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奴隶的母亲》到《狗日的粮食》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h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穷”“吃”下的生存悲剧
  《为奴隶的母亲》是柔石发表于1930年的一篇短篇小说。篇幅虽然不长,但却刻画出了一位富有张力的女性人物春宝娘。开篇便写穷,丈夫又得了黄疸病,怀里还有嗷嗷待哺的儿子,“穷了,也没有法,还养在家里做什么呢?”甚至都没商量一声,丈夫便将她典了出去,春宝娘即便百般不愿,但为了自己的儿子能活下去,不再像当年刚出生的女儿一样被亲生父亲投入沸水而死,只能委屈上轿。虽说被典给的那个人家境况的确优于从前,自己生存的困境暂时得到缓解,但被典的身份和秀才妻三天两头的监视与百般刁难,再加上对春宝的想念与愧疚,使得她的生存状况陷入了又一个深渊,精神上饱受折磨。不久之后,生下秋宝,原本的痛苦便又加深了一层:生下即意味着又一次离别。回到原来的家里,米缸空空,春宝也疏远母亲,对秋宝的思念又难以割舍,这生存的悲剧始终难以摆脱。怎么活下去仍然是一个问题,那么被再次典卖的命运依旧犹如利剑悬挂在头上。
  相比《为奴隶的母亲》没有直接提“吃”这个字眼,《狗日的粮食》却把这个问题赤裸裸地摆在桌面上。不仅题目直接点出粮食,而且在行文上也更加直接,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围绕瘿袋这个“脏嘴凶心”的女人如何为了吃费劲心思而展开。除了自己勤劳开荒种土豆,其他的手段多少都令人又气又恨。偷瓜,捡粪,逼着孩子舔碗,上工偷奸取巧,顺手顺脚夹带东西,又有一张利嘴,骂人丝毫不避讳,撒泼卖呆,弄得街坊邻居无可奈何,只能骂一句母虎。而在当时吃不上饭的生存状况下,但她的百般不是却让一家人免于饿死,“百孬不如一好,这娘们儿坏得不透。”可最终操了一辈子心的瘿袋,终究死在吃上面。丢了粮证也就是丢了全家人活命的根本,这个打击让一向泼辣的瘿袋彻底颓废,惴惴如小鼠一般,彻底丢了魂。原来在丈夫面前声色俱厉,如今却求丈夫暴打一顿来弥补自己心里的内疚。最后仍然过不了心里这个坎,选择吞杏仁自杀。
  一个是活得委屈,一个是活得轰轰烈烈也死得轰轰烈烈,这两个女人的一生都难以说有一刻幸福,完全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这两篇短篇小说虽然在时间上跨越了半个世纪,但却不约而同地揭示了中国农村生存的悲剧。社会底层在吃不上饭的状况下,人格伦理道德也随之沦丧。对春宝娘来说,她的悲剧气氛更为浓重,“穷了,又不肯死”,她只能被迫接受别人的安排,无论是原来丈夫的典卖还是后来秀才的扫地出门,她都只能被批接受。然而,瘿袋在生存的重压下,却不像春宝娘那般委曲求全。她总算活出了自己。对于队长的不公分配,她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指桑骂槐,言语虽粗鲁但总比窝囊解气。她不像春宝娘那样哀叹不幸,手足无措,唯唯诺诺,而是一辈子努力同饥饿做斗争。为了生存,自己动手勤劳开荒种土豆,因为一炕的瘪肚子,不得不费尽心思和粮食斗智斗勇,完全丧失了理性。二谷夹四豆,八口人的生活都靠瘿袋自己操持,每天都在不停地考虑祖祖辈辈的问题“明天吃啥?”瘿袋用了她所有的精力来支撑这个家。在粮食面前,没有任何尊严可说。羞耻一词在瘿袋的脑海里已了无踪迹,有的只是富有生命力的活动,无论是每天的“吃啥”,还是“要啥生啥”的生命延续。手段令人恨,但“这女人很会做”,“那年头天宽家坟场上没有新土,一靠万幸,二靠这脏嘴凶心的女人”。粮食是瘿袋的命根子,保卫粮食是瘿袋毕生的事业。因此,当粮证丢失的时候,瘿袋一辈子的争强好胜彻底消失,“一辈子刚气,不知道哪里积了那么多泪”。吞杏仁自杀,是对天宽的交代,以死谢罪,也是彻底断了生存念想之后的必然结果。瘿袋服毒,天宽“他好悔”,“这仁义的老伴竟然去了”,日后独自一人面对生存的压力,在狗日的粮食面前又爱又恨,“哪里是骂,分明是疼呢”。这一诀别,走的轰轰烈烈,能有一个时常惦记自己的老伴,常来坟上溜达的天宽,瘿袋最后的死还算有一丝温暖。
  瘿袋的悲剧,更多来源于生存的压力,她是生存悲剧下牺牲的女性。她一辈子没有丝毫空闲思考人生的意义,完全被“狗日的粮食”牵着鼻子走。死前这一声骂,包涵多少辛酸,又饱含多少对世间的不舍。“曹杏花因它而来又为它而走了,却是深爱它们的”。相比之下,春宝娘的悲剧虽然有生存悲剧的影响,但她身上体现的更多是女性受压迫的悲剧。
  二、生存悲剧下的女性悲剧
  相比生存的压力,春宝娘的悲剧还有深层的原因。《为奴隶的母亲》这篇小说中一直以“她”这个代词来称呼,这个为家庭牺牲自己的女人甚至没有一个名字。同样,在《狗日的粮食》里,瘿袋说自己叫曹杏花,但“大家都还说她不配,因此不叫”。广大妇女没有自己的名字自古有之。出嫁前是闺名,不能轻易告诉他人,出嫁后从夫姓,仍旧没有名字,如祥林嫂、姜赵氏。没有名字,有时只能以孩子的名字命名,如春宝娘。柔石小说中揭示的典妻制度,更是女性不平等地位的集中体现。妇女在当时不仅没有拥有姓名的权利,甚至连自己的人身权利都难以保障。完全被物化,成为一件商品,可以随意买卖。这种野蛮行为的存在,背后有一直存在多年妇女从属地位这一根深蒂固的妇女压迫。
