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s123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
  美育即审美教育,亦称美感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学校美育的作用,在于通过美的形象给学生以情感教育。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各种体裁的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它们无不反映了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等,蕴含着大量美的内容。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十分注意挖掘教材的内蕴,引导学生去领会、去体验、去感受,适时对学生实施美育。
  一、挖掘教材的内在美--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
  我们语文教学美育的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教材这些内在美,把艺术形象中所蕴含的美的宝藏,能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地揭示出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教材的语言美: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这样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语文中看似普通的语言却有丰富的形式变化,词义的鲜明对比,有的充满诗情画意。教师应深入挖掘其美育因素,指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觉接受形象的教育。
  在教学中,我对作品优美的景物描写、匠心独具的安排,生动活泼而又意味深长的语言,深入挖掘、着意点拨。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我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漓江的水"和"漓江的山"。
  这篇写景文章,语言的准确使用本身就是美:水--静、清、绿;山--奇、秀、险,文辞优美,感情真切,句句有情,语言表达准确、鲜明、具体,山水一体,交相辉映,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时的真情实感,使之达到效应强烈的艺术效果,让学生感到语言艺术的魅力。
  教材的意境美:"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部》中说:"作者胸有境,入境适与亲。"意境是课文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溶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如《小小的船》一文。
  "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寥寥四句,三十多个字,就把学生的视线从窄小的家庭、课堂、学校引向了宽广无限的宇宙,激发学生产生许多遐想。
  教材的形象美:人物形象的感染力是无穷的。少年儿童喜欢美的形象,容易受形象的感染,形象越鲜明,对儿童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小语教材中,不少文章提示人物的心理美和风格品德的高尚,我们应该根据文章的特点创变情景,使学生披文入情,感受人物的形象美,陶治学生思想情操。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这是多么感人的场面啊!教师应声情并茂地范读全文展开情节,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诱导。把邱少云英雄壮烈之举展现在学生面前,激起他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这样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惜献身的高大形象禁不住在学生脑海中站立起来,使他们获得一种振奋昂扬高大之美感。
  二、领悟教材的思想性,培养学生感知美、体验美的能力
  艺术化、审美化的语文教学,能促使学生从课文中体验美,在生活中表现美,从而提高他们鉴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
  小语教材中那生动有趣的故事、感情充沛的诗歌、托物寓理的寓言、启迪心扉的童话、情景交融的散文、图文并茂的看图学文,无不集语言文字之美、大自然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为一体。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从中感受美、体验美,就能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在语文教材诸多篇目中,作者塑造的典型人物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些正面人物的形象,都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感悟教材的艺术性,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美、体验美、鉴赏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在实践中学会表现美,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情趣。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啊!山雨初雾,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晚,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静的自然美啊!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王维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
  诗中有明月、清泉、青松、翠竹、红莲、白石构成的色彩美,而这一切又在月光笼罩之下,又别有一种朦胧美,有"明月松间照"的宁静,也有竹喧、莲动的动静相生的动态美,也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含蓄美。学生在这种清幽明静、活泼新鲜的境界中神游,由"悦目"到"赏心",自然会唤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欲望。这时,教师抓住契机,鼓励学生把这种对美的鉴赏上升到对美的歌颂,从而去创造美好的人生。
  四、教师基本功综合展示蕴藏美
  教学是艺术,而艺术的精髓在美。美的艺术,使人感到舒适、愉悦、振奋,而美的教学,除了授人知识、能力、智慧之外,也应伴之以相同的艺术效果。教学这门艺术,是教师想象力、创造力、基本功的综合展示:纯正的普通话、声情并茂的范读、优美的体态语言、合理的板书设计和准确的语文知识,都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总而言之,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很富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更应该是一种富于艺术性的追求美感的劳动,语文教学自始至终是一位研究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大师,其教育、教学艺术,应不仅能够给学生以美好的心理感受,而且更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素质,使学生在美的追求中,识别善恶,振奋精神,使学生热爱学习,执爱生活。
  教材蕴藏美;教师挖掘展示美;学生感知鉴赏美;进而表现创造美,让世界充满美!
其他文献
我国已进入标准的老龄化社会,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使得高龄化发展趋势愈加显著。未富先老的经济条件和家庭养老的传统,无疑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和挑战。从我国目前的社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纳入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质量提高  一、激发良好状态  学习效率毫无疑问在一种心理感
摘要:梳理实践案例,我深感:师生共读务必做足三件事,即吸纳语言,充实学生语汇仓库;启迪思维,发展学生聪明才智;感悟表达,提升学生习作素养。当然,根据书籍体裁、内容、文化价值等不同,学生所处年段的不同,侧重点也不同。正文试从实例出发阐述具体的做法与思考。  关键词:吸纳语言 启迪思维 感悟表达  一、激励吸纳,充实学生的语汇仓库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背诵的篇目数量有所增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在自主学习基础上,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完成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课堂教学新结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该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上好课的前提,当然也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兴趣呢?  1、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  一个被学生接受、喜欢的老
期刊
当前,在社会变革深化、经济快速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行业商会也应用而生,在区域经济发展
构建合理、有效的高校二级学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二级学院的办学绩效进行全面评估,是提高高校整体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探讨了构建二级学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环境变得愈加复杂多变。从外部环境上来看经济成分更加多样,经济业务更加多元,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经济核算越来越复杂;
期刊
摘要:在特殊教育领域,聋校的语文教学一直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还需要让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不断的进步与发展,这是让学生在将来能够融入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本文结合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实践,在分析聋校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聋校 特殊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作为聋校教育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是聋校一
通过对一个三级医院1993-1999年补偿情况的研究,了解三级医院的补偿现状,为完善和规范三级医院补偿机制提供实践依据,并提出意见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