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2-Istrati菌苗株140MD质粒DNA的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nkf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痢疾菌140MD质粒编码的毒力表型、侵袭性相关多肽表达及质粒分子量和部分结构基因诸方面对T32菌苗株进行了研究报导。结果表明,T32株完全丧失了毒力(Ser.-,Inv.-,CR-,Igr.-);该株所携大质粒不表达侵袭性相关多肽a、b、c和d;原认为140MD质粒的分子量仅为107.8MD,较同型野生毒株Sh. flexneri 2a 86的大质粒约小32MD,提示该质粒DNA已发生了缺失突变。此缺失的大质粒与35S标记的刚果红结合基因Vir F探针和侵袭性基因中17kb基因探针均不能发生杂交。为此我们推断,T32株的大质粒缺失部分中包括37kb侵袭性基因和Vir F基因。这种由基因片段缺失引起的突变在遗传学上是稳定的,在自然情况下不可能发生回复突变。所以,T32株作为痢疾菌苗具有安全性和遗传稳定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柠檬酸钠缓冲液解离成品乙肝疫苗中吸咐在A1(OH)3上的蛋白后检测其特异性的方法。对解离前后疫苗中特异蛋白测定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TCA—Lowry法和RIA—平行线法对10批疫苗中总蛋白和特异蛋白含量检测。多数批号总蛋白和特异蛋白含量几乎相等,少数批号疫苗总蛋白和特异蛋白含量有些差别,可能由于疫苗中特异蛋白活性改变对RIA—平行线影响较大所致。
期刊
本文将逆向斑点杂交技术运用于DHBV的研究,建立了同时检测DHBV DNA和DHBV DNAp的方法。经血清稀释试验、血清多聚酶反应物Southern blot试验、DHBV和HBV交叉试验及重复性试验,验证了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此方法使原来无特异性的DNAp检测变成了特异的DHBV DNAp检测,同时又可检测DHBV正、负链DNA,但方法却比只能检测DHBV DNA的斑点杂交更为简便。
用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在体外孵育小鼠脾细胞,采用同位素释放试验检测其ADCC和NK活性。结果发现,TRH浓度在低于0.27nmol/L时可明显增强ADCC和NK活性,高于此浓度则增强作用减弱,甚至起抑制作用,呈现与剂量相关的双相调节作用;此外,TRH与10-6mol/L地塞米松(Dex.)合用时能明显削弱Dex。对ADCC和NK活性的抑制作用,而与100Ru/ml免疫干扰素(IFN-γ)合
本研究选用柯萨奇B组3型病毒(CBV3)基因组特异性cDNA片段pCBⅢ/51,35,29为探针。首次建立了生物素标记探针检测肠道病毒基因组的cDNA-RNA原位杂交技术。可在24小时内检出肠道病毒RNA。结果在光镜下即可观察,具有方法简易、特异性强、试剂稳定、细胞定位等优点。杂交结果表明:pCB Ⅲ/29仅与CBV3杂交,具有型特异性;pCBⅢ/51,35与所用CBV1-6,柯萨奇A组病毒(CA
期刊
本文报导用Southern、Northern印迹法及快速mRNA检测法,对4株处于分化较早阶段的造血系统来源的HL-60、Jurkat、Daudi、Raji细胞株及1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T细胞受体(TCR)β基因的重排及转录物进行测定。①Jurkat细胞的TCR β基因有重排,而HL-60、Daudi及Raji细胞无重排。②9例T-ALL中有8例发生TCR β基因重排,但在3例B-
本文报导在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发现一个补体第四组份(C4)新型。这个新型的证据和特点是它的分子比任何已知C4型的分子带有更多的负电荷。将此新型与已知在电泳中最趋向阳极端的C4A*6比较,发现此新型分子的电泳图谱更趋近于阳极端。我们将这个C4新型暂命名为C4A*BCH-1。此型在北京地区的表现型频率约为1/150,它的医学意义和与疾病的关联情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期刊
用葡萄球菌Cowen Ⅰ激活,然后用EB病毒转化,经数次筛选克隆,建立了一个对BCGF有反应的人B淋巴细胞株。该细胞株被命名为3D5。筛选方法为对PHA刺激T细胞上清液(PHA-T-Sup)刺激有增殖反应,但对rIL-2刺激无增殖反应。流式细胞仪表型分析为:(1)3D5细胞是B细胞,因为CD3标志(T细胞标志)和CD11标志(单核细胞标志)阴性,而CD20标志(B细胞标志)和sIg则阳性;(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