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亲,我也相信爱情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t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阵子,青年作家蒋方舟那篇《我的相亲史》爆红,诙谐地吐槽了几个相亲男,其中包括某个青年书法家,这个人百度了蒋姑娘的照片,发微博称“如此之丑怎可做我女友”,还特地艾特了蒋姑娘。万能的网友们轻松挖出书法家的老底,纷纷在他微博下留言“围观奇葩”。
  然后是金星的《中国式相亲》火了,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突出节目效果提高收视率,总之“相亲”这件事被扒得赤条条,配种式的所谓“合适”一面被痛斥,一面让大多数人对相亲感到绝望。提起相亲,人们就唾弃得不行,口口声声“宁可不婚也不相亲,绝不凑合”。
  几天前,朋友小运掰掰手指头,跟我说毕业两年整那阵子,她已经相看了37个小伙,最高纪录一天看三个——中午、下午、晚上各一个。说这话时,小运眉毛一挑,脸上有女神斯嘉丽打怪兽时的神情,斗志昂扬的。
  小运是个大美人,她一米七的个子大长腿、家教良好、名校学历,重要的是她性格好,说话总带着微笑,非常讨人喜欢。因为在政府机关工作,接触的人有限,又不热衷于社交,没有男朋友的小运一毕业就走上相亲之路。
  谁不喜欢出色的姑娘呢?最后连“小运妈妈的同事的朋友”这种八杆子打不着的人也要介绍小伙给她。
  从小运的描述里看,这37个小伙里有大帅哥,有土豪,有贴心暖男,还有两个她很喜欢、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走下去的人。此外,她还遇见过个性极端的男生,那段时间她爸爸每天送她上下班。
  我们说:“女神你累吗?”
  小运想都没想,说:“当然累啊!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心情低谷,觉得生活这么艰难,随便找个人凑合算了。”
  “然后又觉得,咱家小伙还慢吞吞地在路上磨蹭,我怎么能放弃他。所以要相看到底,非得把咱家小伙从人堆里扒拉出来。我告诉自己,多看一个,就离他近一点。”
  大家都说,相亲就是把双方筹码都明晃晃地摆在桌上,权衡利弊择优录取;说受不了陌生人面对面不知道该谈什么的尴尬;说相亲过程里会遇见大量的奇葩,有人个性古怪,有人不尊重对方。
  这些确实都是相亲的弊病,可矛盾从来都是两个方面的。
  或许,所谓筹码能在某种程度上,把这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展现出来,看到两个人之间的差别;在没有共同语言的时候才会尴尬吧,尴尬轻松地划掉了无法和你精神交流的人——无论这个人的外在条件看上去有多好;至于奇葩多,谁身边没有几个和世界格格不入的人呢?这些人不容易和他人相处,社交范围小,更容易加入相亲大军——遇见这样的人,礼貌地说再见就可以了。
  小运是个接地气的东北大妞,一口一个未经雕饰的“咱家小伙”。倘若她再文艺一点,要说的大概是:仅仅“适合过日子”是不够的,和他在一起要像听到命运的齿轮咔哒一声咬合,时光深处传来轰隆隆的回响,他们会十指相扣,等着新世界的大门缓缓打开。
  这让我想到《恋爱的犀牛》中的台词,马路对他深爱着的明明说:“一切白的东西因为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惭形秽,一切无知的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绝望万分。”
  “我眼睛里带着爱情,就像脑门上印着奴隶的痕迹”。
  无数艺术工作者把这种缥缈而清晰的感受精雕细琢后,扣上一顶叫爱情的漂亮帽子。其实无论小运,马路和明明,还是千千万万唾弃相亲的人,归根结底都信仰爱情。
  其实“相亲”这个概念顶多就是现代化城市街道上的老式拖拉机,土、旧、踹不开火。但它并没有和自由、和爱情这些美妙的词对立起来,她同样是一种方式,一种古老、古板但是有效的方式。它可以和自由恋爱殊途,但是同归。
  或者换句话说,包办婚姻的时代已经过去很久了,我们不需要像大先生鲁迅或者大才子徐志摩那样逃避父母的一手操办,没有人摁着你的头逼迫你和对面那个你不喜欢的人牵手,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就说再见。
  相亲不代表妥协,也没有人背叛自由。
  相看到第三十八个小伙,小运和他在一起了。每每提到男朋友,小运就笑得满脸桃花开,一口一个“咱家小伙”。
  这个男朋友不擅长拍照,也不擅长言辞,他搂着小运笑的时候,你觉得他们之间是真的爱情,和那种10年长跑一模一样的爱情。
  小运并不是相亲成功的特例,太多人相亲、相爱、磨合、组建家庭,多到差不多每个人身边都有。
  我们办公室有一个姐姐刚休完产假,她悄悄爆料给我们,说当初别人介绍的时候,她嫌现在的老公学历不够,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见一面,结果正是这么一见,就结束了漫长的相亲路。
  当那个人出现的时候,爱情的力量盖过世俗的衡量标准。怎么遇到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幸好幸好遇到了。
