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记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w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提到扬州,我想起的是扬州画舫录,平顶山,瘦西湖景区,扬州炒饭和狮子头。扬州徐凝门大街是我很在乎的地方,我喜欢的何园就在这条街上,提起唐代诗人徐凝可能有人会有点恍惚,但他那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几乎是家喻户晓了。我自认为对扬州非常熟,可是当我们走进何园后面不远的叫丁家湾的巷子里时,才发现传说中的小盘谷园林原来就躲在这个深巷里面!“大隐隐于市”,扬州盐商真会玩啊。我曾从李斗的那本《扬州画舫录》里知道这里都是清代扬州盐商的聚集地,往南不远就是当年盐运的古运河。
  明清时期,扬州有600多条街巷,是座名副其实的“巷城”。就像我一走进这条巷子,两旁古旧的门坊,不紧不慢生活在天井里的老太,挑着蛇皮袋走街穿巷叫卖的老汉,迎面骑自行车过来目无表情的男人,都让我有种身在高邮老家的恍惚,与刚才外面大街的现代气息形成强烈的反差。
  小盘谷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两江总督周馥购得徐氏旧园重修而成。同行的朋友告诉我,八十年代小盘谷是市商业局招待所,每晚床位16元,入住旅客可领一瓶竹壳水瓶热水。如今的小盘谷经过“一德文化”重新打造成高端私家园林会所。
  我的朋友、著名设计师陈卫新参与了小盘谷的设计,曾有幸看了他写的有关小盘谷丛翠馆设计的论文,有图有文有真相,所下的功夫让人对设计师这个职业肃然起敬。其实在古代,设计师大多是文人、艺术家,比如张岱的父亲和叔叔就是设计房子、造船的高手,还有设计何园的片石山房的石涛,是清末的大画家。
  那天中午,我们是从丁家湾的北门进去的,门头不大,走进去却是别有洞天。那座古色古香的大堂里是幅整墙的古运河照片,那些熟悉的里下河场景,让人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感觉。穿过大堂步入园林,就完成了“从今到古”的穿越。
  小盘谷园林占地5000多平米,整个园林西边是住宅区,东边是园林区,大门在大树巷。园林区又以花墙隔为东西两个园子,那天我特意沿着“踏步”爬上假山上的“风亭”,居高临下,可见两个园子真是完全不同风格,东园是古道西风瘦马,西园是小桥流水人家。古代的园林与绘画一样,其核心是隐逸文化,把门关起来,不关心国家大事,自得其乐,在家做天王老子。
  小盘谷原主人叫徐文达,安徽南陵人。在光绪七年任两淮盐运使。在任期间曾在家乡征聘苏州、扬州等地能工巧匠修建了巨大的住宅园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眼光。后来在扬州大树巷又按照家乡的样式,请能人取其精华设计建造了小盘谷。园林主人与设计师有点像现在的制片人与导演的关系,制片人眼光高,导演就会拍出精品,反过来制片人脑子进水,导演本事再大,也只能拍出烂片。
  据说后来周馥接手该园后,只在民国初年对宅园作了维修。周馥夫人吴氏,一直定居在小盘谷,直至1907年底病逝。这次从扬州回来,听扬州文友吴静说,八十年代汪曾祺先生也曾在这里住过,一下子让我有了明月清风、山河浩蕩的感觉!
  那天黄昏,我拿着相机在里面贪婪地狂拍,比如东园的鱼池、花厅、竹树、石笋。比如西园的芭蕉、亭阁、叠石、睡莲。古朴壮观,小中见大,既有“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惆怅,也有深山大泽幽谷森森的气势。难怪这座明代遗存在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的眼里,是可以与何园、个园相提并论的,“为扬州诸园中的上选作品”。
  当天晚上,主办方在小盘谷庭院里举行鸡尾酒派对,派对亮点是四位(又是四位)身穿洁白长裙的扬州女孩,从黄昏到深夜一直在那里演奏,把这个画面发在围脖上时,引来网友们大面积的躁动。是的,“明清园林、小家碧玉、美酒佳肴、风花雪月”太有杀伤力了。自古以来,扬州就有精致生活的传统,难怪已故画家韦尔乔称“扬州是宋词般的城市”。小盘谷将文人园林、现代设施、艺术审美有机结合,让人达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提升,这种享受是很难复制的。
  夜深人静、曲终人散。凌晨时分,我实在撑不住了,就醉眼朦胧地上了出租车到了丁家湾,当我走在那条可以听见自己脚步声的巷子里,竟有了回家的错觉。
  不过那个场景还真有点归家的感觉,一位老管家笑眯眯地“吱嘎”一声为我开了那座黑漆大门,沿着灯笼的影子摸上了木楼梯。哪天深夜再独自去园中会一会古代的书生吧。
其他文献
前些天,我去某市出差。因为要拜访一些重要的领导,而且是从来没有见过面的领导,我在该市跑了两天。长时间站在楼道里等候接见,在电话会议的会场外苦苦守候,不知道会受到什么“礼遇”的忐忑不安,在烈日下奔忙甚至没有心思喝一口水,这些弄得我疲惫不堪。上了返程的车后,我就像虚脱一样睡死过去,整整睡了一路。我想在星期天赶回运城,因为初三的儿子这天有半天的休息时间,赶回去我们就能见一面。这可能就是他中考前最后一次回
期刊
