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能力日趋下降,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抄袭严重,或由于无米下锅而拒绝作文。作文是以表现生活、表达积蓄为目的的,只有关注农村生活、积累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保障他们有写作的“源头”活水,使他们保持写作灵感的清泉不至枯竭。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 农村生存状态 大语文教学
  
  一、当前农村中学学生作文现状的反思
  
  中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谓理解,简言之就是获取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信息,而运用则是使用语言文字,清晰地、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然而,本人发现现阶段农村学生的作文现状堪忧:学生作文兴趣全无,为完成任务而连篇抄袭,以至初中毕业了连记叙一件事都表达不清,更不要说写说理充分、文句流畅、文辞清新的文章了。作文现状如此不堪,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如此贫乏,与其视野及生活的积累有很大的关系。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只有立足农村生活,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才能改变。只有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才有写作的灵感。这正如朱熹所说的“为有源头活水来”,才能保持学生写作的“清泉”不断。
  
  二、对学生作文改进思考
  
  如何去积累“源头”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作文之目的
  现在,有些教师对作文的目的不甚了解,认识较为肤浅,总认为作文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出好成绩,说白了就是为了应试。这恰与语文教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及精髓是相悖的。“作文是为了表现生活,为了表达积蓄。”这是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一书中详细论证的观点。文中,他不仅阐述了学生作文目的之所在,也阐明了积累储存与语言表达积蓄二者之关系,更透彻地论述了积累的正确度、深广度对写作表达的影响,这些观点仍不失为我们现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方法,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教师要从内容入手,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这就提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立足学生生活实践来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这一认识必须在作文教学中一以贯之。
  2、引导学生留心自己的日常生活,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关爱他人是传统语文中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热爱生活?首先要留意自己的日常生活琐事(吃、穿、住、行、学习、交往等);其次要让他们坚持写生活日记(用随笔的形式,不设定内容,不统一形式,无需刻意追求写作技巧,只要是有关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即可,只求记录本真的生活,或家庭亲情,或同学交往或人情世态,或喜怒哀乐)。只有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激情与乐趣,才能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而兴趣是他们作文成功的一半。
  
