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深圳高质量发展背后的逻辑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kb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眼间,来深圳的100多天,無论是倾听专家大咖的精彩讲授,还是深入企业走访交流;无论是走进深圳的专业市场,还是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深圳无时无刻不在刷新着我对它的认知。
  我想,如果一个城市有未来,一定是因为它总是能找到在时代中的位置。如果我们要去看中国城市的未来,深圳一定是最好的样本,这个早已习惯被作为各种实验场的地方,总是不会让人失望!关于深圳的发展,有三个词让我感触颇深,分别是市场化筑基、法治化增信、数字化赋智,三者同频共振,有力支撑了深圳的高质量发展。
  市场化筑基
  深圳福田区的华强北以电子产品闻名,但当你真正立于其中,你会发现这里不仅有手机配件市场、电子元器件市场,还有美妆、食品、乐器、钟表等各类市场;南山区的南油有服装和布料市场;罗湖区的水贝珠宝市场,则有世界珠宝看深圳,深圳珠宝看水贝的美誉。各类专业市场的欣欣向荣是深圳市场经济活力的最好反映。正如我实训企业天安数码城集团领导所说:“深圳是全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我想,深圳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源于其始终坚持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形成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深圳市政府整体是小政府,不参与市场经济主体微观环节,不过多干预企业正常经营,不与企业争利,而是主要在宏观规划、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前沿布局、重大攻关、基础研究和小微企业扶持等市场失灵领域开展工作。而对于企业、市场来说,他们总是能找到最肥沃的土壤向阳而生。正是靠着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靠着企业的科技和管理创新,深圳的高科技产业不断迭代升级,深圳的经济发展走向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法治化增信
  今年的3月1日,深圳有《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5部法规实施生效,其中个人破产条例、城市更新条例、商事登记若干规定以及绿色金融条例均为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为国内率先立法,具有重要的突破性和改革意义。尤其是个人破产条例在深圳率先破冰,个人破产制度倡导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支持重生的破产保护理念对于构建完整的现代破产制度和市场退出制度,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有着重大意义。企业家在授课中提到,“企业最希望的生存发展环境是清晰而不模糊,在政策支持服务上固定可预期的。”一个城市,只有为创业者、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预期和足够全面而深入的服务,他们才能够专注研发、专注市场、专注发展自身的核心业务。做到这些,城市的发展也就有了基本的活力和韧性。
  数字化赋智
  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无数新业态、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数字化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谁能更快地完成数字化转型,谁就能更好地利用数字化技术提质增效,谁就能在新时代抢占发展先机。深圳的数字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已连续3年获得全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第一名。在深圳的这些时间里,我与队友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像其他大城市一样,深圳也会堵车,但是不会堵死。从实训队驻地到深圳阳光客厅,10多公里的路程,仅仅用3个红绿灯,就保证了交通的畅通有序。这只是深圳数字交通应用的一个简单场景,这样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多,例如,为服务企业精准化,福田区上线了企业智能服务系统。通过系统整合线下业务数据与线上共享政务数据,确保企业注册关系、统计关系、经济指标、荣誉资质等关键信息应录尽录,上线整合市区两级产业资金、产业空间、人才服务资源等,并从行业范围、税收贡献、信用记录等维度为企业绘制精准化个性化画像,优化了企业服务工作模式。我以个人身份注册了这个系统,第一感觉就是系统界面清晰、导向明确、操作简单,可以极大提升个人或企业进行政务操作时的体验感与获得感。其实,数字化是一个很实在的东西,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简单地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在“数字化生存”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顺应城市发展现实需求,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等手段,去实现城市管理的降本提效和智慧化;如何真正地接地气,解决真正的问题,才是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和目的。
  深圳的今天就是青岛的未来。体悟实训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可以深度体悟深圳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发展逻辑。在深圳当学生,回青岛当士兵。接下来,我会把在深圳的所学、所思、所感、所悟运用到实践中,与同事们一起干、一起拼,为青岛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城阳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其他文献