  这世间但凡美好的事物总要历经坎坷才能一睹芳澤,爱情也是一样。所以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相亲,总得慢慢来。有句话说得好,谁不是翻山越岭来的相爱。
  希望到最后,横跨千山万水,然后看到爱情就坐在桌子的对面,说:你好,我就是你三姨夫的同事家的孩子的同学。
其他文献
偶然在网络上看到余文乐对于手机的评价。他说他几乎不用手机,因为只要手机一响,就是工作。平时就工作忙碌,和家人聚少离多,只有在没有手机打扰的情况下,才能偶尔享受一下生活,所以他在生活中几乎不用手机,也不上网。  在他们的年代,大家坐在一桌吃饭,完全是漫无边际侃侃而谈,把牛吹到天上都不过瘾。而今天,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各自低头对着自己的手机,可以一整晚不说话。  没错,朋友圈正在
期刊
我身边不乏这样的朋友,他们对微信有一种矛盾情绪。  有时候,他们会觉得每天花了太多时间刷微信,甚至因此忽视了与家人和睦相处、与小伙伴儿快乐玩耍。于是乎,某一天,他们信誓旦旦地说:哼,我要戒掉微信!  可是,当真正退出微信时,他们又觉得其实离不开,仿佛有一种力量在召唤自己。再次登录时,有一种如登宝山、如归故乡的感觉。  朋友A,比较内向,很有想法,思想独立。他曾经离开微信,后来又回来了。  我问:你
期刊
堪称香港影坛劳模的60岁影帝梁家辉,不仅拍戏兢兢业业,和老婆也是恩爱30余年不离不弃。  刚出道那段日子,或许是自己的表演欲望太过强烈,梁家辉在无线电视扮演配角的时候,经常凭借自己的演技让主角黯然失色。这直接导致了他的演艺道路初期的诸多不顺。  和他一起出道的刘德华,很快便从跑龙套的变成了《神雕侠侣》主角,而梁家辉却不得不拿着无线电视的一纸解约合同,在八十年代初的香港夕阳中越发失落。  在解约后,
期刊
每个人结婚的时候,都是奔赴幸福,如果婚姻给不了自己幸福,离婚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你会发现:婚姻不幸到离婚之间,隔着一万个难题!  我特别同情那些身在不幸婚姻中,但又不能离婚的人。有人会说,他们其实是懦弱。但懦弱至少不是恶,善良的人骨子里多少有点懦弱的基因。  很多人认定了一个观念:要么幸福,要么离婚。怎么幸福?有人会劝当事人好好去经营婚姻,多看看自身的问题。这样可能就会出现一个现象:明明自己没
期刊
记忆是一扇关不上的窗,常常在不设防时被一阵不大不小的风吹开。一年马上又要结束,年底了,看到网络上一篇篇跟讨债有关的报道,不由想起在我小时候,家里因欠生产队的款,大姐被误“关”在大队屋的事,由此想起了大姐早早跟母亲分担家务和农活,为了弟弟妹妹们安心上学,她无怨无悔付出的那些事。  多兄弟姐妹的家庭,姐弟妹间,总会有一个特别勤快懂事的,力所能及地去帮父母干家里零零碎碎的活。要是有兄弟姐妹调皮捣蛋惹父母
期刊
两天前,我和老周带着孩子们去济南玩儿。在趵突泉公园里,有一对夫妻令我印象深刻。他们看起来应该年龄不小了,差不多四十几岁的样子。  他们带着明显的四川口音,男人身上背着大包小包,还举着手机,不停地对着女人拍照。  潭边、树旁、花下,女人有些笨拙地摆弄着姿势。男人看起来也不专业,但他不厌其烦地给女人建议:老婆,头稍微歪一点……老婆,你把手放在花上,你的手好看……笑起来呀……  于是,镜头前的女人略带羞
期刊
前些天,我去某市出差。因为要拜访一些重要的领导,而且是从来没有见过面的领导,我在该市跑了两天。长时间站在楼道里等候接见,在电话会议的会场外苦苦守候,不知道会受到什么“礼遇”的忐忑不安,在烈日下奔忙甚至没有心思喝一口水,这些弄得我疲惫不堪。上了返程的车后,我就像虚脱一样睡死过去,整整睡了一路。我想在星期天赶回运城,因为初三的儿子这天有半天的休息时间,赶回去我们就能见一面。这可能就是他中考前最后一次回
期刊
古代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了现代虽然婚姻有了自主权,但依然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相亲来遇到另外一半,像是展品一样被拉出去巡回展览。  那么,相亲到底是在相什么呢?  相亲的开始不是见面,条件是第一关。很多人一提到相亲首先想到的是见面中的各种尴尬症蔓延,面对一个陌生人,说话不敢大声,语气不能太快,把自己扮演成另外一个样子。  人们大多诟病和吐槽的也都是见面后遇到的奇葩相亲对象,但实际上,相亲的开始可不
期刊
听老人们说,孩子开口第一声叫谁,就和谁有缘。自儿子出生后,我和妻子便满心期待地等这天到来。并打下赌说,儿子第一声叫谁,谁就一年不用拖地板。  儿子将近七个月时,正忙于改试卷的我,隐约听见儿子叫了声妈。原以为听错,就对他笑了笑,“好好玩儿子!”他似乎意识到什么,冲我清晰地叫道:“妈——妈”,声音那么清脆。“没错!儿子会叫妈妈了!”我兴奋地一跃而起,腾地将儿子从车里抱起,直奔洗衣间。  “妈妈——”当
期刊
在大多数人看来,爱情的对立面就是相亲。一旦踏上相亲这条路就意味着和爱情说再见,从此柴米油盐,和一个没有感情的人搭伙了却余生。  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相亲也可以是一种浪漫,是争取和相爱的人遇见的另一种方式。  在被母亲大人不屈不挠的骚扰七七四十九天之后,苏苏不得不向相亲这股恶势力低了头。如果再不屈服的话,她很怀疑自己会不会患上神经衰弱,然后被老板一铲炒了鱿鱼。  虽然苏苏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