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动教育是学校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内容。本文以“身体”视域下的小学生教育为主题,针对小学劳动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价值内涵,提出有效建议,以望借鉴。
关键词:身体视域;小学生;劳动教育价值
引言:在新课程的整改以后,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劳动教学与其他基础课程不同,具有丰富的实践教育价值,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体验与收获学习时,微博舆情全景生态及思想引领分析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并通过实践,强化劳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
一、基于“身体”视域的小学生劳动的教育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创新成为人类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能力。学生通过进行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打破固化的思维模式。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看似不能完成的事物,其实都是人类依靠劳动所创造的。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有很多人一遇到问题就选择逃避,从来不想尝试,也永远停滞在一处,这样的人终有一天会被社会所淘汰。而创新对人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创新主要来源与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思考于延伸。因为劳动本身就是一种释放身体,能够让人回归本初的一个过程,所以当学生处于这种状态下时,能够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带动思维跳跃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明确学生未来定位
劳动是沟通主观与客观之间的桥梁,学生可以将自身的个性作为条件,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将爱好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劳动教育作为学生认知社会的桥梁,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接触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并对各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有清晰的了解。在劳动教学的实践的过程中,劳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兴趣为基础,主动学习与之相关的各种技能。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也能够提升自身的协调性与敏捷性,能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并将优势进行延伸,在未来的发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与定位[1]。
二、基于“身体”视域的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途径
(一)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劳动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体现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涵盖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与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通过这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来落实小学劳动教育的目的,这是学校开展劳动教学最有效的路径。小学阶段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开展相关的课程,特别是劳动课与社区服务类实践课等。小学生在进行劳动教学时,要认真学习劳动知识,养成劳动的习惯,以此形成劳动能力;在实践课程中,学生通过对多元化劳动形式的了解,能够充分的感受劳动过程的艰辛,深刻体会劳动带来的喜悦与满足,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参与合作的意识;在社区服务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为社区提供服务,以此感受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并对劳动形成积极的态度与情感。
(二)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
学校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在学校中的生活也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学生的成长也是一种社会化的成长。劳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教育性质,在劳动的过程中有角色的分配与责任等,这些都体现了社会性成长的特性。因此,在学校的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元化的劳动班会活动,有效的落实劳动教育,更是实现学生社会化成长重要环节。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有效的渗透劳动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与绿化校园等,或者在学校内开发一块菜地,开发以种植为主题的校本课程,这也是创新劳动教学的一种模式。等到了秋天,学校也可以组织秋收比赛,分享学生的劳动果实,让学生在体验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劳动带来的喜悦。当冬季飘雪时,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清雪,让学生在集体劳动中体会劳动与生活的关系,更能够感受劳动的内在价值[2]。
(三)在融合教育中优化劳动教育
家庭教育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部分,家庭劳动对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习惯与劳动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积极的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与方法,让家长构建家校合作的意识,将学生在学校劳动教育中所形成的能力与习惯落实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中。在家校的合作過程中,要达成对学生的劳动共识与行动结构。例如家长要求学生主动整理自己的房间,在家长单方面提出要求时,学生不一定会坚持做到。但如果结合学校的教育引导,开展与劳动相关的主题教育班会活动,并举办劳动能力的评比,引导学生学习自己整理房间的劳动技能,学生就可以通过长期的劳动习惯,在实践中提升劳动的技能。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劳动对于促进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交际能力等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不断推进与落实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价值,要积极的创新教育模式,拓展学校劳动教育的空间,立足于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推进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让小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劳动中去,有效的发挥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尤睿.基于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探析[J].现代教学,2021,{4}(Z3):102-103.
[2]徐艳秋.小学低学段校内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技术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21,{4}(26):12-13.
关键词:身体视域;小学生;劳动教育价值
引言:在新课程的整改以后,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劳动教学与其他基础课程不同,具有丰富的实践教育价值,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体验与收获学习时,微博舆情全景生态及思想引领分析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并通过实践,强化劳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
一、基于“身体”视域的小学生劳动的教育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创新成为人类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能力。学生通过进行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打破固化的思维模式。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看似不能完成的事物,其实都是人类依靠劳动所创造的。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有很多人一遇到问题就选择逃避,从来不想尝试,也永远停滞在一处,这样的人终有一天会被社会所淘汰。而创新对人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创新主要来源与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思考于延伸。因为劳动本身就是一种释放身体,能够让人回归本初的一个过程,所以当学生处于这种状态下时,能够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带动思维跳跃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明确学生未来定位
劳动是沟通主观与客观之间的桥梁,学生可以将自身的个性作为条件,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将爱好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劳动教育作为学生认知社会的桥梁,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接触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并对各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有清晰的了解。在劳动教学的实践的过程中,劳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兴趣为基础,主动学习与之相关的各种技能。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也能够提升自身的协调性与敏捷性,能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并将优势进行延伸,在未来的发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与定位[1]。
二、基于“身体”视域的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途径
(一)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劳动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体现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涵盖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与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通过这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来落实小学劳动教育的目的,这是学校开展劳动教学最有效的路径。小学阶段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开展相关的课程,特别是劳动课与社区服务类实践课等。小学生在进行劳动教学时,要认真学习劳动知识,养成劳动的习惯,以此形成劳动能力;在实践课程中,学生通过对多元化劳动形式的了解,能够充分的感受劳动过程的艰辛,深刻体会劳动带来的喜悦与满足,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参与合作的意识;在社区服务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为社区提供服务,以此感受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并对劳动形成积极的态度与情感。
(二)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
学校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在学校中的生活也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学生的成长也是一种社会化的成长。劳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教育性质,在劳动的过程中有角色的分配与责任等,这些都体现了社会性成长的特性。因此,在学校的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元化的劳动班会活动,有效的落实劳动教育,更是实现学生社会化成长重要环节。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有效的渗透劳动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与绿化校园等,或者在学校内开发一块菜地,开发以种植为主题的校本课程,这也是创新劳动教学的一种模式。等到了秋天,学校也可以组织秋收比赛,分享学生的劳动果实,让学生在体验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劳动带来的喜悦。当冬季飘雪时,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清雪,让学生在集体劳动中体会劳动与生活的关系,更能够感受劳动的内在价值[2]。
(三)在融合教育中优化劳动教育
家庭教育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部分,家庭劳动对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习惯与劳动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积极的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与方法,让家长构建家校合作的意识,将学生在学校劳动教育中所形成的能力与习惯落实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中。在家校的合作過程中,要达成对学生的劳动共识与行动结构。例如家长要求学生主动整理自己的房间,在家长单方面提出要求时,学生不一定会坚持做到。但如果结合学校的教育引导,开展与劳动相关的主题教育班会活动,并举办劳动能力的评比,引导学生学习自己整理房间的劳动技能,学生就可以通过长期的劳动习惯,在实践中提升劳动的技能。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劳动对于促进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交际能力等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不断推进与落实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价值,要积极的创新教育模式,拓展学校劳动教育的空间,立足于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推进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让小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劳动中去,有效的发挥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尤睿.基于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探析[J].现代教学,2021,{4}(Z3):102-103.
[2]徐艳秋.小学低学段校内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技术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21,{4}(2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