  这种附属地位,在春宝娘身上体现最为明显。春宝娘在前夫那里,已经是失去贞操的不洁之人,当春宝娘重新回到家中,当年的丈夫面对为自己付出如此多的妻子,却没有丝毫的温情。“男人冷笑一声,你真是在大人家里生活过了!米,盛在那只香烟盒子内。”在秀才家是寄居,是生育的工具,完成之后便没有价值,扔掉即可。春宝病入膏肓,无奈她卖掉秀才的那只青玉戒指,救助自己的孩子,却使得秀才万分不满:“总是前夫和前儿好,无论我对你怎么样!”“戒指是宝贝,我给你是要你传给秋宝的!”那只戒指,看似是给春宝娘的,实则只是让春宝娘保管一下罢了。春宝娘处于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地,源自于当时的社会根本就不将女性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而是一个会说话会做活会生育的工具,不干净不能生换掉就是了,至于女人的感情尊严地位丝毫不值一提。这种明显反平等反人权的行为,却被一个民族遵循了上千年。更为可怕的是,整个民族对此没有任何异议,包括妇女自己都认为合情合理,理应遵守,并以此为荣。春宝娘面对丈夫没有商量的典卖,除了表示惊讶与哀痛,甚至也想过以死相争,但是最终忍着巨大的不舍与痛苦,委屈地按照丈夫安排的路走下去。春宝娘身为奴隶令人同情,同情她难以为自己的生命做主的命运,但这种逆来顺受的性格多少让人有些愤懑。为何不站起来反抗?但是,春宝娘哪里有反抗的力气,多少年潜移默化,春宝娘已经把典卖、牺牲看作理所应当,多少劳动妇女面对压迫都在忍气吞声或寄希望于来生,为奴隶的思想根源不除,为奴隶的地位就难以彻底推翻。
  相比之下,瘿袋没有春宝娘那般逆来顺受,她这一辈子相较春宝娘来说,活得更痛快一些。她敢跟着怯懦的天宽生活下去,也敢与全村人为敌,敢得罪队长,敢嬉笑怒骂,也敢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一直说的妇女解放,其实就是解放妇女这种附属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妇女自己站起来反抗压迫。对于生存不幸下的妇女不幸,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春宝娘对于她的命运,选择委曲求全来获取生存。瘿袋虽然一辈子泼辣尖刻,但也逃不掉被卖六次的命运。妇女解放最大的症结,在于妇女自己认为自己理应被压迫。春宝娘虽对自己被典卖这一事实难以接受,但却对丈夫没有丝毫怨恨。难以割舍的母爱让她做出了牺牲,其实这个牺牲换不来任何幸福。她没有怀疑过自己被典卖是否合理,她所有的心绪都被两个儿子占去了。母性的影响使得太多的妇女没有办法举起解放自己的大旗,因此不合理的封建礼教延续上千年。
  三、结语
  春宝娘和瘿袋这两个妇女的悲剧有一定的相似性,她俩都是生存压迫下丧失人权的牺牲品。瘿袋的悲剧更体现在生存压迫上,她活着为“狗日的粮食”所累。春宝娘的悲剧更多体现在女性附属地位上,没有独立的人身自由,更没有独立的人格。她虽在三五年内没有为衣食发愁,但是两个儿子的思念之苦,寄人篱下的漂泊之感,还有丈夫阴阳怪气的数落,她的悲剧,更多是精神上的压力。从《为奴隶的母亲》到《狗日的粮食》,它浓缩了一个时代底层人民生活的惨状,也描摹的一部农村劳动妇女的辛酸历程。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方法”是一个用来模拟类所具有的能力,动作或者行为,一般为名词。但它也有很多不同的含义。中国古代,“方法”一词是规矩和规则的意思。《墨子·天志中》:“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方法也指一种门径。冰心《南归》中提到:“(我)除了将一切交给上天之外,没有别的方法了。”而现在方法指的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方法论就是关
期刊
古希腊文学是后世东西方文学的发源地,特别是古希腊神话,就像一根魔法棒,在中西作者的挥动下变成一篇篇令人称奇的故事。本文主要论述古希腊神话中父与子的关系以及对后世中西方文学创作的影响,具体来说是父与子的冲突的原型对后世东西方文学的影响。  一、古希腊神话中的“父与子”  希腊神话中克罗诺斯取代了父亲乌拉诺斯,后又被自己的儿子宙斯取代;《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之父拉厄耳忒斯是住在乡下的,在与奥德修斯阔别
期刊
翻译研究的一般途径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系统功能理论是语言学理论中的主要流派,其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翻译研究也同样可以从系统功能理论中吸收养分,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为翻译研究和翻译批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和预测方式。本文拟通过对《大钱饺子》及其英译文进行语篇分析和翻译质量评估,以探索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叙事散文翻译中的应用价值。  翻译是一种基于语言的活
期刊
