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田水利规划及建设关乎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广大农民群众能否顺利迈向小康的关键。但应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在农村水利规划中仍未切实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导致农田水利规划建设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从实际出发,对我国农田水利规划进行全面、总体布局,并针对我国农田水利规划的若干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农田水利;规划;从实际出发
农田水利建设指的是为了服务农业生产建设,采取各种水利工程技术,对制约农业生产建设及发展的不利条件进行逐步改善,通过兴修诸如灌溉、排水、防盐渍灾害、排水、除涝等水利设置,满足农业生产的各种需求,从而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的目的。农田水利规划则是以我国各地区水利建设需求为依据,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自然条件的特点,对水土资源及工程进行合理配置和布局,提出一定阶段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措施,以及水旱灾害的防治、生态建设等农业发展政策。
1 从实际出发,对我国农田水利规划进行全面布局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农田水利已经由传统的单一化服务农业生产的灌溉排水,逐步扩大、延伸至同时服务于农业生产及农村涉水服务等更加广泛的领域,有效的灌溉及除涝设施保障了农业的稳步高产及持续发展,也提高了农田水旱等灾害的防御能力。积极推广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转变传统用水理念及模式,对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河流防洪除涝工程,建立大、中、小型灌区,加大以節水为核心的灌排工程的治理力度,对于增强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抵御能力、改善农业生产及生活条件、提高农田生产力、加快我国新农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农村现代化建设而言,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是另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因此,必须加快水土及水环境治理工作,为农村创建一个绿色、宜居的生产及生活环境。由此可见,农田水利规划及建设工作意义重大。
因此,在新形势下,我国农田水利规划过程中应注重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区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和落实治水方针,适应当地新农村建设及发展要求,紧密围绕防洪、除涝、减灾、水资源科学配置、水保、环保、水利管理服务等多项体系,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开展各项规划战略,遵循实效性、统筹性等规划原则,坚持治涝与灌溉相结合,统筹水利、农业、林业及环境等多项措施,加大蓄、排、截治理力度,全面实施农田水利综合整治方针。
2 农田水利规划要点分析
2.1坚持以农田水利建设为核心
应注重从实际出发,坚持“旱涝统防”、“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大、中、小河流清淤疏浚,农桥、设备配套及机电井建设工作为重点,搞好排灌配套工作,提高排涝、抗旱等标准,加快制定县级水利建设规划战略方针,制定分年实施计划方案,确立县、市、区水利规划的指导性地位,建立规划落实保障体制,加快建立农田水利重点县试点,建设旱涝保收农田,加大节水灌溉的宣传力度,积极推广管道输水、防渗、喷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节水抗旱设备的补贴力度。对于骨干河流及重要支流,应进行清淤、除险、加固、泵站改造,以提升河流防洪、除涝、抵御灾害的能力。
2.2加快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针对不同地区水资源供需等实际情况,找出矛盾突出点,加快推进引水济农工作,注重雨、洪资源的利用,积极搞好煤矿沉陷区域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小口井、机电井为重点,构建一批规模适宜的抗旱水资源应急工程,以提高各地区农田抗旱能力,推进各地区县城备用水资源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保障供水率。
2.3加快水利建设管理体制的创新
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法人组建模式,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制,健全水利招投标管理监督机制,统筹兼顾招、投标,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构建水利工程项目奖惩、绩效考核等机制。强化地区政府及部门农田水利建设责任,完善建设环境,以农田水利项目的性质为依据,分层、分类进行改革,完善运行体制,推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加大准公益、公益性单位配套设施的扶持力度,建管兼顾,健全农田水利管理机构,构建良性的运行、管理体制。此外,针对各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情况,构建村级饮水管理员制度,明确责任,以推进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3 农田水利规划若干关键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各地区相继对农田防旱除涝、安全饮水、节水灌溉等工作进行了规划,但因多头管理、农民积极性不高、投资过于分散等原因,导致农田水利规划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新形势下,我国农田水利规划工作应从各地区的实际出发,全面总结治水经验,结合水资源实际情况,抓好如下关键性问题,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开展。
3.1加强“防洪除涝”,树立“分区治理”的基本思路
