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白马的汗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h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从山上出来。
  兵马进入古勒野地,汗看见太阳的两旁有红绿两线相交如门,紧随人行。天现黄色,人的脸面也随之淡黄。他下马,率众向那光线叩拜。光线便停留下来,不再随人。汗给众将士训话,我本为人,但我教育后代信仰苍天。为何要信苍天?因为天地公正,有法度。大家抬头看,天地之间那么遥远,风霜雨雪日月轮替,四季从不相违。我们顺乎天道,天必佑我!如天佑我,什么样的敌人我们都能战胜!我们是天命所归!
  将士们欢呼,欢呼汗如日月一样光明。
  汗有自己的兵法:
  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
  汗制定了三条军规:
  设宴,不设凳子,席地而坐。如在山野。
  出征打仗,兵吃炒面,马食草饮水。谁的马不肥,勒令返回。
  野外宿营之地冬天设栅,夏天挖壕。栅与壕内放马,壕与栅的外侧打铜锣,依次传递骨箭巡逻,外敌进不来,内部的人与马出不去。次日早上可快速起行。
  汗本人披明甲,乘大白马,马名雪团花。砍一头活的白牛的腰,从马上向天际抛洒牛的鲜血。领兵的贝勒及众将士俱皆欢腾。张黄盖,吹喇叭,吹唢呐,敲锣打鼓,鸟禽不至的荒僻地方,上万的兵士腾起征尘。
  攻城备战,各营传锣,击鼓,整旗,分翼,吹着法螺进攻。攻城,汗有令,先入城的人不记功,因为一两个人入城必有伤亡。先拆开城墙的人,必须等各处都拆完了墙,听到吹响法螺后,再一起进攻。
  城垣上的兵向城下投下大石头,滚下圆木,投火射箭。两军对射出的箭如同急风卷雪,蜂穿花丛。
  汗立于城南山坡上观战。他派人给城主送去一封劝降信,信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精准打击——
  你是察势明理的聪明人。两军对战,刀箭不认人,如果你被不长眼的箭射中,必死。人死了,后悔還有何用呢?
  汗又下令,不夺女人穿着的衣服,不夺男子带的弓箭。
  大势已去,城内回话说:你们的兵众像密林的树、湍急的水,你们的甲胄就像十二月的雪和冰,我们的兵如何能抵抗?
  于是投降。汗获一万俘虏,编五百户带回汗城。
  汗的女真语名字叫努尔哈赤,译为野猪皮,又译为一个像野猪一样勇猛的人。他经历过万千枪炮,无惧生死。每一次打仗,漫天飞舞的枪炮从汗的身边闪过、落空。
  汗曾单枪匹马入乌拉河,汹涌的河水没了马的前胸。大军压境,三次为婿七次立誓又七次背信弃义的布占泰乘坐小船至河心求饶,请求汗撤兵。汗不直接回答,反问,这条河有不结冰的道理吗?
  汗下令少数兵丁在乌拉河畔砍树,佯装造大刀船,自己声东击西,率大军摧毁了乌拉城附属的数十个山寨,班师回朝。部下不解,为何不一举攻下乌拉城?汗问,你能一斧子砍倒一棵大树吗?要用刀和斧一点儿一点儿慢慢砍,最后倒下必为大势所趋。我毁其所属村寨,断其粮谷,枯干其血脉,区区一座城池,靠什么独存?
  两年后,汗一声令下,大军进剿,歼灭乌拉部。
  凯旋,汗半路突然下令全体将士就地休整,养马,暂不归家。将士们有情绪了,征战日久,谁不想回家?!于是纷纷向汗阐述理由:眼下人疲马乏,回家后可以给战马搭建凉棚,让马有个阴凉的地方休息,再以好草饲喂,马很快就会养肥。而兵士们在休养生息之余,还可以修理好受损的兵器。
  汗动怒,这是六月暑天,我们已连续行军作战二十日,从这里回家,还须几日才能到达。在暑天走这样远的地方,人能扛住,马能行吗?我决定了,全体将士就地安营扎寨,饲养军马。八月还有一战。
  也有人图谋偷偷回家。汗早已在扎喀关设了卡,没有汗的印文,驮有财物的兵马会被拦截,没收全部财物。将士们回不了家,憋屈。汗不声不响,派人把将士们的女人统统接到界凡山。窃笑,这与你们回家有什么两样?
  摆酒设宴,相聚尽欢。将士们心满意足。
  两个月养精蓄锐,战马肥壮,甲胄、鞍髻、弓箭、枪和大刀已修好,众将士在汗的带领下如猛虎下山,再赢八月之战。这一仗打得酣畅淋漓,汗像高飞于空的雄鹰一样叫天吖地,意气风发:战争之道,除深谋远虑,还有什么呢?
