特魅力和特殊作用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参考消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窗口”,一直发挥着转达外部信息、提供决策参考、“种牛痘”增强免疫力、“经风雨见世面”等特殊作用。它作为中国人的“耳目”,通过独家转载外电、外报、外刊、外
期刊
对于中国出版业而言,2007年无疑具有深刻的意义。  继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30日在香港上市后,辽宁出版集团也于12月21日成功登录A股市场,成为中国首家编辑业务和经营业务整体上市的出版集团。在出版产业政策日益松动以及产业自身发展资金需求的双层推动下,我国出版业正在迎来资本市场的春天。出版传媒单位的上市更是打破了内容不能上市的政策“传统”,标志着出版业上市融资政策障碍已全线破冰。  
期刊
报社经历为影视开道    2001年,湖南报业市场的战火刚刚燃起,硝烟在晚报和几家都市报之间弥漫。就在大战一触即发之际,时任某日报总编辑的倪鹰却悄然离开了报社,谁也不知他行踪何去。  倪鹰领导的这份日报前身是一份周二版的报纸。在那个报业竞争尚不激烈的年代,倪鹰认识到深度报道很受读者的关注,于是先后采编了“月中版”和“月末版”。据统计,这两版当时在全国发行量达到160万份,每一期的利润可达3万元。经
期刊
当“大传媒时代”扑面而来的时候,除了投身其中,没有别的选择。而在潮头浪尖辨明方向,把稳手中的舵,对媒体今后的发展也许就意味着生死存亡。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来自政府管理部门、学界和业界的传媒人士,谈谈“大传媒时代”下应当如何作为。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外媒体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唐润华    大传媒时代需要大视野  大传媒时代意味着传播技术的大飞跃、传播媒介的大融合、媒体形态的大演变、传媒格局的
期刊
20世纪90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数字化给期刊社原有的编辑、出版、管理、经营模式带来了重大影响。数字化期刊已经进入到人们的阅读生活之中,并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势头,其表现为:一是大部分传统期刊已经分别加入不同的网络传播平台,以网络期刊的形式满足日益增强的网上阅读需求。二是新的网络原创版期刊以多媒体形式向众多读者传播信息。三是市场规模逐渐形成。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2007—2008中国数
期刊
手机报作为手机出版的一种新形式,发展速度迅猛。自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手机报面世,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内,全国已有30多家报业集团和报社推出了手机报业务,手机报300余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3G时代的到来,同时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外报业成本压力逐渐加大,这让报业不得不考虑降低成本来应对当前形势。面对这一局势,数字报业,尤其是手机报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谁能在这一市场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