多年来,我国在加强河道防洪除涝建设,构建农田排水体系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多数地区农田排水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河道治理标准相对较低,外排水渠道也有待疏通;另一方面,不少地区大沟除涝工程配套有待进一步加强;节制工程欠缺,导致易涝区域的排水情况仍十分严峻;农田排水体系不完善,破毁情况十分严重,排水仍是制约农田水利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农田水利规划编制时,必须坚持“防洪除涝”,对当地排水体系进行分类,一类为主要河道下游水涝威胁区域,如洪区、生产圩等,规划时应着重对河堤进行维修与加固,改善灌排配套等设施;另一类是河道沿岸坡洼地,规划时应加快骨干河道的排水治理,抓好桥涵配套工作,汛期排水时应快排、抢排,确保水路的通畅性,利用统一建站、河湖分家等措施,提高河道的抽排能力;还有一类时河间平原区,该区域面积大,拥有较佳的自排条件。规划时,应及时对沟系进行清淤、加快桥涵配套及大沟蓄水工程建设,对高低排水区进行科学调整,在满足排涝需求的情况下,确保雨季洪水地有效蓄泄,灵活调配灌水。
3.2河井兼顾,积极开发和利用地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采取各种“引河济农”调水措施,一方面,对本地区水资源进行合理调节与科学配置,采用河、井相结合等方式,大力推进灌溉水利的发展。对当地灌溉区域进行分类,包括河水灌区、支流灌区及井灌区等。河水灌区可以借助于河流作为灌溉水源,直接从河中引水进行灌溉,因此,具有丰富的灌溉水资源;支流灌区位于河道下游区域及大沟两侧,干旱时刻通过兴修库容、引调河水进行灌溉,也可利用河井、地表与地下水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农田灌溉需求,解决干旱等问题;井灌区位于河间中部洼地及平原区域,地表水资源相对匮乏,单纯利用机井引浅层地下水进行灌溉,灌水能力仍相当有限。因此,必须深入挖掘井灌的潜力,提高雨水利用效率,以大、中、小型灌区作为依托,全面进行节水改造。
3.3从水土保持出发,积极推动工程水利转变为环境水利
考察当地水土流失,化肥、农业使用及废弃物排放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予以治理,以防降雨、灌溉时,污染物经地表径流及排水途径进入河流中,导致骨干河水富营养化,污染加剧。在农田水利规划中,应充分意识到当地水土流失等问题的严峻性,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有重点、有层次地划分区域进行防治,加强面源污染的防治,从水土保持出发,推动各地区由工程水利转变为环境水利。
总而言之,农田水利规划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从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农业生态情况、农田水利建设情况出发,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确保农民生产及生活的稳定性,全面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富丽.农田水利规划中的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101-103.
[2]李金冰.淮北平原农田水利规划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4):311-313.
[3]刘敏君.试论现阶段的我国农田水利工作当中的不足之处[J].农村水电,2011(6):72-78.
[4]黎国胜,刘富丽.新农村水利规划建设研究[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595-599.
【关键词】 农田水利;规划;从实际出发
农田水利建设指的是为了服务农业生产建设,采取各种水利工程技术,对制约农业生产建设及发展的不利条件进行逐步改善,通过兴修诸如灌溉、排水、防盐渍灾害、排水、除涝等水利设置,满足农业生产的各种需求,从而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的目的。农田水利规划则是以我国各地区水利建设需求为依据,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自然条件的特点,对水土资源及工程进行合理配置和布局,提出一定阶段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措施,以及水旱灾害的防治、生态建设等农业发展政策。
1 从实际出发,对我国农田水利规划进行全面布局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农田水利已经由传统的单一化服务农业生产的灌溉排水,逐步扩大、延伸至同时服务于农业生产及农村涉水服务等更加广泛的领域,有效的灌溉及除涝设施保障了农业的稳步高产及持续发展,也提高了农田水旱等灾害的防御能力。积极推广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转变传统用水理念及模式,对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河流防洪除涝工程,建立大、中、小型灌区,加大以節水为核心的灌排工程的治理力度,对于增强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抵御能力、改善农业生产及生活条件、提高农田生产力、加快我国新农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农村现代化建设而言,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是另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因此,必须加快水土及水环境治理工作,为农村创建一个绿色、宜居的生产及生活环境。由此可见,农田水利规划及建设工作意义重大。
因此,在新形势下,我国农田水利规划过程中应注重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区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和落实治水方针,适应当地新农村建设及发展要求,紧密围绕防洪、除涝、减灾、水资源科学配置、水保、环保、水利管理服务等多项体系,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开展各项规划战略,遵循实效性、统筹性等规划原则,坚持治涝与灌溉相结合,统筹水利、农业、林业及环境等多项措施,加大蓄、排、截治理力度,全面实施农田水利综合整治方针。
2 农田水利规划要点分析
2.1坚持以农田水利建设为核心
