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与启示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linu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为范例,通过分析,归纳出这些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相关特点,以期探讨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国外职业教育;主要模式;启示
  
  从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职业教育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各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各自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尤以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和澳大利亚TAFE等模式为世人所称道。本文通过对国外职业教育合作模式作相关的分析研究,探讨和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一、国外职业教育主要模式及特点
  (一)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Dual system)是一种青少年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形式。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接受双元制的学生,首先必须具备主体中学的毕业证书,然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同时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在学习过程中,学制一般为三年。第一学年主要进行职业基础教育,集中学习文化课和职业基础课。第二学年转入所选定的职业领域进行专业实践训练。第三学年则向特定职业(专业)深化。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同时,也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为其提供培训的企业和学习专业理论、文化知识的职业学校。其在企业接受培训和在学校进行学习的时间比一般为4∶1,目的是要通过加大培训时间的比例,培养合格的实用人才。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行会及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拓宽了办学渠道,增加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教育经费,保证了学生的就业而且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了职业院校的就业率,使职业院校备受重视,促进了职业院校的良性发展。但是,这种模式对企业过分依赖,专业化程度高,使其培养的人才极易受到经济发展起伏的制约,缺乏普适性。
  (二)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
  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对合作教育的基本界定是:“合作教育是把课堂学习与通过相关领域中生产性的工作经验学习结合起来的一种结构性教育策略,学生工作的领域是与其学业或职业目标相关的。合作教育通过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供渐进的经验。合作教育是学生、教育机构和雇主间的一种伙伴关系,参与的各方都有自己特定的责任。其实施方式大致分为4种:一是工读轮换制——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半,一半学习,一半去企业劳动或接受实际培训,按学期或学季轮换;二是半工半读制——同班学生每天部分时间上课,部分时间劳动;三是劳动实习制——参加工读计划的学生每学年最多一次到校外劳动实习一段时间;四是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学生在企业被全日雇佣,顶班劳动,利用工余进行学习,通过讲课、讨论等方式把学习和劳动的内容联系起来。
  美国的产学研结合的职业教育,其着重点在于产学结合与学产结合。产学结合要求现实生产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及时反映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课程中,学产结合要求学校对社会需求的发展应有一定的前瞻性,教授的现实技术应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产学研结合的职业教育注重的是现有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而对科技成果的研发,即产研和学研的结合则相对次要,因为这是研究型大学的工作重心所在。
  (三)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
  工读交替制指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也称“三明治”(或“夹心饼干”式)学制。具体采取的实施方式是职业教育与工厂实习时间各半。此人才培养方法分为三个阶段:学生中学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实践一年,接着在学校里学习完二年或三年的课程,然后再到企业工作实践一年,即所谓的“1+2+1”和“1+3+1”教育计划。
  实践证明,这一模式使学校的教学与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生产技巧和生产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管理知识,熟悉自己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其前后衔接的生产程序和关系。但同时,由于没有法律的约束和专门部门的严格管理,这种模式企业与学校之间是一种较为松散的合作关系。这样的合作缺乏稳定性,影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
  (四)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
  “TAFE”是TechnicalandFurther Education的缩写,即“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模式是政府主导,同企业行业密切合作,具有统一教育和培训标准,主要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的教育;是一个面向职业资格准入,融合职业资格和职业教育,强调终身教育培训,充分体现以“能力本位”为特点的职业教育模式。其主要特点:(1)生源广泛,学制灵活,普职贯通。“TAFE”学院的招生没有年龄上的限制,它突破了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局限,建立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多循环的终身教育模式。(2)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一是提供灵活的多级证书,从低到高,共分6级,学生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学习及分段提高,二是采取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课堂学习、现场学习、不同时间学习,以及利用互联网学习、协议学习等。(3)注重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大体相当,学院都建有实力雄厚的实践基地。(4)行业与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密切合作,全程参与。(5)拥有深厚专业背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TAFE”学院的教师全部从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必须有4级技能等级证书,4-5年的实践经验或行业工作经历。这为培养实用型应用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由于在TAFE教育与培训过程中企业的大量参与,国家资格框架与认证框架对TAFE教育的资格认证,使TAFE教育完全被社会所接纳,其教育与培训质量受到国家、社会与企业的共同认可,TAFE学院颁发的等级证书和文凭在全澳洲得到承认。其培养的学生没有学用脱节现象,就业后胜任工作很快,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能力本位原则。据澳大利亚官方的调查,80%以上雇主和企业对TAFE教育是满意的,认为TAFE的确起到了技能培训的作用。
  二、国外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职业技术教育的模式多种多样,每种模式都有长处和不足,科学的模式应是集各种模式之大成,应能符合我国的国情,原则是“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
  (一)完善政策法规,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模式,都是依靠立法来规范职业教育体系和相应的管理体制,并不断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行修订。我国虽然在1996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但总体上讲,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职业教育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不够规范,校企合作各方对责、权、利的规定比较模糊,无法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为了确保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我国应尽快把政府对校企合作的倡导和支持落实到具体的法规、政策和措施上,并通过法规调节以形成保障体系,使行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比如,政府及有关部门分别或联合成立专项资助基金,扶持和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设立省、市政府奖励基金,对取得较大社会经济效益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和有重大贡献的人员予以奖励。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应给予包含实际利益(如减免税额)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全过程。
  (二)加快落实职业资格制度
