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经典作品教学应多一点思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4502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教学重在文言语感培养和文言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需要通过思辨性阅读、批判性鉴赏来实现,因而文言文教学应多一点思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以对话为抓手,通过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文化对话、与自我对话等形式,突出课堂教学的思辨环节,实现学生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思辨;对话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7001002
  《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重在文言语感培养和文言阅读能力的提高,要注意“批判性地鉴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对文言作品做出价值评价”。于是,“思辨性阅读”“批判思维”便成为语文教学的热词,尤其是文言作品教学,思辨性阅读、批判性鉴赏更是成为文言作品阅读教学的抓手,因为缺少思辨,就是缺少必要的、有质量的思维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笔者也赞同文言经典作品的教学应多一点思辨。
  文言作品教学的思辨和批判,始于对文本原意的尊重,只有尊重文本的原意,维护经典的客观价值,才能使阅读成为一个汲取古典智慧的过程。也就是说,文言文教学的思辨,首先要建立在对文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而文本理解,说到底,就是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文化对话,与自我对话。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也要求高中生通过与经典文本的对话,“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学会理性学习、探究学习。“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基于这个教学要求,笔者试图通过对话,探讨文言经典作品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王好战,请以战喻》是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中的经典文言作品,孟子用假托的故事宣扬他的“王道”思想,推行他的“仁政”学说。教学此文,会有教师习惯文言文教学常用的思路,沿着“朗读—翻译—字词句—课文分析—探究质疑—迁移拓展—背诵”这样的程序推进。这样的教学安排目标明确,重难点的把握不容置疑,但是,這种传统教学模式背离了选修课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缺乏有效合理的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于程序化、系统化的教学使其与必修课教学无异,打击了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教学收效不大。
  教学这篇文章时,笔者在过程中突出了思辨的环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与作者对话
  《王好战,请以战喻》是《〈孟子〉选读》的第一篇经典作品,教好它,可以说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走近孟子,与作者对话,是理解文章、学习好孟子作品的关键,所以笔者课前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前查阅资料,自主探究:
  (1)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跟孔子的思想有什么异同?
  (2)孟子曾游说各国诸侯,以推行自己的主张,他的主张能被各国君主接纳吗?为什么?他为什么到各国都能受到“部长级”的待遇?
  (3)孟子的“仁政”思想对现代有何意义?
  课堂上,笔者以“印象孟子”为主题,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学生对孟子思想有深入的了解,这有利于学生对孟子作品思想的理解。虽然这个活动会花很多时间,但是这样安排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技能,训练了学生思维,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收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二、与文本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活动中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是所有对话的基础。不管哪种对话,它的中心都是每一个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交流,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的内涵。
  1.对话文本语言:读一读 ,译一译
  文言文教学,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主要方式是读和译。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译一译的方式去感知文本语言,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文言基础知识训练,从而加强对文本语言的感知。笔者主要以下面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话文本语言:
  (1)读一读:列出你认为值得同学们重点掌握的字词句。
  (2)译一译:如果你是出题老师,你准备出哪些句子考我们同学?为什么?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要解答不容易,需要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反复对话和推敲课文语言,反复筛选比较,认真思辨才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答案。
  2.对话文本情感:理一理,想一想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言基础知识训练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但这并不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唯一目标。课堂上,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理一理、想一想的方法,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充分感悟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情感。这样,学生就能够在不断的思辨和批判中提高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学《王好战,请以战喻》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理一理:文章哪些句子体现了孟子的哪些情感态度?
  (2)想一想:文章中表现了孟子的哪些思想与主张?
  《王好战,请以战喻》表现孟子的“仁政”和“民本”思想。孟子反对诸侯间无休止的征战,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重视教化,提出“谨庠序”的主张,批判上层贵族奢靡浪费。因此,引导学生对情感和主题的思辨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与文化对话
  语文学习实际上就是与文化对话的活动。文言文阅读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深入文本,与作品内在的文化意蕴进行交流与沟通。而这种内在的文化意蕴就是课文所负载的思想与情感、心灵与生命、精神与灵魂,这种对话就是一个文化接受、传承和创新的过程。
  教学《王好战,请以战喻》一课,笔者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与文化对话:
  (1) 梁惠王为什么对“人不加多”忧心忡忡?