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春雨物语》中《海贼》篇里对《续万叶集》(即后来的《古今和歌集》)的题目、假名序中的“言の葉”两处(后简称评论①②)论述来分析上田秋成的王朝思想。笔者认为,晚年的上田秋成通过对和歌的看法,委婉地表达了其对王朝的批判态度。  《春雨物语》是上田秋成在去世之前一直不断修改10年的小说集,由基于日本社会和历史的十篇短篇小说构成,可以说是上田秋成人生最后一部苦心之作,有非常高的
期刊
在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实际中,能有效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课程中,我们尝试了翻转课堂的模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重点培育学生理想人格、完善道德品质、提升政治素养,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2012年以来,对当前的大学教学改革、对大学学生学习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大规模
期刊
旅游文化产品是指在旅游中包含的有关旅游地区文化特色的产品,这其中既有关于旅游地的文化传统的无形产品,也包括一些特产和其他形式的有形商品。插画艺术的运用极其广泛,在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与宣传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在了解滁州旅游文化产品的发展现状后,针对其优势和劣势,提出插画在各种旅游产品中的应用、发展和趋势,以插画做宣传,旅游产品也促进了插画艺术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一、滁州旅游文化产品
期刊
在我国,水墨艺术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在艺术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促进艺术发展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传承文化模式下,高等院校在开设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中,如何吸纳和应用水墨元素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此笔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提高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研究和分析水墨画艺术与平面设计的融合和创新,注重水墨艺术在平面设计中彰显出的艺术价值,这对传承我
期刊
废名的小说一直被读者们认为主要是突显乡村的和谐与恬静,但实际上,废名小说字里行间仅有的那丝温暖无法掩饰其深层的忧伤,其代表作《河上柳》《阿妹》《桥》及《莫须有先生传》等都是在平白的叙述中隐藏着内心的苦楚。  汪曾祺曾经评价废名的作品为以诗写小说,小说就是诗。确实,在废名的许多作品里,都蕴含着一种隽永悠长、耐人咀嚼的诗意和情趣,具有一种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悠然自在的乡土情怀,这便会让人们怀念
期刊
中日两国自古交往密切,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巨大,日本文化的起步与发展可以说沿袭了特定时期中国文化的很多元素。古代日本非常重视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本国的很多特色文化。但无论怎样发展演变,日本文化基因中的很多文化特点都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影子,这在饮食文化、茶文化、书法文化,甚至国民素养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中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辩白文化,日本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道歉文化。日本
期刊
[摘 要] 古诗词高频引用是近年来政治语篇的显著修辞特点,为深入探讨古诗词用典独特话语力生成的认知机制和修辞建构,本文基于交互主观性和广义修辞学理论,结合“立场三角”“弱区分”话语构建模型以及情感话语识解路径,建构针对政治用典研究的话语分析框架——“修辞-立场三角”。通过分析被引诗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重构与修辞建构路径,得出在自然物象向诗词语言意象,再向政治意象的隐喻映射与修辞义场转化的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