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水平迅速提升,让统计失真的现象暴露出来,对统计人员是一种挑战,新时期做统计工作,要结合时代的趋势,强化统计人员的道道素养以及专业技能,加强统计执法的力度以及强度,保证统計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这样统计数据可以更好地为社会进步服务。本文对统计数据的各类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探讨如何提升统计数据的质量管理,让统计工作更加合理地开展。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 影响因素 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241-02
国内的统计工作不断取得不错的成绩,从当下的情况看,国内统计数据多数是对客观情况的体现,然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让经济结构出现变化,经济主体变得更加复杂,导致诸多因素对统计数据造成干扰,让统计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局势,这样就导致统计数据存在失真的风险,要保持对统计数据的理性认知,重视对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
一、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
(一)对统计数据缺乏精准认知
对统计数据不具备精准认知,是数据不准确最主要的因素。经过几十年不断发展,人们还是对统计没有足够了解,甚至不知道统计工作是什么。诸多的基层干部不了解统计,或不懂统计,这样对统计不够重视。国内上下都在注重经济发展,很多人开始只关注一些创造经济效益的领域,统计工作这种创造间接效益的工作被忽视。因为统计工作并不会直接介入到经济活动中[1]。而是要借助合理的统计,对数据情况进行反应,借助合理决策可以取得成效,并借助领导的决策,这些不被人关注。
(二)原始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原始数据的质量性存在问题,会导致统计数据出现失真。统计数据是经过调查产生的,但是统计调查的数据通常是个人提供,多数数据是人为进行记录,受到经济计划的影响,统计数据是以非商品方式,为相关的单位提供。这样导致统计数据缺少利益制度,让提供统计数据的人员积极性不高。导致统计数据的整体质量不高,尤其是受到人文因素的诸多影响[2]。
(三)统计制度方法不准确
统计制度以及技术方法这些制度方法,也是影响数据准确性的问题。在一些非物质生产的领域,因为经济水平迅速提升,文化产业、高新技术等这些新的发展领域,若是没有制定出完整的核算系统,难以准确对产值进行精准核算,对统计数据造成影响。另外是在统计制度与政治制度以及法律制度不协调的情况下,统计数据也是难以保证真实性以及准确性。当下对干部政绩考察采用的是量化标准,缺少完善的统计指标,在利益影响下很多单位会进行数据造假。
(四)统计双基工作水平低
基层以及基础就是统计数据的主要源头,原始记录以及台账,是统计数据最原始凭证,当下基础统计工作的开展有诸多的问题存在,统计水平不高,很多的基础数据并不完整,财务制度也不够完善。调查对象就是数据的原始供给者,对数据真实性有直接影响,调查对象非常负责,同时也有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加上工作积极性的问题,这些都是让基础数据的质量无法达到理想的水准。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方法
(一)将统计工作放在中心位置
完善统计的制度以及方案,对数据收集、汇总以及传送各个环节制定出规范化流程。制定统计数据的责任制度,提升对统计数据的整体管理以及团队的管控,并完善统计数据的评价机制,及时发现统计数据的问题。
(二)加强统计数据的法律支持
人为因素是对统计数据造成影响的核心因素。领导对法律以及数据质量的重视度,关系到统计数据的整体质量。这种局面下要注重对统计数据提供全面法律支持,并对统计范围的界限进行明确,提升人们对统计数据的重视,借助合理的途径,提升统计数据的法律理念。
(三)改革统计方法
统计部门制定出统计制度方案,制定出要统计改革的目标,明确了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并促进各个领域中经常性调查以及专项调查中,对抽样调查的合理应用,可以避免出现单位逐个调查以及诸多调查步骤的问题,降低各类因素对统计数据的影响,让统计数据的获取更加方便和精准,避免统计数据出现造假现象。
(四)切实开展基层统计
首先是促进部门以及人员实现网络化,结合基层统计数据的实际需求,对县区以及乡村的统计网络进行完善,加强统计工作中的人员沟通。其次是促进团队的专业化。基层统计人员要做到持证上岗,接受各类继续教育以及培训,掌握专业化统计支持。
结论
总之,当下统计数据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要想让统计数据的质量符合标准,就要对当下的统计制度以及工作体系全面完善。
参考文献:
[1]何礼广.论客运量权威数据背后的伦理——以厘清国家统计局官网上客运量年度数据为基础[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09):29-35.
