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iujykyu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选种、确定播期、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抗旱浇水、晚收等方面总结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指导淮北地区夏玉米栽培。
  关键词 夏玉米;栽培技术;高产;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0-0036-02
  近年来,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受自然灾害、病虫危害、品种特性、化学除草、人为操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生产事故也逐年增多,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避免生产技术事故发生,提高夏玉米生产水平,选用通过多年生产试验和调查总结,认为要夺取夏玉米高产丰收,应严格做好以下措施。
  1 选种
  玉米高产与否,选好种子是关键。选种原则:高产性突出、稳产性好、抗逆性优良。玉米品种的抗逆性、适应性、丰产性决定了产量的高低,玉米生产用种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必须是杂交一代优势种质组合,必须是通过审定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二是必须选用结实率高、行数多、行粒数多、籽粒重、棒心细、秃尖少、出籽率高的品种组合;三是应选择生育期在95~100 d的中熟品种,抗灾稳产性较好。生育期超过100 d以上的晚熟品种,不适宜淮北地区夏种;四是结合淮北地区种植习惯,应选择紧凑型、中密度、中棒型品种为主,如隆平206、中科4号、浚单29、益丰29、鲁单981,通过近年种植,丰产性较好。耐密型高密度品种以郑单958、先玉335表现较好。超大棒型品种不适宜淮北地区夏种;五是要注意不要购买假冒伪劣品种或贮存虫蛀的种子,一定要到正规商店,并索取购种发票,防止因品种问题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2 播期选择
  春争日、夏争时,无论什么作物都是早播产量高。但淮北地区夏玉米播种过早,易感染粗缩病。在抽穗扬花期易遇高温危害,严重影响授粉结实。但如果播种偏晚,生育期不足易贪青晚熟,灌浆不足,不利于高产。通过多年的种植经验,淮北地区夏玉米的最佳播种期应选择在6月10—15日,既达到前期避开粗缩病、病虫危害严重时期,同时又适当避开抽穗扬花高温危害期,达到避灾高产的目的。
  3 栽植
  淮北地区夏玉米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种植密度不够,种植习惯是喜欢种植稀植大棒型品种,以套种为主,种植密度不足4.5万株/hm2。但稀植大棒型品种一般生育期偏长,花期偏长,在抽穗扬花期易遇高温影响,耐高温的能力偏差,高产风险大。而中棒型品种,耐密植,花期相对较短,耐高温的能力较强,授粉较快,抗逆性较强,有利于高产稳产。多年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以6.00萬~6.75万株/hm2产量表现最好,过密生长细弱易倒伏、棒子小、空秆多、不利于高产,过稀单位面积内棒子少,产量也上不去。因此,要大力推广机械化播种技术,推广规模连片种植,适当增加密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推广机械播种,行距60 cm,株距控制在25~28 cm。种植密度在习惯种植密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20%~25%为宜。出苗后,加强间苗、定苗,搞好移稠补稀,确保苗匀、苗壮[1]。
  4 施肥
  玉米是高秆高产作物,生长量大,消耗营养多。夏玉米生育时间短,需肥集中,需肥量大。因此,一要施足底肥,一般施优质有机肥45 t/hm2,搞好秸秆还田,配施尿素375 kg/hm2、磷酸二铵180 kg/hm2、氯化钾225 kg/hm2或施玉米专用配方肥750 kg/hm2;二要重施花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夏玉米长到11~12片展开叶时,追尿素300~375 kg/hm2,攻大穗。追肥时间,正常播种的玉米应在7月15—25日追施。三要补追攻粒肥。在玉米授粉结束后10 d左右,要补追一次攻粒肥,追施尿素75~105 kg/hm2,以提高粒重防早衰。
  5 化学除草
  玉米对除草剂有一定的敏感性,无论哪种除草剂如果直接喷施在玉米上,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过敏现象,表现轻微药害症状,如果选用不当,就会造成严重药害。近年来,因化学除草剂药害事件经常发生,给玉米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玉米化学除草一定要慎重,玉米播种后,一般都是采取土壤封闭的方法进行化学除草。一般用50%乙草胺1 500 mL/hm2对水750 kg/hm2,进行土壤表面喷施,可有效防除苗期杂草。一般出苗后不主张化学除草,如果有少量杂草,可采用中耕和人工拔除的方法除草。对于没有采用土壤封闭的田块,苗后化学除草一定要选择玉米专用除草剂,一般用38%秀去津悬浮剂2 250 mL/hm2加4%烟嘧磺隆悬浮剂1 500 mL/hm2混合使用,对水750 kg/hm2,在玉米五至七叶期喷施效果较好。喷施方法:喷头戴上防护罩,行间定向喷施,不要直接喷施在玉米上。不论选用哪种玉米除草剂,都要按使用说明剂量、方法严格操作,不要随意加大用量,以防除草剂药害。注意:一般玉米长到10片左右叶片时,要停止化学除草,因为玉米长10片叶后,开始幼穗分化生长,再使用除草剂会对幼穗造成危害。
  6 病虫害防治
  玉米是多病虫发生作物,苗期易受蚜虫、稻灰飞虱危害,感染粗缩病,要严格防治蚜虫、灰飞虱、红蜘蛛、盲蝽象等;拔节期要注意茎腐病的防治;成株期要注意青枯病、叶锈病、玉米大小斑病、瘤黑粉病的防治;特别是在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前要注意丢心药防治玉米螟、粘虫、蚜虫等。抽雄后,要注意全面喷药防治穗蚜和玉米螟,确保玉米雄花正常传花授粉,提高结实率[2]。