  (2) 孟子提出的“民加多”措施体现了他的哪些思想?他是怎样批评当时的统治者的?
  (3)人逢乱世,生命如枯苗草芥,“一将功成万骨枯”。孟子批语诸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离娄上》)阅读课文,我们应如何理解孟子“不嗜杀者能一之”的观点?请简要说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批判和思辨,深刻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与灵魂,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才能更好地接受它、承传它。
  四、与自我对话
  与自我对话,是个体与自己发生的出声或不出声的谈话,是自我总结和反思,它不仅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更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思辨过程,对巩固知识,掌握语文技能,提高语文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与自我对话,不能忽略的是文本的特征。《王好战,请以战喻》这篇文章文本特征很明显,就是用寓言故事来说理,用对比、比喻手法来论证。针对这一特征,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自我对话:
  (1)比一比:跟《论语》选读对比,《王好战,请以战喻》这篇文章有什么亮点?
  (2)说一说:我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技巧?
  (3)评一评:你觉得课文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4)写一写:我可以用本文的哪些内容来作写作素材?
  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文言经典作品的教学更应该以对话为抓手,通过对话,让课堂多一点思辨,让学生多一点批判性思维,或许我们的教学活动更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信息化为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对教师而言也是新的挑战。TPCK框架下的英语口语教学,需要教师学会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帮助提高口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TPCK;英语;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00032002  教育信息化为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对教师而言也是新的挑战。TPCK(Tech
[摘 要]散文教学的命脉就是以散文的核心特点“行散而神不散”为基础的教学。找到散文的“神”,其实就是找到散文中的“情”。在特殊之“情”笔下的人、事、景、物又会呈现出很多特点,所以散文是非常具有个性的。这个性就是由作家的情感、品格、爱好等主观因素决定的。教师进行散文教学的时候,在这种意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那教学设计容易科学一点,创新一点。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散文教学却没有逻辑,没有思路,让课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则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教书育人,既强调传播知识,培养能力,更注重塑造人格,形成品质。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教学活动,也应该是构建健全人格,培养良好品质,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德育”活动。利用课堂,有效地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引领学生,使他们成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的人,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一、科学性教学  
[摘 要]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大块内容,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科学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科学精神的培育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定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
[摘 要]以《幽径悲剧》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高语文关键素养,指出以“起承转合”为课堂结构,从语言着手,围绕知识、技能、情意、态度开展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提升语文关键素养的有效途径,具体可以通过构建学习张力空间、引领学生感悟语言、领会语言建构和运用的意图、丰富学生审美情趣来实现。  [关键词]关键素养;起承转合;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
[摘 要]“温度语文”是落实新课程改革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以人为本的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新理念,它以品味感悟语言文字魅力为基础,以准确有效运用汉语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信为归宿。  [关键词]温度语文;文字魅力;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3-0014-02  一、“温度语文”提出的背景  践行新课程
[摘 要]面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很多教师有很多不适应。教师需要依靠“本源”来面对这一新变化。这些“本源”包括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等。  [关键词]本源;道德与法治;利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9-0048-02  自2016年起,七年级开始使用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与此同时,对于新
[摘 要]导学案的引入满足了新课标提出的“先学后教”的要求,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导学案进行预习,加强课堂上的互动教学,将灵活处理教材与发挥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导学案;编写和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三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拓展探究,以促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高三;地理;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058(2018)100093002  高三地理复习课通常具有课时少、课堂容量大、
[摘 要]文言文无论是在高中语文教材还是在高考中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使用一种重要方法,那就是借助跨学科的知识迁移做到以史为鉴。为此详细阐述了之所以要这么做的三大理由,进而提出了如何做到以史为鉴的方法,即教师要积累足够多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要注意把握借鉴的时机和准确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跨学科;知识迁移;以史为鉴;文言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