  职业资格制度是一种证明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具有一定的专门能力、知识和技能,并被社会承认和采纳的制度。通过职业资格制度规范国家劳动者队伍,解决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相对薄弱问题,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提高就业人员素质采取的共同措施。我国目前的职业资格制度还不够完善,一是由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覆盖的职业面很窄,不足百种;二是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不规范,量多质差,导致社会认可度和信任度低;三是企业用工、人员上岗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相关的制约机制。因此,国家应发挥其政策调控和宏观监督的作用。一是构建完善的职业资格质量标准、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和公信度。逐步实行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将“先培训,后就业”的持证上岗制度落到实处。二是由企业等用人单位和行业协会等组织直接参与职业资格的标准制定,使行业协会及其他一些代表企业利益的机构拥有职业教育的最终鉴定权。三是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借鉴德国“双元制”考试考核办法,严把学生的“出口”质量关。在制定考核评价方案时,变笔试为主为多种测评形式并用,逐渐探索出适合本专业特点的职业资格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水平。
  (三)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互动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企业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以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增加,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大量涌现,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也日益明显,其焦点主要集中在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眼高手低、与企业实际需求无法合拍等方面,集中反映了我国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达不到社会的要求。因此,学校在办学中应结合自身培养人才的特点,努力创建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机制:一是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或校企合作教育专门管理机构,积极吸纳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决策、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等,使校企合作纳入学校办学管理层面,形成科学稳定的体制和制度。二是学校应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服务功能,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公关、员工培训,帮助企业解决他们急需解决的技术、管理、生产以及劳动力问题,使其切身感受到合作办学的重要性,形成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真正建立校企合作、谋求双赢的长效机制。三是通过产学研结合,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企业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进入生产实践领域承担一定的岗位职责,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逐步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的融合,让学生在毕业时能真正实现能力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四)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人员交流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主体。没有素质优良、高效精干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建设高水平的职教事业,这已被许多发达国家的职教发展实践所证明。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特别是专业课实践能力的缺乏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软肋”。因此,学校应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从企业生产、科研一线引进和聘请一批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另一方面切实加强校内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为让“教授手上沾满油”,应出台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暂行管理办法,专业课教师应通过脱产到企业参与企业技能培训、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以及到企业生产现场考察观摩等,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同时,还应逐步建立一套有利于师资队伍发展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包括专业任职标准、培养模式及资格鉴定等制度,以规范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确保职业教育高质量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10):20-23.
  [2] 刘华东.美国合作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2,(10):93-94.
  [3] 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35-37.
其他文献
摘要: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缺失以及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等是造成城乡小学生群体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建议重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力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城乡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异常;成因;对策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
【摘要】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我们需要践行“四个自信”,打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市场价值难以兼顾、不可兼得的迷思;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中“生产供给”这一薄弱环节;充分利用新媒体正向力,解决好“正面发声”的充分供给问题。  【关键词】意识形态 “供给侧” 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在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与管理权之中,话语权问题是我们当下需要着力研究并解决好的课题。掌握
摘要:陕西省榆林市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社会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是榆林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变迁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榆林非公有制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如企业管理体制落后,生产经营缺乏长期规划;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企业融资渠道较狭窄,政策难以真正落实且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因此,有必
从施工合同管理的特点及我国施工合同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加强施工合同管理的意义及通过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控制工程造价的对策。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or dwel
2009年4月9~10日,中国中药协会二届三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中药协会名誉会长张洪魁,中国药材
本研究以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采用访谈法探究公立医院持久竞争优势的根源,并以能力理论为基础,以“能力——竞争优势”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入剖析,从而揭示公立医院持久竞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中小民营企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是,中小民营企业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自身的缺点和外在环
摘要:阐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高职院校在当前条件下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针对这些制约因素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制约因素;对策    一、工学结合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工学结合作为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它是指作为人才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
留学归国人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制度、政策、市场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日益彰显,由此迎来了史上规模最大、领域最多、范围最广的留学归国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