  7 抗旱浇水
  玉米是喜欢大水大肥的作物,特别是抽雄扬花期对水分特别敏感,高温缺水、空气干燥严重影响抽雄授粉。因此,如遇干旱,要及时浇好丰产水,加强田间管理工作。一是播种时,如果麦收后干旱无雨,一定要浇水造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二是玉米出苗后,比较耐旱,但怕涝,因此玉米苗期不旱不浇水,要注意做好排涝除渍工作;三是玉米在抽雄吐丝扬花授粉期,是玉米需水量最大时期,特别是田间湿度要保持相对较高状态,如果遇到高温干旱将严重影响花粉的生命力,严重影响花丝的受精传导能力,影响结实率,因此在玉米抽雄吐丝期,一定要注重浇好保花丰产水。只要在玉米抽穗初期,在没有降雨的情况下,都要提早普遍浇一次保花水、丰产水、保险水,确保玉米正常结实。要认真接受上年高温热害的教训,尽力弥补高温干旱造成的损失[3-4]。
  8 玉米晚收
  多年来,都有玉米早收习惯,有提前打老叶晾秆催熟习惯,这严重降低了玉米产量。早收玉米水分高、籽粒瘪、品质差。因此,要大力宣传玉米晚收技术,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实现丰产丰收。根据多年试验,玉米晚收6~7 d,千粒重可增加10~20 g,可增加籽粒600~750 kg/hm2,增产率达到10%~15%以上。玉米晚收的诊断标准是:玉米叶色明显变淡发黄衰老,苞叶发黄变白色松散,籽粒乳腺消失,种脐变黑色,在完熟末期收获为最好。收获时间在9月25日至10月1日,不影响腾茬秋种。要大力推广机械化收割,脱粒、秸秆粉碎一条龙机收技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高产丰收快收[5-6]。
  9 参考文献
  [1] 张德兰,孙茂超,吴莲,等.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42.
  [2] 李丙昭.河南省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5):16-17.
  [3] 任政委,田丽娟,王星奎.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8):16-17.
  [4] 杨义法.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9):63,66.
  [5] 袁文先.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12(8):14-15.
  [6] 李新荣.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40,50.
其他文献
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方式等等都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科技和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也提高我国计算机人员的需求质量以及数量,高职计算机
课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场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课堂不仅仅发挥着场所的作用,更是在角色定位、纪律约束、氛围营造、信息传递、情感互动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些作用有机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导游资格证”考试的重要科目。但是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感受,这门课程不管是期末考试还是“导游资格证”考试,过关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源共享已成为常态,如何取精去粕,如何高效开展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的课题。集体备课旨在团队协作,开拓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新课标的最新理念当中也提到:实验是生物教学得以顺利展开的基本要素之一,同时实验也是一种探究活动,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要充分重视生物实
近期,被称为上海市“十四五”环境治理体系“蓝图”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出炉(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推进上海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进程中,世界性与国际化已成为哲学学科发展的时代要求,哲学前沿课程的开设得到空前重视,其课程建设中的问题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CPIS课程为例,从课程建设
研究不同剂量的迷迭香提取物对萨拉米品质特性的影响。将0.01%、0.02%和0.03%的迷迭香提取物分别添加到萨拉米中,测定其终产品的颜色(L~*、a~*、b~*值)、质构、主要成分含量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小鼠无氧运动抗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取昆明种小鼠75只随机分为五组,空白组、训练组、丹红注射液低剂量组(0.05 ml/kg)、丹红注射液高剂量组(0.1 ml/k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是指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