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科医学是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历史性结合的一门新兴科学。全科医学教育是目前我国医学教育的重点之一,高等医学院校要改变旧有的教育框架,培养出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能真正结合临床与预防的高质量的全科医师,在教学的实施上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交流。
【关键词】全科医学 教学体会 高质量
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欧美,是整合多种学科的一门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其不仅跨越了各个临床学科,并与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紧密结合,又涉及与患者健康有关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还涉及社会医学、社区医学、流行病学、医学人类学、替代医学等学科领域,因而作为全科医生需要拥有多学科横向整合的知识。
随着当今医学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科医学已渐渐成为非常重要的临床医学平台之一。我国无论是正规的医学学历教育,还是毕业后的专业训练,在指导思想、教学方法、师资、教材、教学基地等各方面,对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都没有足够的准备,造成社区全科医生的匮乏和民众需求的不足[1]。所以全方位提高全科醫生质量,是我国社区医疗的当务之急。对全科医生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逐步探索、逐步提高的过程。下面简单谈一点浅见。
一、全科医学教学的必要性
全科医学是一门面向家庭与社区,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人文社会学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它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目的。其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将个人的健康与集体的健康融为一体,以有效、方便、快捷的医学手段来解决居民常见的基础健康问题,整体、长期地对居民的健康负责。
随着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我国逐步迈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我国的疾病谱开始演变,居民的健康观也发生了变化,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由疾病的救治延伸到了整个生命周期的全面保健。与各门窄而深的专科医学相比,全科医学的范围宽而浅,涵盖了各个年龄层次、性别、各个器官组织系统以及各类疾病的研究,其要求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较多,但不具有专业性,主要针对人群保健、常见疾病治疗以及疾病预防等。因此为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全科医学教学的内容设计
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制定了《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实施方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标准》《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标准》《全科医学培训学员管理规定》和《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学员手册》,规定了各类培训的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方法、考核办法、培训基地、各级培训机构的组织实施以及经费待遇等内容;规定了临床基地与社区基地在组织管理、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和教学要求方面应该具备的条件;规定了学员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各阶段安排、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等[2]。依托国家级全科医师培训中心基地建设项目,开展全方位全科医师培训平台。开展“5 3”培养模式及“3 2”培养模式(即先接受 5 或3 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教育,再接受3 或2 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工作;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学继续医学教育,为基层社区医疗单位输送合格的全科医师人才[3]。
三、全科医学教学方法
每一课的专题大课内容由相应的专科医师进行授课,集体备课、预讲预做和培养性教学讲课,现场评价教学方法、指点语言文字表达与板书技巧,分几个小组上实验课和讨论课。每一小组实验课和讨论课分别由1名专科医师和基础教师进行辅导,回答学生的提问,以及向学生提问,复习和强化大课内容。当然,课程全程负责的临床医师也参与其中。教师在讲课时,学生用自己的电脑上网,可以下载和阅读幻灯片的内容(包括有文字内容、图表和录像资料)。课程结束后,学生可通过网站观看教师上课的全部录像的视频和音频内容,可以反复观看和远程学习。小组实验课和讨论课的学习案例和讨论案例可预先上传到网站,学生可预先阅读学习。病例内容紧密联系上大课的内容,有完整的病史、体检、辅助检查、诊疗经过、手术过程、电生理检查、病理检查和尸检结果等,然后请同学谈论回答,务求达到深刻理解并会应用的目的。
四、全科医学教学方法的体会
全科医学是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历史性结合的一门新兴科学,通过这一结合能更好地弥合临床与预防的裂痕。在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均有较好发展的高等医学院校应改变旧有的教育框架,培养出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能真正结合临床与预防的高质量的全科医师。
大多数医学院校都有自己的传统的医学教育方法,以基础科学课程讲座为基础,全科医学建立在其基础之上,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教学方式方法[4]。但是随着社区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科医生进入全科医生的领域,而对全科医生的培训教学就成了很重要很关键的问题。与传统的基础教学不同的是,全科医学的教学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教学,还包括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学,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技能操作才是学习全科医学的根本目的,所以必须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一些操作技能,使其真正体会理解全科医学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从目前的社区医生培养来看,可依托于各省市医学院校,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开设大专层次的全科医学教育学历班或培训班,对具有中专或相当于中专水平的在职社区医务人员进行全科医学教育,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树立全科意识,掌握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5]。
