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U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4-0084-01
1.深抽区块概况
我厂曙66、双北等区块,由于油层埋藏深、低孔低渗、注采井网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地层压力下降快,油井动液面逐年降低。为稳定区块规模产量,多年来我们一直开展各种深抽采油工艺研究,通过加深泵挂,增加抽油泵沉没度维持油井正常生产。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减载器、油管锚、玻璃钢杆技术等多种深抽配套工艺,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减载器为例,减载器下在抽油管柱中部,依靠油套压差,降低抽油机悬点载荷,从而加深泵挂提高油井产量。这些深抽工艺总体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地层条件、井况条件差等客观因素制约,总体应用效果仍不理想,区块产量递减快,油井泵效仍然很低。
2.深抽泵工艺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多年来,经历了减载器、油管锚、玻璃钢杆等技术后,目前形成了以双筒式深井抽油泵为核心,配套油管旋转器为主的管杆防偏磨工艺的深抽综合配套工艺技术。
深抽泵采用了獨特的水力自封泵筒,可明显降低漏失量,并可消除普通抽油泵中存在的胀泵现象,同时还改善了泵筒的受力状态,可延长其使用寿命,增加抽油泵整体强度等功能。水力自封泵筒主要由厚壁抽油泵筒和水力自封外管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在上冲程中,管柱内的液柱静压力作用于泵筒外壁上(普通泵上冲程中液柱压力作用于泵筒内壁上,起结果是迫使环隙增大,使漏失量明显增加),在该压力的作用下,泵筒与柱塞间的间隙减少,从而可减少因漏失而引起的泵效率降低;在下冲程时,由于内外压力的平衡,可消除胀泵现象,从而明显延长泵筒的疲劳寿命。
3.管杆防偏磨工艺的研究与改进
深抽井随着泵挂的不断加深,油井管杆偏摩就越严重 ,使检泵、检管杆周期缩短,加大了作业频次和费用,进而影响油井产能 ,因此我们研究并应用了油管旋转器装置。
通过开展油管自动旋转技术,将油管内壁的单点偏磨转变为均匀磨损,大幅度延长油管使用寿命,延长油井检泵周期。
新型油管旋转器与常规手动油管旋转器结构类似,其不同之处有两点:
(1)采用双级涡轮蜗杆传动,传动力小;
(2)增加了传动杆;
(3)工作方式,将传统油管旋转器需要人工压动手柄改为靠抽油机带动。
自动油管旋转器用连杆将旋转器的压柄与抽油机光杆连接起来,抽油机下行程时碰撞连杆,连杆带动压柄运动,连续慢旋转油管柱。
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传动比,15—20天油管旋转1周,确保油管由单点偏磨转为周向的均匀磨损,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
4.现场应用情况及效果分析
2010年1月以来,Φ32mm新型深抽泵工艺现场实施共12口井,加深了泵挂,平均泵挂深度由2717.48米增加到2823.25米,进一步提高了泵的沉没度。平均单井加深泵挂105.8m,平均单井增油110.3t,累计增油1323.6t。平均泵效由6.2%提高到19.9%,平均单井日产液由措施前2.2t/d提高到措施后4.6t/d。
2010年1月以来,Φ28mm新型深抽泵工艺现场实施共17口井,平均泵挂深度由2717.48米增加到2823.25米,平均单井加深泵挂127.2m,平均单井增油115.0t,累计增油1955.3t。平均泵效由6.7%提高到18.1%,平均单井日产液由措施前1.2t/d提高到措施后2.5t/d。
5.经济效益分析
2010年1月至今,新型深抽泵工艺现场实施29口井41井次,措施投入41万元,措施阶段增油3279吨。
增油创效=(1-30%)×η×[Q×(P-C)-I] ×(1+10%)
=(1-30%)×1×[3279×(3000-800)-41×104] × (1+10% )
=523.89×104(元)
阶段投入产出比=1:12.7
其中:E—取得的净现值(元); η—分成系数(=1);
Q—阶段增原油产量(吨);P—单位原油价格(元/吨);
C—生产成本(元/吨); I—投资(元)。
6、结论和评价
1.新型深抽泵工艺可以实现泵挂深度的进一步加深,取得了较好的提液稳产效果,为油田深抽低渗区块的持续开发寻找了一条出路。
2.研究与改进油管旋转器装置,缓解了因泵挂加深而加剧的管杆偏磨问题,有效延长了油井检修周期。
3.目前通过加深泵挂以提高采油速度、增产增效依然属于被动开采,下一步应该考虑通过研究改进低渗区块的注水技术,补充地层能量来提高区块采收率。
参考文献
[1] 罗英俊,万仁溥.采油技术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102-202.
[2] 陈涛平.石油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3:291-322.