古代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了现代虽然婚姻有了自主权,但依然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相亲来遇到另外一半,像是展品一样被拉出去巡回展览。  那么,相亲到底是在相什么呢?  相亲的开始不是见面,条件是第一关。很多人一提到相亲首先想到的是见面中的各种尴尬症蔓延,面对一个陌生人,说话不敢大声,语气不能太快,把自己扮演成另外一个样子。  人们大多诟病和吐槽的也都是见面后遇到的奇葩相亲对象,但实际上,相亲的开始可不
期刊
听老人们说,孩子开口第一声叫谁,就和谁有缘。自儿子出生后,我和妻子便满心期待地等这天到来。并打下赌说,儿子第一声叫谁,谁就一年不用拖地板。  儿子将近七个月时,正忙于改试卷的我,隐约听见儿子叫了声妈。原以为听错,就对他笑了笑,“好好玩儿子!”他似乎意识到什么,冲我清晰地叫道:“妈——妈”,声音那么清脆。“没错!儿子会叫妈妈了!”我兴奋地一跃而起,腾地将儿子从车里抱起,直奔洗衣间。  “妈妈——”当
期刊
在大多数人看来,爱情的对立面就是相亲。一旦踏上相亲这条路就意味着和爱情说再见,从此柴米油盐,和一个没有感情的人搭伙了却余生。  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相亲也可以是一种浪漫,是争取和相爱的人遇见的另一种方式。  在被母亲大人不屈不挠的骚扰七七四十九天之后,苏苏不得不向相亲这股恶势力低了头。如果再不屈服的话,她很怀疑自己会不会患上神经衰弱,然后被老板一铲炒了鱿鱼。  虽然苏苏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准
期刊
前阵子,青年作家蒋方舟那篇《我的相亲史》爆红,诙谐地吐槽了几个相亲男,其中包括某个青年书法家,这个人百度了蒋姑娘的照片,发微博称“如此之丑怎可做我女友”,还特地艾特了蒋姑娘。万能的网友们轻松挖出书法家的老底,纷纷在他微博下留言“围观奇葩”。  然后是金星的《中国式相亲》火了,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突出节目效果提高收视率,总之“相亲”这件事被扒得赤条条,配种式的所谓“合适”一面被痛斥,一面让大多数人对相
期刊
Q1:第一印象很重要,就是俗话说的“有感觉,心动或者来电”,但也有人认为第一印象具有欺骗性?要不要相信第一印象?  A心理学中有首因效应这个概念,就是说第一印象一旦建立,其后的信息组织、理解都会根据第一印象来完成。近因效应是指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一般说来,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而相亲过程中,首因效应更明显,在日后的交
期刊
林玲到北京认识的第一个人是李江,第一次见李江时,林玲觉得他就是个死人,那天本来是刘成要去接她的,但是公司不给请假,作为刘成的死党,接林玲的任务就落在了李江的身上。走出车站时,林玲就看见一个大大的纸牌上写着“林玲”,只是牌子并没有被举着,而是斜躺在地上,旁边还站着一个半死不活的年轻人,对,就是半死不活,林玲就是这样认为的,因为李江今天穿了件大号的黑色短袖,就那样垮垮地吊在身上,上边还印着一个大大的已
期刊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即很多年轻人都不喜欢传统的相亲来寻找伴侣,而是幻想着在某个美丽浪漫的日子里偶遇到人生中的另一半。难道相亲找来的爱情没有不期而遇的爱情更加真挚和可靠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差异呢?下面我简要分析一下。  爱情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指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高级情感。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是爱情的特征,我们经常所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以及处于热
期刊
林玲意识到自己可能喜欢上李江了,虽然不可思议但是却切切实实地发生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见李江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她每天晚上约他出来散步,中午约他一起吃饭,虽然没有告诉李江,但是她觉得自己恋爱了,她觉得恋爱就是这种感觉,每天都很快乐,心中很甜蜜。  九月底的一天,李江打电话约了她和刘成一起吃饭,和平常没有两样,她如时赴约,只是这次他们吃饭的地点变得高档了一点,进去之后,刘成和李江已经到了,她坦然落座,
期刊
因为怀孕,朱媛媛推辞了《潜伏》剧组的邀请,放弃女主角,更错失了一次事业攀上又一个高峰的机会。朱媛媛曾经为此情绪低落,但在丈夫辛柏青的细心关怀下,朱媛媛找到了生活中属于她的“幸福密码”……  产后复出,朱媛媛极其坦然,又带着几分调侃地表示道:“如果当初因为没看上《潜伏》这部戏而放弃,说明作为演员,自己的判断水准有误;但因为怀孕放弃,从一个女人或是母亲的角度看,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的眼光很独到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