从长远发展看,高水平的全科医师队伍是全科医学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政府部门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目标的保证。政府部门应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地位,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偿政策,加快组建高水平的全科医师队伍,营造一个支持全科医学发展的环境,吸引高素质的人员进入全科领域,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全科医学发展,也可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6]。全科医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 “长期负责式照顾”, 宗旨是注重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学习全科医学的首要原则是要搞清楚全科医学的宗旨和内涵[7-10],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服务观念,培养他们全方位的全科医疗服务能力,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全面的照顾和服务。
总之,全科医学与之前的专科医学教育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培训全科医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坚持集体备课、预讲预做和培养性教学讲课,现场评价教学方法、指点语言文字表达与板书技巧,提供全科医生完成培训任务的机会,在培训过程中逐渐理解全科教学的内涵,领会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全科医生的质量和素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
[2] 杨秉辉,祝善珠.全科医学概论(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
[3] 王上增,韩丽华,李沛,等.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规范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21):142-143.
[4] 张艳云,刘启贵,李月英,等. 从国情出发对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现状的探析和方向的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2,109(23):159-161.
[5] 赵越.全科医学在医院中的规划和建设[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08):6-6.
[6] 陆媛,于德华,潘莹,等.国内外全科医学师资标准现状及建设设想[J].中国全科医学,2015(21):93-97.
[7] 常学辉,张良芝,孟毅,等.本科生全科医学授课中几种教学法之我见[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8) : 71-73.
[8] 姜春燕,刘力戈,李敏,等.结合西方国家全科医学发展史反思我国的全科医学现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5) :53-55.
[9] 玉中,张福华,徐宛玲.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与需求状况调查报告[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24) :42-44.
[10] 侯清华,许轶,黄海浪,等.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社会认同问题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 :438-440.
【关键词】全科医学 教学体会 高质量
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欧美,是整合多种学科的一门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其不仅跨越了各个临床学科,并与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紧密结合,又涉及与患者健康有关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还涉及社会医学、社区医学、流行病学、医学人类学、替代医学等学科领域,因而作为全科医生需要拥有多学科横向整合的知识。
随着当今医学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科医学已渐渐成为非常重要的临床医学平台之一。我国无论是正规的医学学历教育,还是毕业后的专业训练,在指导思想、教学方法、师资、教材、教学基地等各方面,对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都没有足够的准备,造成社区全科医生的匮乏和民众需求的不足[1]。所以全方位提高全科醫生质量,是我国社区医疗的当务之急。对全科医生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逐步探索、逐步提高的过程。下面简单谈一点浅见。
一、全科医学教学的必要性
全科医学是一门面向家庭与社区,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人文社会学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它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目的。其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将个人的健康与集体的健康融为一体,以有效、方便、快捷的医学手段来解决居民常见的基础健康问题,整体、长期地对居民的健康负责。
随着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我国逐步迈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我国的疾病谱开始演变,居民的健康观也发生了变化,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由疾病的救治延伸到了整个生命周期的全面保健。与各门窄而深的专科医学相比,全科医学的范围宽而浅,涵盖了各个年龄层次、性别、各个器官组织系统以及各类疾病的研究,其要求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较多,但不具有专业性,主要针对人群保健、常见疾病治疗以及疾病预防等。因此为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全科医学教学的内容设计
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制定了《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实施方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标准》《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标准》《全科医学培训学员管理规定》和《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学员手册》,规定了各类培训的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方法、考核办法、培训基地、各级培训机构的组织实施以及经费待遇等内容;规定了临床基地与社区基地在组织管理、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和教学要求方面应该具备的条件;规定了学员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各阶段安排、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等[2]。依托国家级全科医师培训中心基地建设项目,开展全方位全科医师培训平台。开展“5 3”培养模式及“3 2”培养模式(即先接受 5 或3 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教育,再接受3 或2 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工作;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学继续医学教育,为基层社区医疗单位输送合格的全科医师人才[3]。
