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u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直以来,教师都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意愿,学生若是有愿意主动学习的意向,学习能力强,那么教师授课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如何提高初中生在历史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意义和措施两方面展开讨论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教师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对自身日后发展的重要性,创新课堂,化解教学阻力,顺应教育发展,学生才会主动提高自身的历史学习意识。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化解教学阻力
   历史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涉及诸多年份、事件、意义以及作用的记忆背诵,且相比在小学时期,初中学生学习压力骤然增大以及出于对历史是初次接触的排他心理,在课堂上,教师若长久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就容易犯困打盹。若想让学生毫无障碍地接受历史新知识,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及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化解教学阻力,为课堂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时,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美苏为什么冷战对峙、美苏对峙在世界范围内有什么影响等问题,从而吸引学生对本堂课的注意力,接着再依据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解读,引出课本内容,学生自然兴致高涨、热情勃发,使课堂达到很好的效果[1]。
   (二)顺应社会发展
   初中生头脑活络,如果课上过于格式化,将导致学生思维刻板,难以变通。而鉴于历史学科文学性质的特殊性,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善传统教育留下的后遗症,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素养,更能顺应社会的发展。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培养师生关系
   教师要充分发挥个人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学生间搭建起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创建轻松愉快的相处模式,进而使课堂氛围更加和谐融洽。同时,教师要注意调动自身学识,使学生建立起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信任,进而使学生乐意上历史课,愿意主动去学习历史。平日与学生相处时,教师要注重尊重学生的观点看法,平和对待每一位学生,注意挖掘学生潜力,能看到学生身上的过人之处。如此一来,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一位负责任的、受学生欢迎且尊敬的好教师。
   (二)充分利用课堂
   首先,在开课之前,教师可以先抛出问题,用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将学生的思维逐渐带入教学中。其次,利用多媒体,以多媒体中展示出来的图片、视频、声音等来烘托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意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历史学习时也能保持一份愉快的心情。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各谈感受,鼓励学生发言,并作出点评,对有内涵的优秀的发言教师要予以肯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无形中扩大学生的历史视野,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識,使教学变得更加有趣、生动。创设情境也是活跃课堂的好办法。常用的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方法都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贴切的情境。如,在学习八下第三课《土地改革》时,教师可专门拿出一节课来让学生表演情景剧,切身体会贫下中农分到田地时激动的心情,感受在党的带领下我国逐渐走向强盛的步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形式上进行创新,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时,就可以带领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自己心中想象的原始农具等器物,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对富有创造力的、优秀的作品进行鼓励,将历史课变成绘画课,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并向学生讲述古人的智慧与课本中所说事件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感受知识的魅力,学生将对文章所述的道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同,将他们代入课文情境中,使课堂不再枯燥。
   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习惯成自然,让学生养成了解、学习历史的习惯,自然而然,学生就会一直保持这个习惯,使学习历史成为一个爱好,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为了学业被迫学习。自主性的学习带给学生的有益之处是课堂不能相比的,主动了解的知识印象更深刻。历史学习是一个繁重而复杂的脑力活动过程,要想实现历史的教学目的,就要进行持久的学习。优良的学习品质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手段,若教师能助力学生习惯学习历史,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来说,那是大有裨益、事半功倍的[2]。
   四、结语
   初中生首次接触历史这门学科,难免会有一些排他心理,教师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在方方面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意识的建立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渐入佳境。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积极创新课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沈莉芳.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启迪(教育教学版),2019(12):25-26.
   [2]罗志强.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9(18):103-104.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的引领下,隐性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大有可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凸显隐性教育,遵循身心特点、融入隐性教育,借力信息技术、拓展隐性教育,这样能助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可持续性,也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品质素养,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隐性教
摘 要:初中地理这门学科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涉及范围很广。教师必须认清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将情境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将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化,将抽象的知识点化为具体使用问题情境的方法,或是创设活动情境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各个领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让学生各方
随着中考改革方案的实行,英语学科要求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英语阅读教学的侧重点也落在了对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培养上。这就迫使英语教师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思维方式,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英语学科的发展趋势。   一、英语阅读与初中学生特点   阅读是读者通过视觉感知抽象的语言文字后,在大脑中处理、加工、转换和理解语意信息的心理过程,在此活动中,读者与作者使用文字进行交流互动。初中生毕业时的阅读水平须
期刊
构式语法理论自创建以来,一直受到语言学习和研究者的关注,但涉及英语复句构式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文章首先分析了What if-作为复合句的特殊性,之后又参照构式概念,论证了What if-的构式内涵,并重点介绍了该结构在形式、意义和功能方面的特点,包括语境对构式义的制约作用,以此深化英语复句构式研究,丰富What if-结构的理论认知。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强调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而逻辑思维能力则是数学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鉴于此,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分析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数学教学;逻辑思维;培养措施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侧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思维能力等,实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顺利完成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   在
预设是弗雷格在《论意义与指称》中提出的一个概念,随着预设理论的发展,语言学家斯托尔内克尔将预设的概念引入语用学领域。此后,人们从说话人的态度和语境的角度对语言中的语用预设进行了探讨。该文从语用学的角度结合语用预设特点和语用预设类型,分析语用预设在第一部抗疫题材电视剧《最美逆行者》中的应用。
摘 要:把德育和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有效融合在一起,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够给教师充足的时间构建高效的教学方案,从而加快新课改的进度,使得班主任的工作更好地發展。就德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究,同时给出一些关于德育工作方面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德育;初中;班主任工作;重要性;探究   访问多位工作经验丰富的初中班主任后发现,班主任要想在班级顺利地开展工作,就必须先和学
该研究旨在研究日常生活调解话语中人情的正面取效。该研究首先界定了人情这一独特的汉语文化中的概念,回顾了语用学等视域下的相关研究,指出身份建构、(不)礼貌等理论不能有效阐释调解话语中人情对解决人际冲突的正面效果;然后在理清人情原则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调解话语中调解者的人情使用案例。研究发现,调解者适当运用人情有助于调解人际冲突,调解话语中的人情原则具有缓和冲突的正面效果。为此,从语用学视角而言,汉语文化中的人情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管理,有助于解决人际冲突。
摘 要:视觉素养,简而言之是指通过理解(读)和表达(写)图像来进行思维和学习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对视觉信息的感受与处理能力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需求,视觉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全民教育问题。信息技术教师的视觉素养主要包括教师对视觉信息的感知和审美能力、分析和解读能力、表达和创造能力,它是教师专业发展与自身素质提升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视觉素养;思考   一、以学校为本部,教师为本体
摘 要:教学管理主要是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科学监管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然而,教学管理并不单单是执行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从本质上说,教学管理主要针对的是人,管理的是人的行为,需要与人文关怀紧密结合,主要探讨在初中教学管理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关键词:初中教学;管理;人文关怀;学生   人文关怀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