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职校计算机教学现状,根据现状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和教法等五方面对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171-01
1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在当今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跟不上社会民展的步伐。办学模式落后、筹资渠道不畅、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滞后、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
而作为中职学校的长线专业计算机专业,则由于普高热及职校生源而使得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滑坡,再加上多数学校没能在加强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上花大力气,致使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1)计算机教学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设备的性能上看,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设备都急需要提高;(2)师资匮乏,很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都是半路出家;(3)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能对接;(4)学生整体素质较差。
因此,改革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体系,成为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2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
2.1 课程设置改革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以及市场对计算机中等技术人才的需求,我校通过多方调研,将我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分设成以下模块:
(1)信息处理与应用:常用工具软件、电脑上网(Internet)计算机能力训练、Windows Xp和办公应用软件(office)。
(2)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PhotoShop、fireworks(图形图像处理)、FLASH(动画制作)、DreamWeaver(网页制作软件)。
(3)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局域网、windows 2003 server,网络安全等)、asp语言、数据库程序设计。
(4)新增的教学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变化,灵活地设置和改变专业以及课程内容)。
通过各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具有解决和实施本专业基本技术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在校期间能取得一至多本计算机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又能较好摆脱因所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而导致就业难的问题。
2.2 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我校根据生源情况和计算机专业发展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时的调整。针对目前我校学生中既有就业需要又有升学愿望的现实,我校将授课计划更新如表1。
在新的课程计划中减少了理论课(如语数外、VB、C语言、微机原理)等的教学,增强实践课、应用课程(如微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平面与立体设计等)的学习。课程的设置紧跟时代的要求,使参加工作同学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经过短期适应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而要升入高职院校的同学也掌握了必要的进一步学习的理论知识。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培养出若干计算机骨干教师。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采取措施,继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二是每年可选送一些专业教师到高校培养;三利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
2.4 认真做好计算机教材建设
基础教育新课改提出:课程结构要注重综合性,加强选择性,注意均衡性,要抛弃“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现代化、人文化、综合化和生活化。职校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薄弱,且相互间差距较大,因此高一新生入学后,应立即进行多种难度梯度的文化课基础知识测试,找准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起点,进而开发富有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大纲,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近年来,随着各大出版社对中职教材改革的关注,同一类计算机教材的开发如雨后春笋,但质量却良莠不齐,有的甚至错误频频,因而选择优秀、实用的计算机教材就显得非常重要。选教材时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语言要简明易懂,让职中学生能接受;第二,应用性要强,要能与企业的现实需求对接;第三,可操作性强,每个知识点都可以上机操作,以便在实践中掌握。
2.5 加强教法改革探索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专业,课堂上讲授的大部分知识都需要让学生在机器上进行实践作,并要求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我们可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
笔者根据项目教学的教法思路,设计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具体为如下六步:
(1)情景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
(2)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并示范完成项目的过程。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
(4)确定项目。小组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项目。
(5)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
(6)學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
办学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因此,要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学生适应市场的需求,紧跟形势的发展,我们计算机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被淘汰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李利鹏,张景.信息技术教学三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宗煜.计算机周刊[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张倩.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2(5).
[4] 杨敏才.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M].北京:电力出版社,2004.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171-01
1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在当今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跟不上社会民展的步伐。办学模式落后、筹资渠道不畅、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滞后、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
而作为中职学校的长线专业计算机专业,则由于普高热及职校生源而使得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滑坡,再加上多数学校没能在加强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上花大力气,致使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1)计算机教学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设备的性能上看,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设备都急需要提高;(2)师资匮乏,很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都是半路出家;(3)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能对接;(4)学生整体素质较差。
因此,改革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体系,成为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2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
2.1 课程设置改革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以及市场对计算机中等技术人才的需求,我校通过多方调研,将我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分设成以下模块:
(1)信息处理与应用:常用工具软件、电脑上网(Internet)计算机能力训练、Windows Xp和办公应用软件(office)。
(2)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PhotoShop、fireworks(图形图像处理)、FLASH(动画制作)、DreamWeaver(网页制作软件)。
(3)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局域网、windows 2003 server,网络安全等)、asp语言、数据库程序设计。
(4)新增的教学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变化,灵活地设置和改变专业以及课程内容)。
通过各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具有解决和实施本专业基本技术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在校期间能取得一至多本计算机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又能较好摆脱因所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而导致就业难的问题。
2.2 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我校根据生源情况和计算机专业发展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时的调整。针对目前我校学生中既有就业需要又有升学愿望的现实,我校将授课计划更新如表1。
在新的课程计划中减少了理论课(如语数外、VB、C语言、微机原理)等的教学,增强实践课、应用课程(如微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平面与立体设计等)的学习。课程的设置紧跟时代的要求,使参加工作同学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经过短期适应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而要升入高职院校的同学也掌握了必要的进一步学习的理论知识。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培养出若干计算机骨干教师。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采取措施,继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二是每年可选送一些专业教师到高校培养;三利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
2.4 认真做好计算机教材建设
基础教育新课改提出:课程结构要注重综合性,加强选择性,注意均衡性,要抛弃“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现代化、人文化、综合化和生活化。职校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薄弱,且相互间差距较大,因此高一新生入学后,应立即进行多种难度梯度的文化课基础知识测试,找准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起点,进而开发富有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大纲,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近年来,随着各大出版社对中职教材改革的关注,同一类计算机教材的开发如雨后春笋,但质量却良莠不齐,有的甚至错误频频,因而选择优秀、实用的计算机教材就显得非常重要。选教材时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语言要简明易懂,让职中学生能接受;第二,应用性要强,要能与企业的现实需求对接;第三,可操作性强,每个知识点都可以上机操作,以便在实践中掌握。
2.5 加强教法改革探索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专业,课堂上讲授的大部分知识都需要让学生在机器上进行实践作,并要求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我们可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
笔者根据项目教学的教法思路,设计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具体为如下六步:
(1)情景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
(2)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并示范完成项目的过程。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
(4)确定项目。小组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项目。
(5)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
(6)學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
办学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因此,要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学生适应市场的需求,紧跟形势的发展,我们计算机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被淘汰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李利鹏,张景.信息技术教学三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宗煜.计算机周刊[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张倩.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2(5).
[4] 杨敏才.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M].北京:电力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