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提高丹江口水源涵养区示范的13项绿色高效农业技术推广适应性和广度,提升区域农业绿色发展质量和能力,采取问卷调查和二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农户的技术供给和获取途径以及对技术的采纳意愿。结果表明,技术1(良种及其繁育、栽培)、技术2(肥料及其施用)和技术3(植物病虫害和其他有害生物防治)供需契合度分别为60%以上、50%~60%和40%~60%,其他类技术供需契合度较低。技术推广需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
【基金项目】
: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任务(CAAS-XTCX201601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丹江口水源涵养区示范的13项绿色高效农业技术推广适应性和广度,提升区域农业绿色发展质量和能力,采取问卷调查和二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农户的技术供给和获取途径以及对技术的采纳意愿。结果表明,技术1(良种及其繁育、栽培)、技术2(肥料及其施用)和技术3(植物病虫害和其他有害生物防治)供需契合度分别为60%以上、50%~60%和40%~60%,其他类技术供需契合度较低。技术推广需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其中技术1的2项技术(秋葵种植;苎麻种植)推广宜选择区域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利且文化程度高的农户;技术2的养殖废弃物技术可选择文化程度较低的小农户或生态环境较好的专业大户进行推广;技术3中6项技术(茶园生草增产提质;魔芋病害防控;魔芋软腐病防治;设施蔬菜水肥药一体化;设施蔬菜绿色防控;土壤消毒防治根结线虫)宜选择文化程度较低的小农户或家庭收入较高及生态环境良好区域的专业大户进行推广;技术5(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低氮磷排放环保饲料技术应针对专业养殖大户推广;技术6(农田水利、农村供排水、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的低产田改土培肥技术宜选择种植规模较大、男劳动力为主及交通条件较差区域农户进行推广;技术8(农业防灾减灾、农业资源与农业生态安全和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的2项技术(生物多样性利用与生态强化技术;桑-草-鸡种养技术)宜选择生态环境良好及交通便利区域的专业大户进行推广。研究表明,13项不同技术的推广应结合农户对技术需求采纳意愿、供需契合度、技术属性等,分别制定相应的推广途径。
其他文献
借助语言想象画面是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的重要体现。统编版教材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单元中都设置了相应的语文要素,统编版四上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很多学生在想象画面时,只是局限在将文字的意思重复性地转换一种说法,毫无自己的理解,更无自身的融入,将想象异化成为了理解语言大意。面对这样的状态,我们指导学生想象画面时,该何去何从呢?下面笔者结合这个单元中《观潮》一文第四自然
读是对课文的理解,写是对阅读的感悟。在教学中,读和写是相互关联的两种学习方式,读写结合串起了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以阅读为基础,以表达为目的,读写结合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语言、内化语言、感悟语言、迁移语言、运用语言,从而达到课标提出的"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要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用心琢磨,在《观潮》(四年级上册)中采用了四个妙招,力求让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达到最高境界。
《观潮》是写景类的经典课文,被统编本教材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者通过描写自己观看钱塘江大潮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展现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深情赞美和无限热爱之情。针对第二学段学生的特点,教师秉承教材编者的编排用意,精准解读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利用C语言编程进行北斗卫星星历数据的实时读取,更新结构体的卫星轨道参数,从而实现北斗卫星位置的解算,并与武汉大学数据中心提供的北斗精密星历作比较,对解算的卫星位置结果进行评估,最大误差不超过3.5米,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文章主要综述了ELISA反应在食品中重金属元素、农药残留、生物毒素检测中的应用,以及ELISA反应未来发展的前景。
《走月亮》(四年级上册)一文以孩子的视角进行阐述,一轮明月如一盏神灯,照亮乡村世界独特的景致。诸多神奇的画面里,不知谁在轻轻涂抹月光的色彩,不仅有自然的美,更在神奇的想象伴随下,弥散着穿越之美。读着这样的文字,思绪在不经意间就悄然有了恍惚感,跟着月光飘然而起……这样的课文所在单元安排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具有一种再适切不过的匹配感。
针对《伤寒论》困惑古今的“六经提纲”意义之争,刘英锋教授秉承先师姚荷生伤寒学疾病分类的学术思想,提出基于正确认定六经生理实质与各经病证常变分类的基础上,对六经提纲分别进行大义解析,以求准确理解条文本义,并剖析各经疑惑所在,建立既知守常之法又懂通变之例的辩证思维观念,对太阳、厥阴二经的变证进行示范性重点举例论述,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以期拓展辨证视野,丰富诊治思路,发挥并拓展六经提纲在指导临床辨证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