应注重从实际出发,坚持“旱涝统防”、“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大、中、小河流清淤疏浚,农桥、设备配套及机电井建设工作为重点,搞好排灌配套工作,提高排涝、抗旱等标准,加快制定县级水利建设规划战略方针,制定分年实施计划方案,确立县、市、区水利规划的指导性地位,建立规划落实保障体制,加快建立农田水利重点县试点,建设旱涝保收农田,加大节水灌溉的宣传力度,积极推广管道输水、防渗、喷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节水抗旱设备的补贴力度。对于骨干河流及重要支流,应进行清淤、除险、加固、泵站改造,以提升河流防洪、除涝、抵御灾害的能力。
2.2加快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针对不同地区水资源供需等实际情况,找出矛盾突出点,加快推进引水济农工作,注重雨、洪资源的利用,积极搞好煤矿沉陷区域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小口井、机电井为重点,构建一批规模适宜的抗旱水资源应急工程,以提高各地区农田抗旱能力,推进各地区县城备用水资源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保障供水率。
2.3加快水利建设管理体制的创新
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法人组建模式,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制,健全水利招投标管理监督机制,统筹兼顾招、投标,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构建水利工程项目奖惩、绩效考核等机制。强化地区政府及部门农田水利建设责任,完善建设环境,以农田水利项目的性质为依据,分层、分类进行改革,完善运行体制,推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加大准公益、公益性单位配套设施的扶持力度,建管兼顾,健全农田水利管理机构,构建良性的运行、管理体制。此外,针对各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情况,构建村级饮水管理员制度,明确责任,以推进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3 农田水利规划若干关键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各地区相继对农田防旱除涝、安全饮水、节水灌溉等工作进行了规划,但因多头管理、农民积极性不高、投资过于分散等原因,导致农田水利规划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新形势下,我国农田水利规划工作应从各地区的实际出发,全面总结治水经验,结合水资源实际情况,抓好如下关键性问题,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开展。
3.1加强“防洪除涝”,树立“分区治理”的基本思路
多年来,我国在加强河道防洪除涝建设,构建农田排水体系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多数地区农田排水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河道治理标准相对较低,外排水渠道也有待疏通;另一方面,不少地区大沟除涝工程配套有待进一步加强;节制工程欠缺,导致易涝区域的排水情况仍十分严峻;农田排水体系不完善,破毁情况十分严重,排水仍是制约农田水利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农田水利规划编制时,必须坚持“防洪除涝”,对当地排水体系进行分类,一类为主要河道下游水涝威胁区域,如洪区、生产圩等,规划时应着重对河堤进行维修与加固,改善灌排配套等设施;另一类是河道沿岸坡洼地,规划时应加快骨干河道的排水治理,抓好桥涵配套工作,汛期排水时应快排、抢排,确保水路的通畅性,利用统一建站、河湖分家等措施,提高河道的抽排能力;还有一类时河间平原区,该区域面积大,拥有较佳的自排条件。规划时,应及时对沟系进行清淤、加快桥涵配套及大沟蓄水工程建设,对高低排水区进行科学调整,在满足排涝需求的情况下,确保雨季洪水地有效蓄泄,灵活调配灌水。
3.2河井兼顾,积极开发和利用地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采取各种“引河济农”调水措施,一方面,对本地区水资源进行合理调节与科学配置,采用河、井相结合等方式,大力推进灌溉水利的发展。对当地灌溉区域进行分类,包括河水灌区、支流灌区及井灌区等。河水灌区可以借助于河流作为灌溉水源,直接从河中引水进行灌溉,因此,具有丰富的灌溉水资源;支流灌区位于河道下游区域及大沟两侧,干旱时刻通过兴修库容、引调河水进行灌溉,也可利用河井、地表与地下水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农田灌溉需求,解决干旱等问题;井灌区位于河间中部洼地及平原区域,地表水资源相对匮乏,单纯利用机井引浅层地下水进行灌溉,灌水能力仍相当有限。因此,必须深入挖掘井灌的潜力,提高雨水利用效率,以大、中、小型灌区作为依托,全面进行节水改造。
3.3从水土保持出发,积极推动工程水利转变为环境水利
考察当地水土流失,化肥、农业使用及废弃物排放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予以治理,以防降雨、灌溉时,污染物经地表径流及排水途径进入河流中,导致骨干河水富营养化,污染加剧。在农田水利规划中,应充分意识到当地水土流失等问题的严峻性,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有重点、有层次地划分区域进行防治,加强面源污染的防治,从水土保持出发,推动各地区由工程水利转变为环境水利。
总而言之,农田水利规划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从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农业生态情况、农田水利建设情况出发,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确保农民生产及生活的稳定性,全面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富丽.农田水利规划中的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101-103.
[2]李金冰.淮北平原农田水利规划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4):311-313.
[3]刘敏君.试论现阶段的我国农田水利工作当中的不足之处[J].农村水电,2011(6):72-78.
[4]黎国胜,刘富丽.新农村水利规划建设研究[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595-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