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学习中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学习数学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科学运算意识的树立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在当前,在应试理念的教育背景下,大部分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以及知识的获取程度,缺乏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与指导。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理论、方法和规律性的本质认识,从数学理论中抽象出来,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对此,如何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就成为教师需要注重的问题。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运用方式
在数学学习中,数形结合思想是众多数学思想中其中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依托图形进行问题思考,以形解数、以数解形,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学习中,解决抽象的数学难题,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数”与“形”的结合使得图形与几何完美结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数学素养。下面,本文就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式进行探讨。
一、利用文化导入,创设趣味情境
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重要因素。这就说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经过兴趣的引导,学生会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理解和深刻记忆。众所周知,数学概念普遍具有抽象性,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思维认知能力弱、抽象理解能力不强。在面对数学抽象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不易理解,会因为题目较难会让学生产生数学非常难的心理。教师要利用文化导入,为学生创设趣味情境,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更好的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例如,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数形结合思想对自己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中找一些历史中数形结合的例子、故事、由来、发展等过程,并添加一些文字说明整合成教学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和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方式下,激起兴趣,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系统了解数学思想。同时,教师还需要运用生动的语言,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提升学习兴趣。如,教师的例子可以是:在人类早期的时候,为了方便计算和交易,出现了结绳、刻痕、记数等早期数形相结合的办法;古希腊数学家在《几何原本》中研究过数形结合思想;我国古代《周髀算经》在计算勾股定理的时候,也用过数形结合思想;甚至,在现代数学家华罗庚也对数形结合做过研究。通过引用历史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学生也愿意主动加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二、开展动手实践,体验数形思想
数学与其他文化学习不同的是,数学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过程是感知实物、触摸实物来理解抽象知识的,这就说明动手实践对学生获取知识、参与活动、感悟思想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所以,在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直观、生动、动手实践中,培养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相互质疑、相互解答中,获得数学知识,还能让学生体验数与形结合的完整过程。
例如,在教授学生数学中“圆”这一章节时,教师先将白纸交给学生,并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同时提出小组任务:在一个直径10厘米的半圆形纸片上剪去一个直径长度为4厘米的扇形,此时半圆形面积减少多少平方厘米,求长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将问题抛给学生后,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建议以及对此问题的分析分享到小组中,在相互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动手进行实践操作,体验数形结合的全过程,从而分析面积的数量关系,最终推导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运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动手实践中获得较多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及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渗透。
三、巧设数学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在目前,新课程改革在逐步推进,改革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丰富的知识,还要将学到的知识实际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但是,对于应试教学方式来说,为了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会选择机械式、重复性的练习方式,单一、枯燥的练习体验容易让学生将学习视为一种任务、负担,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力不高,也无法培养自己的数学思想。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目标,巧设数学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题中,巩固和深化数形结合思想。
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中的“数学广角─数与形”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利用生活常见事物为学生设计问题。当然,在问题设计之初,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如,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以拓展思维为主。同时,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贴合学生生活。在题目的设计中,包含了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让学生画出图形,方便解决。通过巧设数学练习题,让学生在问题中,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所在,数形结合思想也是小学阶段常用的思想之一。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以及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教师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切实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从学生的兴趣点为入手,以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利用丰富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提升数学的综合修养。
参考文獻:
[1]王颖.浅析“数形结合”的数学教育意义[J].教学与管理,1998(2).
[2]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4(4).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运用方式
在数学学习中,数形结合思想是众多数学思想中其中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依托图形进行问题思考,以形解数、以数解形,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学习中,解决抽象的数学难题,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数”与“形”的结合使得图形与几何完美结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数学素养。下面,本文就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式进行探讨。
一、利用文化导入,创设趣味情境
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重要因素。这就说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经过兴趣的引导,学生会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理解和深刻记忆。众所周知,数学概念普遍具有抽象性,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思维认知能力弱、抽象理解能力不强。在面对数学抽象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不易理解,会因为题目较难会让学生产生数学非常难的心理。教师要利用文化导入,为学生创设趣味情境,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更好的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例如,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数形结合思想对自己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中找一些历史中数形结合的例子、故事、由来、发展等过程,并添加一些文字说明整合成教学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和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方式下,激起兴趣,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系统了解数学思想。同时,教师还需要运用生动的语言,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提升学习兴趣。如,教师的例子可以是:在人类早期的时候,为了方便计算和交易,出现了结绳、刻痕、记数等早期数形相结合的办法;古希腊数学家在《几何原本》中研究过数形结合思想;我国古代《周髀算经》在计算勾股定理的时候,也用过数形结合思想;甚至,在现代数学家华罗庚也对数形结合做过研究。通过引用历史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学生也愿意主动加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二、开展动手实践,体验数形思想
数学与其他文化学习不同的是,数学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过程是感知实物、触摸实物来理解抽象知识的,这就说明动手实践对学生获取知识、参与活动、感悟思想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所以,在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直观、生动、动手实践中,培养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相互质疑、相互解答中,获得数学知识,还能让学生体验数与形结合的完整过程。
例如,在教授学生数学中“圆”这一章节时,教师先将白纸交给学生,并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同时提出小组任务:在一个直径10厘米的半圆形纸片上剪去一个直径长度为4厘米的扇形,此时半圆形面积减少多少平方厘米,求长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将问题抛给学生后,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建议以及对此问题的分析分享到小组中,在相互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动手进行实践操作,体验数形结合的全过程,从而分析面积的数量关系,最终推导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运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动手实践中获得较多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及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渗透。
三、巧设数学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在目前,新课程改革在逐步推进,改革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丰富的知识,还要将学到的知识实际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但是,对于应试教学方式来说,为了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会选择机械式、重复性的练习方式,单一、枯燥的练习体验容易让学生将学习视为一种任务、负担,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力不高,也无法培养自己的数学思想。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目标,巧设数学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题中,巩固和深化数形结合思想。
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中的“数学广角─数与形”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利用生活常见事物为学生设计问题。当然,在问题设计之初,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如,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以拓展思维为主。同时,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贴合学生生活。在题目的设计中,包含了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让学生画出图形,方便解决。通过巧设数学练习题,让学生在问题中,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所在,数形结合思想也是小学阶段常用的思想之一。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以及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教师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切实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从学生的兴趣点为入手,以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利用丰富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提升数学的综合修养。
参考文獻:
[1]王颖.浅析“数形结合”的数学教育意义[J].教学与管理,1998(2).
[2]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