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面对当前信息网络化、价值多元化的现实处境,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独立,道德取向呈多元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用一种新的、有吸引力的、有生命力的教育理念、手段和途径来得以切实加强和落实。美育这一独特的育人方式具有愉悦性、情感性、伦理性的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关键词:大学生;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40-0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175-01
一、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对周围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这个时期形成的对世界的看法和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极其不稳定。大学阶段,也是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稳定的重要阶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美育的本质是强调道德之善、人格之美,故其与人生观、价值观紧密联系,并且美育与德育互相渗透,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放人性、回归本真。在根本上讲,美育和德育都是人文教育,都是引导大学生区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①。它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致的,在对被教育者的思想教育中,美育和德育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德育有助于帮助审美主体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建立,而美育也是德育的一种极富有感染力的手段。美育可以使大学生达到心灵的和谐,为道德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辨别是非,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是一个整体,包括多方面,分属于不同领域,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各自不可或缺的作用。
2.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从认识落实为行动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采用说教的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老师也是单方面的灌输,这样的教育方式很难取得较高水准的教育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传统的说教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使得大学生自觉自愿的将自己平时的行为和获得的教育中美的行为进行对比,切身体会到获得美的教育带给自己的益处,才能扭转其固有的思维模式。而审美教育中的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则可以唤醒受教育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省,从而通过影响人的感情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白居易说过:感之人者,莫过于情。针对大学生的年龄特点,还存在一些叛逆思想,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叛逆情绪。
3.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的优化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无论是通过美育活动,还是通过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两种教育方式的目的都是一致的。但是既然传统的教课方式,学生的接受效果很一般,那何不通过采取新形式、新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得教育充满乐趣,对学生充满吸引力。学校可以通过改善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热爱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校园建筑和公共设施。另外,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课外的校园文化生活也是美育教育的一大亮点,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课外兴趣,丰富课余时间,有助于大学生在展现才华的同时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也能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二、提高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时效性的对策
1.重视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大学生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效性,首先需要着力提高的是从事美育类课程教师的整体素质。不仅要提高其专业课程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在文化品格方面达到较高的层次,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品德素质,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在思想品德方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具体措施如:建立师德建设激励体质,可由学生来评选师德模范教师,学校给予宣传和奖励,特别是通过这一方法引导青年教师严格自律。在提高教师文化业务素质方面,进行定期的业务学习,有计划地派选教师到国内大学生美育工作开展较好的高校区进修,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到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知名高校去学习。其次需要注意的是非美育类课程教师队伍的审美素质也要得到提高。非美育类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大学生美育的关联,认识到教师自身的人格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上加强自身的素养,完善自我人格形象。
2.重视学生自我美育能动性的提高
自我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受教育者自觉、主动、积极的进行自我学习、自我修养,提高了受教育者的审美水平。在审美教育活动过程中,美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激励,如设置相关的激励制度,定期开展一些评比活动,通过外来的压力让学生逐渐有了内在的动力,这种方式有利于审美活动的良性开展,利于审美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正如马克思讲:“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得大众,因此艺术生产不仅为主体产生了对象,而且也为对象产生了主体。”②可见,引导学生广泛地参加审美、创美实践,使得他们浸润在美得世界中,会使他们潜移默化地融美于心,掌握美化自身的方法,逐渐养成自我美育的习惯。通过物质或精神的激励,调动学生审美的兴趣和积极性,增进对美的向往,从自在自为的美育发展到自主自为的美育。
3.健全大学生美育的机制
第一,优化美育课程设置。在学校教育中,必修课程的覆盖面是最广的,能够使每位学生系统接受相应的教育。美育虽然存在于各门课程中但是大学生接受美育最主要的渠道还是美育类课程。包括:美育基础理论课、美育知识课、艺术鉴赏课。而且大学生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不再满足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要引导他们学习必要的美学美育理论,在美学美育理论的指导下从事审美实践;在美育知识课程上则应该开设一些更为实用的,与现代科技发展紧密结合的美学美育知识课程;在艺术课程的设置上,还可以根据名族院校的特点,适当地渗透和突出名族艺术教育。
第二,丰富课外活动。第一课堂的学习是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渠道,第二课堂则是学生内化理论教育,将理论教育的认识落实到实践的主要实践渠道。课外活动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活动,在丰富多样的形式中,蕴含着大量的美育内容。因此,大学美育不仅要通过各门课程来进行,而且还应该把各种课程活动的开展纳入美育的总体目标中。比如学校相关负责人安排高校辅导员等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建美育工作室、学生社团。并且学校也要制定相应制度,对校园活动有序开展起到一定的监督、保障作用。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注释:
①叶郎:《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41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95页
关键词:大学生;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40-0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175-01
一、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对周围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这个时期形成的对世界的看法和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极其不稳定。大学阶段,也是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稳定的重要阶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美育的本质是强调道德之善、人格之美,故其与人生观、价值观紧密联系,并且美育与德育互相渗透,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放人性、回归本真。在根本上讲,美育和德育都是人文教育,都是引导大学生区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①。它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致的,在对被教育者的思想教育中,美育和德育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德育有助于帮助审美主体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建立,而美育也是德育的一种极富有感染力的手段。美育可以使大学生达到心灵的和谐,为道德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辨别是非,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是一个整体,包括多方面,分属于不同领域,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各自不可或缺的作用。
2.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从认识落实为行动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采用说教的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老师也是单方面的灌输,这样的教育方式很难取得较高水准的教育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传统的说教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使得大学生自觉自愿的将自己平时的行为和获得的教育中美的行为进行对比,切身体会到获得美的教育带给自己的益处,才能扭转其固有的思维模式。而审美教育中的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则可以唤醒受教育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省,从而通过影响人的感情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白居易说过:感之人者,莫过于情。针对大学生的年龄特点,还存在一些叛逆思想,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叛逆情绪。
3.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的优化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无论是通过美育活动,还是通过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两种教育方式的目的都是一致的。但是既然传统的教课方式,学生的接受效果很一般,那何不通过采取新形式、新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得教育充满乐趣,对学生充满吸引力。学校可以通过改善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热爱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校园建筑和公共设施。另外,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课外的校园文化生活也是美育教育的一大亮点,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课外兴趣,丰富课余时间,有助于大学生在展现才华的同时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也能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二、提高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时效性的对策
1.重视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大学生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效性,首先需要着力提高的是从事美育类课程教师的整体素质。不仅要提高其专业课程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在文化品格方面达到较高的层次,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品德素质,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在思想品德方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具体措施如:建立师德建设激励体质,可由学生来评选师德模范教师,学校给予宣传和奖励,特别是通过这一方法引导青年教师严格自律。在提高教师文化业务素质方面,进行定期的业务学习,有计划地派选教师到国内大学生美育工作开展较好的高校区进修,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到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知名高校去学习。其次需要注意的是非美育类课程教师队伍的审美素质也要得到提高。非美育类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大学生美育的关联,认识到教师自身的人格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上加强自身的素养,完善自我人格形象。
2.重视学生自我美育能动性的提高
自我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受教育者自觉、主动、积极的进行自我学习、自我修养,提高了受教育者的审美水平。在审美教育活动过程中,美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激励,如设置相关的激励制度,定期开展一些评比活动,通过外来的压力让学生逐渐有了内在的动力,这种方式有利于审美活动的良性开展,利于审美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正如马克思讲:“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得大众,因此艺术生产不仅为主体产生了对象,而且也为对象产生了主体。”②可见,引导学生广泛地参加审美、创美实践,使得他们浸润在美得世界中,会使他们潜移默化地融美于心,掌握美化自身的方法,逐渐养成自我美育的习惯。通过物质或精神的激励,调动学生审美的兴趣和积极性,增进对美的向往,从自在自为的美育发展到自主自为的美育。
3.健全大学生美育的机制
第一,优化美育课程设置。在学校教育中,必修课程的覆盖面是最广的,能够使每位学生系统接受相应的教育。美育虽然存在于各门课程中但是大学生接受美育最主要的渠道还是美育类课程。包括:美育基础理论课、美育知识课、艺术鉴赏课。而且大学生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不再满足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要引导他们学习必要的美学美育理论,在美学美育理论的指导下从事审美实践;在美育知识课程上则应该开设一些更为实用的,与现代科技发展紧密结合的美学美育知识课程;在艺术课程的设置上,还可以根据名族院校的特点,适当地渗透和突出名族艺术教育。
第二,丰富课外活动。第一课堂的学习是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渠道,第二课堂则是学生内化理论教育,将理论教育的认识落实到实践的主要实践渠道。课外活动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活动,在丰富多样的形式中,蕴含着大量的美育内容。因此,大学美育不仅要通过各门课程来进行,而且还应该把各种课程活动的开展纳入美育的总体目标中。比如学校相关负责人安排高校辅导员等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建美育工作室、学生社团。并且学校也要制定相应制度,对校园活动有序开展起到一定的监督、保障作用。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注释:
①叶郎:《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41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