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观念,激活思想品德课堂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Wang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打破呆板、僵化、空洞无味这一沉闷的局面,赋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形成师生的双向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做到: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效果;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当前面临新课改、新教材,教师如果还想运用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就会呆板、僵化、空洞无味,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就会失去兴趣。如何打破这一沉闷的局面,赋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形成师生的双向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构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氛围。
  1. 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师生面临着共同的任务和教学目标,双方只有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才能圆满完成。有了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双方才能彼此信任,畅所欲言。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教师见学生就烦,学生见教师就怕,大眼瞪小眼,学生默不作声,课堂就会变成教师一人在说的“单口相声”,学习效果肯定好不了。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教师。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师德,而且要有博大的胸襟,要用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用爱的雨露滋润每一片心田。打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重要的品质。”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修养,遵守师德,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你当良师益友,当知心人,才会敞开心扉,主动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课堂才能充满快乐的气息。
  2.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情境,它总是与愉快相伴出现并相互作用,对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既没有华丽的词藻,又缺少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比较抽象。但它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有严密的辨证思维,缜密的逻辑,精辟的论述,具有普遍的指导性,这又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要上好思想品德课就必须把握其特点,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注意从鲜活的具体事例中归纳出事物的本质,然后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在讲述“综合国力”这个问题时,我插入了东海油气之争、南海问题等时政问题,以此来阐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国际地位的提升,祖国的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等问题无不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意义。
  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去培养,去发觉,去引导。正如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信,更多的肯定和褒奖,使学生对政治的热爱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生根、开花、结果。
  3. 要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平时我们常听到有的教师抱怨,同一个班,有的教师上课气氛很活跃,有的教师上课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也截然不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教师。因为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间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要使课堂充满感情色彩,教师首先要用浓浓的情去感染学生,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4. 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四个一”的教学手法,单一、枯燥,教师讲得辛辛苦苦,学生听到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现代化教具和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多媒体电教设备,再结合讨论、情境表演、参观、调查、社会实践等教学手段,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环境,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把高深的知识简单化。
  如在讲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教师可找一段相关的人大会议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的体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神圣庄严、本质核心及人民代表的神圣职责。除此之外,也要做好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布置学生走访身边的人大代表,了解他们参政议政、行使权利、力的过程。这样就把课本中比较枯燥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可极大地改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境,,展现出课程本身的迷人魅力,显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教师要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能把思想品德课上得生动,提高教学效果。
  收稿日期:2013-02-18
其他文献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并在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设置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要求。  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许多不足亟待改进。针对诸多不足,
期刊
【摘 要】人格塑造在各学科都有体现,而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格塑造;审美陶冶;健康人格  人格塑造在各学科都有体现,而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多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要经历从不知到知,从知少到知多,从不正确到正确,从不全面到全面的认知结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有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姿态下,才能认真思考、理解知识,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  1.
期刊
【摘 要】初中物理既难教又难学,这一点一直困扰着物理教师和学生,作者依据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按照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对学习能力和物理学习能力的构成及特点、培养规律进行理论阐述;结合中学物理的教学实际,提出初中物理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教学模式;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跨越初中与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重点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影响物理学习能力的非智力因素和适应物理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师素质做简要论述。
期刊
【摘 要】传统的英语教学形式、教学任务单一,缺乏创造性,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的前提下,我们有必要对英语课堂的教学任务进行一定意义上的改革,使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环节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可通过对重点词汇、重点短语等的学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灵活运用,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但目前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仍存在不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指出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课程标准强调了语言的运用能力,是不是否定了语法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了呢?并非如此。但是,在实践层面上,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存在认知错误。  1.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认知错误  1.1 认为语法和词汇不用教了。  基
期刊
数学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了情感培养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提高课党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呢?下面本人谈几点体会。  1. 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探求知识的心理颂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探索事物的底蕴。有的学生怕学数学
期刊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放在各种考试中绝对是真理,有的学生平时学习很下功夫,学科老师也觉得他功底不错,但每次考试下来看到考分时总是不尽人意,就连学科老师也感到意外。等拿到考卷认真一看,才发现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都一样,却丢了很多“冤枉分”,更有学生跑到老师那儿“讨说法”。老师就不难发现学生的“冤枉丢分”大多是解题不规范造成的。可见,解题的规范性是学生应考成败的关键。  解题是知识转化为能力
期刊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英语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着眼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全球意识,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把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出发点,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力求满足不同类型
期刊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早在1994年就登陆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网民已达几亿人,其中很多是青少年,而青少年学生的比例也在日渐上升。根据笔者最近所做的一个调查,学生上网的比例已达98%.学生已经成为网络用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作为虚拟世界,中学生网民在网络世界里也应该遵守社会公德。那么在网络日益广泛地介入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时,如何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以尽量减少网络的负面影响,就成了广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