  三、鼓动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是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在提高学生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本方法。
  语文实践活动包括课堂内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运用的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社会生活问题)两个方面。前者大部分教师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而对后者却忽略了不少。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思想认识的源泉,更是作文素材积累的最主要的方式和方法。因此,社会实践活动在作文素材的积累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概括起来,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关注和了解农村的生活环境
  这是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最朴素感情的基本要求。如:家乡的地理概貌之山川河流;天然植被之花草树木;粮食畜禽之谷香麦浪、村寨田舍、禽畜虫鱼;四季景象之日月星空、风霜雨雪……现在的孩子尽管生于斯、长于斯,却对这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物貌置之不理,视若无睹。试问古今中外名家大作对故乡风貌的描写哪一个、哪一篇不令人为之动容赞叹?无法想象,对故乡风貌一无所觉的人会有情真意切的故乡情节,长大后能为故乡的改变而倾其力。由此,学生作文内容之贫乏也就可想而知的了。
  2、要关注现阶段农民的生存状态,关注农村发展之喜人变化和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民的物质生活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农村落后的面貌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特别是精神文化生活更是一片荒芜之地,与城市的差距愈来愈远。如:交通运输状况差、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医疗卫生状况等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农民文化成为一片荒原,赌博成风,迷信流行。当然,近两年掀起了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潮,农村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面对这些进步与不足、先进与落后、富裕与贫穷交相并存的局面,要引导学生正视,从而增进对农村、农民、农业发展的了解,提高认识。
  3、鼓励学生参加有益的家庭劳动,使他们热爱农事,提高对劳动的认识,感受“锄豆南山下”、“采菊东蓠下”的乐趣
  干农活是农村孩子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割禾插田,翻土耕种,整土平壤,围栏养殖,放牛喂鸭……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农事是学生作文的极好素材,从中他们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馨、和谐、静谧之美,让他们去发掘美、感受美、创造美。可惜的是现在有些学生不知家事为何物。父母在外面打工,这些留守儿童已经变成了“农盲”。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农村实际进行指导,内容要求与农村生活挂上钩。
  4、要广泛开展各种社会活动,营造大语文的教与学环境
  七到九年级新编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后都增加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从而将课内知识扩展和延伸到课外,但这些活动局限于语言运用上,如采访、社会调查、名著阅读等。我认为,仅开展这些并不够,教师还要引导他们积极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如科学实验和制作、捐助等公益活动,从而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社会阅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大语文教与学的环境。目前,农村学生思想闭塞,参加的社会活动也不多,对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知之甚少,公益事业更是处于停滞状态。鉴于这种情况,要发挥学校团队活动及各种兴趣小组、科技小组的作用来开展活动。如:给孤寡老人送温暖活动;为贫困、大病学生捐款行为;清理市场保护环境活动,用数、理、化、生学科中学到的知识开展普及用电常识、生命卫生常识的宣传活动……让学生在这些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成为主人,充分发挥其创造力。这样,富有特色的文章才会应运而生。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只有立足于农村生活实际,放眼农村辽阔天地,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只有注重了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保证“源头”的活水源源不断。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的革命》,湖南人民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叶圣陶著:《论写作教学》
  4、《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初中语文,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能力,在自然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学习兴趣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学好自然的关键所在,学生有了较浓厚的兴趣,就可积极地动手做实验,并从中自行获取知识。    一、留心观察,引起兴趣    自然界的万物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大到宇宙天体的运行变化,小到微生物的繁衍生息,无不引起学生的巨大兴趣。达尔文少儿时对自然界的浓厚兴致,使他成了伟大的生物学家:牛顿受一苹果落地的启发,发现了万有
期刊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为了获得这一桶水,充分、全面、多方位的备课就彰显出其重要性了。  那么,该如何备课呢?    一、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没有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就谈不上教学的成功。“因材施教”至关重要。首先应想到:学生对这一主题熟悉吗?熟悉到什么程度?有相关的口语素材吗?针对这一主题能激活多少已储备的知识?如无课本中提到的,与之相关的在学生生活中有吗?能链接
期刊
在高考中,我们的学生必须面对一种分值较高的题型——书面表达题。书面表达题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应用英语写作的基本能力。它是一种较好的主观性命题,也是高考试题的保留题型。所以,我们必须对它给予充分重视。下面,笔者谈谈在书面表达辅导中的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消除对书面表达的神秘感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应用:用所学的外语知识同别人对话是应用:标准化考试的书面表达也是应用。书面表达并不神秘,它是要求学
期刊
今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紧迫任务。那么,如何才能实施好素质教育呢?    一、构建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和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新形势下,教师光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是不够的,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向教学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这是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迫切
期刊
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突出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了搞好整体改革,首先要从观念上进行更新,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建构了思考问题要有整体观念、从整体出发又以整体力归宿的思维方式。其次,摒弃了传统的质量观,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代替过去只强调智育发展、围绕高考转的质量观。在改革试验中,我们始终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把整个
期刊
我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已有多年。实践证明,局限于按课本编排的课堂教学,得不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课堂教学同步配合,才能有效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音标教学与字母教学的同步配合    按照课本编排,音标教学是在字母教学后第十单元才开始的。在前面几个单元的教学中,由于没有教音标,一些学生常感到在课上会读,课后就不会读了。这样,在学英语的入门阶段就会使学生
期刊
阅读是通过看文字材料理解其内容的过程。这个定义中的关键词是“理解”,只看不懂,不能称之为阅读。  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语言与思维互相作用的创造性地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好的读者把一个词、一个词组,甚至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作为一个单位来读,能迅速理解文章的内容。  另外,理解不是完全统一的过程,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要边读边设立假设,验证假设,设立新假设,直至理解。因此,有人把
期刊
教育公平就其本质而言。是教育领域中人际间的利益关系的反映、度量与评价,具体表现为个人的身心发展权利、发展机会、发展条件的分配以及发展水平和资格的认定。由此而论,目前教育公平的内涵应涵盖四个层次的公平,即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条件)和教育效果(教育水平)。    1、教育权利平等    教育权利平等,是指个体的教育权利不因其种族、民族、性别、家庭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即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
期刊
全球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全球。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整体性课程改革。而我们这些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的课程观念和课程意识向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重新给自己定位,进行创新教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创新。是我们英语教师对新课改的挑战。那么,如何进行创新呢?    一、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提高教师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