三、全科医学教学方法
每一课的专题大课内容由相应的专科医师进行授课,集体备课、预讲预做和培养性教学讲课,现场评价教学方法、指点语言文字表达与板书技巧,分几个小组上实验课和讨论课。每一小组实验课和讨论课分别由1名专科医师和基础教师进行辅导,回答学生的提问,以及向学生提问,复习和强化大课内容。当然,课程全程负责的临床医师也参与其中。教师在讲课时,学生用自己的电脑上网,可以下载和阅读幻灯片的内容(包括有文字内容、图表和录像资料)。课程结束后,学生可通过网站观看教师上课的全部录像的视频和音频内容,可以反复观看和远程学习。小组实验课和讨论课的学习案例和讨论案例可预先上传到网站,学生可预先阅读学习。病例内容紧密联系上大课的内容,有完整的病史、体检、辅助检查、诊疗经过、手术过程、电生理检查、病理检查和尸检结果等,然后请同学谈论回答,务求达到深刻理解并会应用的目的。
四、全科医学教学方法的体会
全科医学是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历史性结合的一门新兴科学,通过这一结合能更好地弥合临床与预防的裂痕。在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均有较好发展的高等医学院校应改变旧有的教育框架,培养出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能真正结合临床与预防的高质量的全科医师。
大多数医学院校都有自己的传统的医学教育方法,以基础科学课程讲座为基础,全科医学建立在其基础之上,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教学方式方法[4]。但是随着社区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科医生进入全科医生的领域,而对全科医生的培训教学就成了很重要很关键的问题。与传统的基础教学不同的是,全科医学的教学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教学,还包括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学,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技能操作才是学习全科医学的根本目的,所以必须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一些操作技能,使其真正体会理解全科医学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从目前的社区医生培养来看,可依托于各省市医学院校,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开设大专层次的全科医学教育学历班或培训班,对具有中专或相当于中专水平的在职社区医务人员进行全科医学教育,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树立全科意识,掌握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5]。
从长远发展看,高水平的全科医师队伍是全科医学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政府部门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目标的保证。政府部门应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地位,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偿政策,加快组建高水平的全科医师队伍,营造一个支持全科医学发展的环境,吸引高素质的人员进入全科领域,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全科医学发展,也可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6]。全科医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 “长期负责式照顾”, 宗旨是注重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学习全科医学的首要原则是要搞清楚全科医学的宗旨和内涵[7-10],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服务观念,培养他们全方位的全科医疗服务能力,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全面的照顾和服务。
总之,全科医学与之前的专科医学教育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培训全科医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坚持集体备课、预讲预做和培养性教学讲课,现场评价教学方法、指点语言文字表达与板书技巧,提供全科医生完成培训任务的机会,在培训过程中逐渐理解全科教学的内涵,领会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全科医生的质量和素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
[2] 杨秉辉,祝善珠.全科医学概论(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
[3] 王上增,韩丽华,李沛,等.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规范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21):142-143.
[4] 张艳云,刘启贵,李月英,等. 从国情出发对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现状的探析和方向的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2,109(23):159-161.
[5] 赵越.全科医学在医院中的规划和建设[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08):6-6.
[6] 陆媛,于德华,潘莹,等.国内外全科医学师资标准现状及建设设想[J].中国全科医学,2015(21):93-97.
[7] 常学辉,张良芝,孟毅,等.本科生全科医学授课中几种教学法之我见[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8) : 71-73.
[8] 姜春燕,刘力戈,李敏,等.结合西方国家全科医学发展史反思我国的全科医学现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5) :53-55.
[9] 玉中,张福华,徐宛玲.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与需求状况调查报告[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24) :42-44.
[10] 侯清华,许轶,黄海浪,等.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社会认同问题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 :43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