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素养是学生必备基本素养之一。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来自语文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目标。学好语文课既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又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奠定良好的基础。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语文课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更要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关注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走出校门的学生,面对的将是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的社会。教学为社会发展服务。只有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思维。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有重要影响。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语文课堂重要的任务。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停留在考试上。伴随着学生的是无休止的练习,连续不断的考试。题海战术充斥着课堂内外。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老师提供的答案之中,老师的眼光也局限在练习上、在教参上。学生为高分而努力,教师为成绩而拼搏。应试教育弱化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局面无疑不利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时代的要求。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创新精神,课堂教学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但他们又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目的。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他们的实践认知出发,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因势利导,结合课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不因囿于教材与课堂,局限在课堂的语文课是没有活力的语文课。语文教师应利用大语文的特点,挖掘生活中的教材,创造意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另一种有别于课堂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语文课外,组织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开展写观后感、影评。在写作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了增强,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将学生优秀的习作推荐到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进一步激励了学生努力进取意识;组织学生开展走进自然,走进名胜的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接触悠久的历史文化,接受自然的陶冶,接受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养成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学习的好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之一。许多学生智力很好,思维活跃,但语文综合能力不高。这些学生大都书写很差,字迹潦草,阅读马虎,预习、复习环节缺失,导致语文学习效率低下。剖析这些学生学习的习惯,发现这些学生语文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缺失。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生活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学生的大朋友。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使非智力因素的缺点转化成优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其次,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与质疑的习惯
  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感知课文时,关注作品整体结构,注重领悟作品的主旨,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在细读课文时,注重分析作品运用哪些写作方法,来刻画人物,描写抒情,领略细处描写刻画的妙处。如《醉翁亭记》一文,在整体感知时,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在交流讨论中领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再细读课文时,注意讨论运用了哪些方法,来一步一步展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的。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讨论,学生既领会了课文主旨,又分析了作品细处,掌握了作品的写作方法。
  语文学习还应当培养学生的质疑的习惯。只要是自己认真阅读,用心思考的学生,一定会有许多疑问,这样的疑问教者应当鼓励,因为这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在学生质疑中点拨,有助于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识。在质疑中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与创新能力。在学《愚公移山》时,有同学对“河曲智叟亡以应”一句提出质疑,他说,“假如我是智叟,我会问愚公,为什么你年轻时不挖山,而把挖山的任务交给你的子孙?难道你想你的子子孙孙只做挖山一件事。你这种行为,不显得自私吗?不是明显剥夺子孙决定权吗?”随着学生思考的不断深入,对课文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通过这样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训练,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第三,必须重视培养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面
  语文学习的课堂是一个大语文课堂。课内语文教学是必要的,但仅仅依靠课内语文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课外阅读学习,才能达到语文知识有机的积累。对学生而言,课外阅读,就是依据自己兴趣爱好,来选择阅读材料,扩大知识面的过程。开卷有益,但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1.关注阅读材料的质量,把握阅读的方向。课外典籍浩如烟海,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精力有限。因此,对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十分有必要。学生的世界观、观人生观需要塑造、引导。更应该关注阅读的方向。对初中生而言,应该引导他们阅读经典的篇幅。如,在学习《观沧海》时,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让学生自己评价曹操。在学习《竞选州长》一文时,引导学生阅读《世界经典短篇小说》,要求学生结合《项链》《窗》等世界名篇,写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
  2.关注阅读材料的品味,扩大阅读的范围。如果让学生自己去挑选书籍,学生肯定选择自己喜爱的。对自己不关心的内容就会弃之一边,这对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而言,显然是不利的。在课余,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扩大自己知识面的文章。如喜欢文学的同学,推荐他们多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籍。对理科偏好的同学,推荐他们多读一些文学书籍。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推荐他们多读一些英文原版著作。这样,通过取长补短式阅读,会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3.关注阅读材料的体验,优化阅读的效果。学生的情感世界,除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就是阅读体验。因此,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推荐一些类似于“心灵鸡汤”文学滋补品。通过阅读,来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在开出的推荐书目中应当包含《读者》《青年博览》等一些强化人文精神的作品。让作品中美好的人性与良好的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阅读营养,丰富自己的道德情感,有助于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有利于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地之一。语文课堂阅读提倡学生有目标、有选择地学习,不应当满足于从老师那里、从教参那里获得现成的、获得毫无异议的答案和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应该重视获得阅读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充分地训练。这对培养创新性人才有着重大意义与作用。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农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长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有效解决“结构、品种、质量、效益”问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已成为我国新阶段农业和农业科技发
21世纪将是日新月异、百舸争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潮流中,谁能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谁就能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
开学之初学校安排各年级各学科都要做一次学科打磨课的教研活动.作为一名数学青年教师代表自然责无旁贷地领旨挂帅,作了一节关于《一次函数》的教研课.课后我多次观看当时的课堂
鸡出现神经症状的原因多种多样,下面就对鸡几种有神经症状的病毒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一、马立克氏病’1、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审美活动,是学生通过听觉去感觉音乐,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鉴赏的一种审美过程,学生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在倾听、感受、理解、想象、创造等一系列的过程中,想象好比是翅膀,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飞翔”,创造则使想象富于外显性,彰显学生的想象力。  案例一:组织教学的图例,牵绊学生想象——创造  某教师组织学生欣赏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师事先
马铃薯产业化是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但是.长期以马铃薯因使用块茎做种子.体积大.也不易储藏,影响了马铃薯新品种的讯速更新和推广。而种子不能及时的得
我们以前的家庭教养往往停留在“监护式保教”上,也就是照料好宝宝的生活,没有将“照料”变成一种有意识的教养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家庭教养观念的革新,目前家庭应该倡导的是
杨树为杨柳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的通称,杨树为速生树种,由于气候环境的变迁,苗木交易的频繁,杨树病虫害的发生也十分严重。对于杨树病虫害的防治要全面加强测报,防治以及检疫工作,控
一、试验目的为了探索玉米生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通过不同覆盖方式试验,选择适合我市旱地玉米种植的最佳覆盖方式,为今后山旱地玉米高产集成技术与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集雨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生产领域中的一项带有突破性和实效性的创新技术。该技术具有保墒、集雨、增温、增光、抑草防病等特点,且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一般比半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