  明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兵败宁远。
其他文献
泥鳅接替父亲在医院后勤上了班。院长家的七大姑八大姨,雨后春笋般挤满了后勤部。从乡下来的泥鳅,像一块旧抹布,被甩来甩去,甩到太平间当了门神。  一起从乡下来的媳妇儿,看泥鳅的眼神,像是看太平间的死人。泥鳅回家洗一百遍手,也被媳妇儿翻着白眼撵到沙发上睡觉。医院里的同事看到泥鳅,离老远就转了弯,朋友聚会吃饭也故意闪了泥鳅,怕身上沾了晦气。  日子不咸不淡地过着,泥鳅在太平间看着一排死人自言自语,我是你们
期刊
郝仁原是一家企业的技术台柱子。他带出的徒弟表现得都很优秀。  企业改制了。郝仁不但没有感到失落,相反还有自豪感。因为改制后的企业老总是他的徒弟顾泽。此时郝仁正赶上退休。  一日,顾泽带着聘书来到郝仁家。郝仁得知顾泽的来意后,执意拒绝,说,年纪大了也干不动活儿了。  郝仁的老伴在一旁插嘴说,真的不能去,他那脾气,说话尽得罪人。  郝师傅您尽管放心,请您回厂里做技术顾问,您看哪不顺眼的尽管说,顾泽拍着
期刊
赵襄子乘着马车,带着一群随从,浩浩荡荡地出了城门。在阳光的照射下,他的脸上发出红扑扑的油光。他的身体随着马车的颠簸,左右地摇晃着。  城外不远,矗立着层层叠叠的山岭。山下河道弯曲,河上一座木桥,被垂柳挡住了半边。  开路的随从过了桥,车夫鞭子一甩,催马过桥。谁料,马却“咯噔”一下停住了。马头乱摇乱晃,马蹄也往后倒退,马屁股碰到了后面的车头。  赵襄子疑虑重重。自从杀了智伯,把智伯的人头做成了饮具之
期刊
憨福父母因病去世,欠了一屁股债。任凭媒婆说破嘴,相了好多次亲,因家贫如洗,无奈亲事一一黄了。  那一年,憨福去氾水种瓜,钱没赚到,却抱着一个婴儿回家,邻居去看热闹。憨福把喜糖往大伙手里塞,笑着说,俺也有孩子了。  孩子是女孩,憨福给女儿取名喜儿。憨福乐呵呵地当爹又当妈,喂奶粉,洗尿布,渐渐地,这些带孩子的活儿他做得利利索索。  村里人家婴儿的尿布,大多是把旧衣撕成一块一块,开水烫烫,晒干可用。憨福
期刊
他和她,是一辈子的冤家,到死都是。  五十年前。  他和人在外地做生意赔了本,来要债的是山西人老陈。还不上钱,老陈便吃住在他的家里,一住就是十多天,山西人要债——腚后跟。村子不大,只有五六百口人,无风三尺浪,有风三丈三。他平常在村里也是走里走面、要头要脸的人,如今被账主子堵着门,左邻右舍指着脊梁骨说他赖账不还。她怕他难堪,更怕他父母担忧,就把老陈叫到她自己家里。  “老陈,你们俩在外边干的是什么买
期刊
小城有一家裁缝铺,叫贵贵裁缝铺,铺面很小,生意却好。  不知道是裁缝叫贵贵,还是做衣服价钱贵叫贵贵,小裁缝也就20来岁,长着一张娃娃脸,态度极其好。  来贵贵裁缝店做衣服的,可不是一般人。  主顾都是有来头的,男人要么是当地士绅,要么是达官显贵;女人要么是官宦夫人,要么是财主太太。  反正,穷人不来此店,他们在这做不起衣服,衣料太贵,手工太贵。  吴会长是店里的老主顾。吴会长的4个太太更是店里的老
期刊
5点时分,父亲急慌慌地往楼上跑,去给自家的房子贴春联。  那时候父亲刚从老家赶回来。父亲是入赘来到这边的,他的老家在南边的大山里。父亲的爹娘都走了,今天是年除夕,父亲要赶回去给父母上坟。赶回来,父亲就紧着给楼上的房子贴春联,贴上春联就过年了。  父亲一直跟岳父母住在一起,房子是三间低矮的土坯房,有几十年历史了。父亲入赘过来,房子就是这样子的,这多半的原因要怪老岳父。老岳父固执,因了多种原因拒不服从
期刊
翠莲住在长江边的白马渡,建国自小跟着爹娘在渡口打鱼。他们年纪相仿,一来二去,彼此相识。  翠莲得空,常蒸几个雪白雪白的馒头,送给建国。建国也会送她一点儿鱼干虾干,要不就是从口袋里掏出几块黄澄澄的老虎糖,作为回馈。  “给你吃。”  “真甜。”  “你喜欢吃,货郎来了我再给你买。”  廉价的老虎糖,是翠莲年少时收到的最好礼物。  十八岁那年,建国找翠莲网鱼,喊了几声,无人回应,便掀开她卧室的帘子瞧了
期刊
Q城的申君近年来染上了一种喜好,收藏石头。申君说这是他的关门爱好了。所谓关门,那当是最后一个了。申君花心,一生有过许多的喜好,下象棋,打弹弓,投飞镖,练书法,摄影,写作,钓鱼,每一样都只坚持一阵子,都是半拉子状态,这不,近年来又喜欢上了奇石。据申君自己说,他喜欢收藏石头,但从未想过要凭石头去发财。虽然读到过那些动辙上千万甚至上亿的石头传说,比如那个比鸡蛋大不了多少的“小鸡出壳”价值1.2亿,再比如
期刊
结婚三周年纪念日这天,席莉绚丽的天空突然塌了——来了一群穿制服的人,指着院墙上套着大圆圈的 “拆”字大声责问:是谁乱画上去的?赶紧擦掉,那边废弃工厂墙上的“拆”字也要擦。随着“哗哗”地清洗,留下一团模糊不清的白色印痕。  席莉二十六岁时,同车间追求她的小伙子排成了队。她能接受大六岁的苏培,乖乖走进苏家四合院的洞房,都因为一个大大的纯白色的“拆”字。动迁后,这套近百岁高龄的四合院摇身一变,就成了两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