2019年3月,青岛市委提出“学深圳,赶深圳”。从此,一股“向深圳学习”的春风,在青岛市委的号召下,迅速吹遍岛城。3个多月的体悟时间,收获颇多,感受很深。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深圳理念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邓小平的这一经典论断成为深圳博物馆“改革开放史”展厅的醒目标语,也是深圳发展过程的真实写照。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历史上,深圳率先打破“大锅饭”、首次发行股票、第一次实行土地
期刊
作为一名街道干部,非常有幸成为青岛市第五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一名队员,来到深圳进行为期100多天的体悟实训。在这期间,我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机遇,按照全方位融入、沉浸式体会、内生式感悟的體悟实训要求,始终秉持多融入、多体验、多交流、多学习的态度,深刻领会深圳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有了很大的收获。  首先,是角色转换带来的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来深圳后,我不再是政府工作人员而是一名普通的企业员工,站在这个角度
期刊
通过100余天的体悟实训,让我在感受深圳企业、学习深圳企业家的同时,真正做了一次“深圳人”,使我在思想上、观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必将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工作思路和理念。  跳出舒适区 深圳初印象  2020年12月17日,我来到距青岛2000公里的深圳,心情既兴奋又忐忑。“学深圳、赶深圳”对于青岛这座城市来说,意味着跳出舒适区;从走出深圳机场,到走进实训单位,对于我们实训队员来说更是跳出舒适区。“
期刊
我们公司是一家文化传媒类公司,还运营着一家相声剧场叫铭海堂。体悟实训对于民营企业家而言,这是一段非常难得的、宝贵的学习实训经历。出发之前领导们给我们谈话,要求民营企业家们要做李云龙式的企业家,来到深圳不仅要学习深圳企业家的成功密码,还要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和前进方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每个民营企业家都有一个做大做强做优的梦想。我们都知道,深圳民营企业的名气和实力在全国都是响当当的,但
期刊
100多天,近距离体悟深圳、解码深圳,发现深圳之所以成功,除了特区特有的政策和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格局、载体、融合、市场”。  格局  体悟实训的100多天,深圳人的大格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当我们在举全市之力学赶深圳之时,他们早已将目光对准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湾区,瞄准了全世界。我们在走访深圳市走出去战略合作联盟时了解到,该联盟成立于2016年,目前已与1
期刊
有幸作为青岛市第五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一员,我在深圳度过了一百天的难忘时光。一百天的时间很长,因为近20年的工作生涯中,从来没有一次这样久的脱产学习,离开可亲可敬的领导同事和热爱的工作岗位,也从来没有一次这样久的离开熟悉的青岛。一百天的时间又很短,因为融入新的城市、新的团队、新的工作单位、新的队友同事、新的思维理念、新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是那么的新鲜、新奇、新颖和期待,感觉每一天都过的飞快。一百天历
期刊
这是我第一次来深圳。全脱产、100天、150多人相伴,非常珍惜。来深圳这段日子,就怕光阴虚度。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向深圳、向队员们学到了很多,收获很多,感悟很深。  我来深圳学什么?其实换一个角度就是深圳凭什么让我们学?深圳发展到今天,不是一蹴而就的,历经40年,披荆斩棘。  深圳凭什么?  凭他毗邻香港。香港对深圳的影响不言而喻,看看同是经济特区的珠海、汕头和厦门后,你就懂了。  凭他有中央
期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之城”深圳呈现出“6个90%”特点: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深圳是如何做到如此傲人的成绩,成为引领科技创新城市的呢?这要从经济学中产业结构成长
期刊
“深圳发展的密码是什么?”这是每名在深圳体悟实训的队员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理解和感悟不同,答案也不尽相同,但总体趋于一致:举全国之力,携香港之便,顺应世界产业转移之浪潮,是时代和国家赋予深圳的特殊使命。  从宏观角度讲,这个解释很客观。但联系到青岛,会发现:深圳的客观条件,青岛无法比拟。“学深圳、赶深圳”,不是照抄照搬,要通过研机析理,加以借鉴。每个城市都有特色,客观条件天然注定,错位发展才能共赢
期刊
2020年12月17日,本人有幸成为了青岛市第五期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队伍中的一员,进行100天的系统学习提升。从接到通知到落地鹏城再到体悟实训总结,是梦想照进现实,似飘泊近乡情怯。40年来,深圳不仅给国人带来了财富和信念,更为重要的是他青春常驻、以身示范、风雨兼程,特色之道路,绚烂之思想,清丽之风华,恢弘之气象!特区的发展,时刻提醒我不忘初心、加压历练,在践行“三化一型”的路上持之以恒。  用心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