[2]黄恒君.政府统计生产体系中的大数据融入探讨——基于数据源与数据质量的分析[J].统计研究,2019(07):3-12.
作者简介:
张艺馨(1989-),女,汉族,甘肃平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可靠性理论。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 影响因素 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241-02
国内的统计工作不断取得不错的成绩,从当下的情况看,国内统计数据多数是对客观情况的体现,然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让经济结构出现变化,经济主体变得更加复杂,导致诸多因素对统计数据造成干扰,让统计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局势,这样就导致统计数据存在失真的风险,要保持对统计数据的理性认知,重视对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
一、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
(一)对统计数据缺乏精准认知
对统计数据不具备精准认知,是数据不准确最主要的因素。经过几十年不断发展,人们还是对统计没有足够了解,甚至不知道统计工作是什么。诸多的基层干部不了解统计,或不懂统计,这样对统计不够重视。国内上下都在注重经济发展,很多人开始只关注一些创造经济效益的领域,统计工作这种创造间接效益的工作被忽视。因为统计工作并不会直接介入到经济活动中[1]。而是要借助合理的统计,对数据情况进行反应,借助合理决策可以取得成效,并借助领导的决策,这些不被人关注。
(二)原始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原始数据的质量性存在问题,会导致统计数据出现失真。统计数据是经过调查产生的,但是统计调查的数据通常是个人提供,多数数据是人为进行记录,受到经济计划的影响,统计数据是以非商品方式,为相关的单位提供。这样导致统计数据缺少利益制度,让提供统计数据的人员积极性不高。导致统计数据的整体质量不高,尤其是受到人文因素的诸多影响[2]。
(三)统计制度方法不准确
统计制度以及技术方法这些制度方法,也是影响数据准确性的问题。在一些非物质生产的领域,因为经济水平迅速提升,文化产业、高新技术等这些新的发展领域,若是没有制定出完整的核算系统,难以准确对产值进行精准核算,对统计数据造成影响。另外是在统计制度与政治制度以及法律制度不协调的情况下,统计数据也是难以保证真实性以及准确性。当下对干部政绩考察采用的是量化标准,缺少完善的统计指标,在利益影响下很多单位会进行数据造假。
(四)统计双基工作水平低
基层以及基础就是统计数据的主要源头,原始记录以及台账,是统计数据最原始凭证,当下基础统计工作的开展有诸多的问题存在,统计水平不高,很多的基础数据并不完整,财务制度也不够完善。调查对象就是数据的原始供给者,对数据真实性有直接影响,调查对象非常负责,同时也有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加上工作积极性的问题,这些都是让基础数据的质量无法达到理想的水准。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方法
(一)将统计工作放在中心位置
完善统计的制度以及方案,对数据收集、汇总以及传送各个环节制定出规范化流程。制定统计数据的责任制度,提升对统计数据的整体管理以及团队的管控,并完善统计数据的评价机制,及时发现统计数据的问题。
(二)加强统计数据的法律支持
人为因素是对统计数据造成影响的核心因素。领导对法律以及数据质量的重视度,关系到统计数据的整体质量。这种局面下要注重对统计数据提供全面法律支持,并对统计范围的界限进行明确,提升人们对统计数据的重视,借助合理的途径,提升统计数据的法律理念。
(三)改革统计方法
统计部门制定出统计制度方案,制定出要统计改革的目标,明确了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并促进各个领域中经常性调查以及专项调查中,对抽样调查的合理应用,可以避免出现单位逐个调查以及诸多调查步骤的问题,降低各类因素对统计数据的影响,让统计数据的获取更加方便和精准,避免统计数据出现造假现象。
(四)切实开展基层统计
首先是促进部门以及人员实现网络化,结合基层统计数据的实际需求,对县区以及乡村的统计网络进行完善,加强统计工作中的人员沟通。其次是促进团队的专业化。基层统计人员要做到持证上岗,接受各类继续教育以及培训,掌握专业化统计支持。
结论
总之,当下统计数据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要想让统计数据的质量符合标准,就要对当下的统计制度以及工作体系全面完善。
参考文献:
[1]何礼广.论客运量权威数据背后的伦理——以厘清国家统计局官网上客运量年度数据为基础[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09):29-35.
[2]黄恒君.政府统计生产体系中的大数据融入探讨——基于数据源与数据质量的分析[J].统计研究,2019(07):3-12.
作者简介:
张艺馨(1989-),女,汉族,甘肃平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可靠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