1.深抽区块概况
我厂曙66、双北等区块,由于油层埋藏深、低孔低渗、注采井网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地层压力下降快,油井动液面逐年降低。为稳定区块规模产量,多年来我们一直开展各种深抽采油工艺研究,通过加深泵挂,增加抽油泵沉没度维持油井正常生产。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减载器、油管锚、玻璃钢杆技术等多种深抽配套工艺,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减载器为例,减载器下在抽油管柱中部,依靠油套压差,降低抽油机悬点载荷,从而加深泵挂提高油井产量。这些深抽工艺总体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地层条件、井况条件差等客观因素制约,总体应用效果仍不理想,区块产量递减快,油井泵效仍然很低。
2.深抽泵工艺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多年来,经历了减载器、油管锚、玻璃钢杆等技术后,目前形成了以双筒式深井抽油泵为核心,配套油管旋转器为主的管杆防偏磨工艺的深抽综合配套工艺技术。
深抽泵采用了獨特的水力自封泵筒,可明显降低漏失量,并可消除普通抽油泵中存在的胀泵现象,同时还改善了泵筒的受力状态,可延长其使用寿命,增加抽油泵整体强度等功能。水力自封泵筒主要由厚壁抽油泵筒和水力自封外管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在上冲程中,管柱内的液柱静压力作用于泵筒外壁上(普通泵上冲程中液柱压力作用于泵筒内壁上,起结果是迫使环隙增大,使漏失量明显增加),在该压力的作用下,泵筒与柱塞间的间隙减少,从而可减少因漏失而引起的泵效率降低;在下冲程时,由于内外压力的平衡,可消除胀泵现象,从而明显延长泵筒的疲劳寿命。
3.管杆防偏磨工艺的研究与改进
深抽井随着泵挂的不断加深,油井管杆偏摩就越严重 ,使检泵、检管杆周期缩短,加大了作业频次和费用,进而影响油井产能 ,因此我们研究并应用了油管旋转器装置。
通过开展油管自动旋转技术,将油管内壁的单点偏磨转变为均匀磨损,大幅度延长油管使用寿命,延长油井检泵周期。
新型油管旋转器与常规手动油管旋转器结构类似,其不同之处有两点:
(1)采用双级涡轮蜗杆传动,传动力小;
(2)增加了传动杆;
(3)工作方式,将传统油管旋转器需要人工压动手柄改为靠抽油机带动。
自动油管旋转器用连杆将旋转器的压柄与抽油机光杆连接起来,抽油机下行程时碰撞连杆,连杆带动压柄运动,连续慢旋转油管柱。
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传动比,15—20天油管旋转1周,确保油管由单点偏磨转为周向的均匀磨损,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
4.现场应用情况及效果分析
2010年1月以来,Φ32mm新型深抽泵工艺现场实施共12口井,加深了泵挂,平均泵挂深度由2717.48米增加到2823.25米,进一步提高了泵的沉没度。平均单井加深泵挂105.8m,平均单井增油110.3t,累计增油1323.6t。平均泵效由6.2%提高到19.9%,平均单井日产液由措施前2.2t/d提高到措施后4.6t/d。
2010年1月以来,Φ28mm新型深抽泵工艺现场实施共17口井,平均泵挂深度由2717.48米增加到2823.25米,平均单井加深泵挂127.2m,平均单井增油115.0t,累计增油1955.3t。平均泵效由6.7%提高到18.1%,平均单井日产液由措施前1.2t/d提高到措施后2.5t/d。
5.经济效益分析
2010年1月至今,新型深抽泵工艺现场实施29口井41井次,措施投入41万元,措施阶段增油3279吨。
增油创效=(1-30%)×η×[Q×(P-C)-I] ×(1+10%)
=(1-30%)×1×[3279×(3000-800)-41×104] × (1+10% )
=523.89×104(元)
阶段投入产出比=1:12.7
其中:E—取得的净现值(元); η—分成系数(=1);
Q—阶段增原油产量(吨);P—单位原油价格(元/吨);
C—生产成本(元/吨); I—投资(元)。
6、结论和评价
1.新型深抽泵工艺可以实现泵挂深度的进一步加深,取得了较好的提液稳产效果,为油田深抽低渗区块的持续开发寻找了一条出路。
2.研究与改进油管旋转器装置,缓解了因泵挂加深而加剧的管杆偏磨问题,有效延长了油井检修周期。
3.目前通过加深泵挂以提高采油速度、增产增效依然属于被动开采,下一步应该考虑通过研究改进低渗区块的注水技术,补充地层能量来提高区块采收率。
参考文献
[1] 罗英俊,万仁溥.采油技术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102-202.
[2] 陈涛平.石油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3:29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