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 :教育界·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极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网络上不良思想等的错误引导,这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道德素养的养成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品格的主阵地,所以任课教师应积极应对上述挑战,转变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创新教学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核心素养”作为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青少年期学生成长的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来接班人的殷切期望。作为与“六大核心素养”息息相关的学科,《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1]这也为新时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指明了创新、探索和实践方向。
  一、立足实践,开展生活化教学
  在初中各门学科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最贴近生活的学科之一,而在教学实践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导致很多学生没有联系生活学习,认为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生活无关。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这门学科在生活中并没有实际价值,因而对这门学科越发疏远,学习兴趣逐渐被磨灭。事实上,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理念,[2]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更是道德与法治学科应坚持的重要教学理念。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在于让生活走进课堂,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生活场景等结合起来,转化成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进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生活进行深入了解,找到课堂知识与学生生活的最佳契合点,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学生感兴趣的事情着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具体现象、生活细节,小中见大,平凡中见真知,努力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道德素养、法治素养等综合素养;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理解,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体验,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宽度和深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解读各种各样的生活现象,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在提升能力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3]。
  二、立足体验,开展情境式教学
  360百科对情境教学法的定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无言以教”“里仁为美”思想。南朝学者颜之推更加明确地指出了它的重要意义:“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对,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似之。”
  参与是一个永恒的教育命题。任何课堂教学,即便教师讲得再好,如果不能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情境教学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将枯燥的讲解、抽象的知识点融入客观、可感、可体验、可探究的具象化情境中,赋予课堂趣味性、感染性、生动性,给予学生参与、感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领悟度、思考度,让学生在全神贯注的参与中得到成长。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首先,情境的创设要合理,知识的融入要巧妙,课堂的要点要明确,让教学中的情境带入、案例演绎、关键点设计等自然而不突兀,从而有效地将学生引入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其次,情境创设要有一定的感官冲击,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获得一种别具一格的课堂体验,真正让每位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最后,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最近发展区,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如设置一些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设计一些学生“跳一跳”就能得到的挑战,让学生学有所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三、立足创新,推动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改革以来,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分組合作学习等理念和学习方式被引入课堂教学实践中,然而,不少教师仍然囿于传统教学的理念和思维,课堂教学仍然以自身为主体,“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沦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课堂教学中缺乏学生的自主探究、动脑思考和主动参与,教师喋喋不休、苦口婆心的讲述换来的不是高效的课堂,而是学生的厌学情绪甚至是叛逆心理,课堂的活跃度、效率都较为低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应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勤于动手、自主学习的能力,点燃他们创造的激情。
  基于这样的思考,教师应坚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课堂教学核心,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探究学习、主动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热情。同时,教师应积极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从更广和更深的层面挖掘学生的潜力;加强道德与法治课堂趣味性,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动脑动手、乐于探究,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多层次、不同难度的探究课题,给每个层次的学生选择的权利和参与的可能;其次,根据问题的需要,设计个人探究、合作探究等多样的探究形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与他人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最后,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以及平等的展示机會,从而建立每个学生的课堂自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得成就感。
  四、立足舆情,开展热点式教学
  在互联网时代,多样化的信息接收手段让每个人都能以最快速度了解世界任何角落发生的最新事件。基于这样的现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热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让学生以社会公民的角色参与其中,就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学生公民意识、道德意识、社会意识、参与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很多时候,学生仅仅是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并没有将其转化为辨析、认知社会事件的能力。准确地说,很多学生缺乏思维能力、衍生能力、关联能力。
  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应探究、应用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抓住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社会热点之间的融合点,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科学地认知社会热点,全面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4]。比如,对于当前社会上不断涌现的好人好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他们形成坚定的信念?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优秀文化和精神?如何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读他们的行为?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将社会热点与所学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提升其思考、辨析、关联等能力,还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得以提升。
  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公民意识、道德素养等重要任务。当今复杂的社会思潮不断冲击、影响着初中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意识与价值观念,而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中学生很容易被各种不良思想、价值观影响,走向歧路。对此,教师要创新和完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着力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锻炼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远大理想、良好道德修养、较强实践能力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郑国强.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8.
  范春雷.浅析时事热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3(36):9.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还要渗透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优良的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及社会责任感。本文结合英语绘本,探讨了小学
【摘要】足球运动是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一项体育运动。我园把足球运动定为园本课程,尝试开展足球教学的实践探索:为幼儿创设多元的足球特色环境,把足球元素融入校园的每个空间中,促使幼儿在足球环境的浸润下爱上足球;打造优质“足球助教团”,有效促进幼儿习得与提高足球技能;积极开展游戏化足球运动,使幼儿在自由、开放、富有创意的游戏氛围中感受到足球的魅力。幼儿在一场场球赛中张扬个性,不断磨炼成长,形成了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技术被应用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甚至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基于网络直播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优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其来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取向,通过结合当前新兴的科学网络技术,在进一步开阔学生良好政治视野的同时,以创新发展的教学媒介技术和网络信息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
【摘要】期末评语能够有效概括、反映学前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充分认识期末评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能够使家长对幼儿在园情况形成积极认识,有利于提升教师在各方面对幼儿的教育引导能力,从而给予具有个体差异的幼儿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期末评语;幼儿;发展;家园联系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现状  (一)研究目的  幼儿教
随着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的更新,教师更加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境式教学具有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提升
【摘要】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引领学生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兴趣则是实现良好课外阅读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阅读的动力。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绝佳时期,教师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能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其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阅读兴趣;培养方法  让每位学生的心灵沐浴书的芳香,使他们成为有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教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是每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重点关注的。而能力的提升又与教学效率密不可分,教师要创新教学形式,应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主要探讨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望笔者的经验分享能为推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助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效率;实践
【摘要】写作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打破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让写作课堂重新焕发光彩,是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中,笔者以“三体”视角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进行研究和思考,探寻其实践价值,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慢慢爱上写作,享受写作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三体”视角;写作教学;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统编教材体系下习作教学
【摘要】在幼儿园的种植课程中,教师应遵循幼儿本位理念,以幼儿提出的问题为导向,根据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和自学能力,积极开展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课程活动。在设计幼儿园种植课程时,幼儿园应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把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提高师幼、幼儿与自然互动的质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课程,融入大自然,激发幼儿对植物、大自然的探索兴趣。  【关键词】问题情境;种植课程;幼儿园;实践活动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
【摘要】思维导图就是通过较为形象的图像对思维的路径进行描述。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解决写作问题,即“写什么—为什么写—如何写”。本文将从打开学生写作思维、丰富学生作文情感、润色学生写作语言三个方面,对如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激发思维、激活感悟,写出高质量、有生气的作文。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