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_yang_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直在持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环节变得非常重要,因为其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带着疑问进行学习,从而使得学习效果得到提升.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主体,改变了之前“以教师为主体”的情况.所谓“情境”主要指的是可以促使人们思考,激发想象,进而出现一种情感体验,最终获取某种思维或者形象结果的氛围.本篇文章主要是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简单的介绍,希望可以给大家带去一些启发.
  【关键词】数学;情境;创设
  一、前 言
  新课程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应再注重提出一些问题以及讲述具体结论,而应在合适的条件下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在这种背景之下,教师设计一些具备挑战性以及有趣的数学问题,可促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产生一定的冲突,这样可以促使问题解决动力以及思维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师要重视创造合适的问题情境,保障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化.
  二、设置问题情境的作用
  1.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以及学习兴趣
  根据教育心理学知识,如果学生对学习存在较大的兴趣,他们会具有非常高的理性意识,在学习中注意力比较集中,并努力掌握知识,这个过程中的学习属于一种自愿行为,学生的学习非常积极,进而使得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因此,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动力得到提升,并促使学生产生持续学习的热情.
  2.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问题情境的设置,在这种模式当中,学生可以了解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如何对其实施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一些特定的学习活动以及学习任务与问题情境进行整合.问题情境模式的使用可以使问题更加具体化,学生也可以在其中进一步发现并解决问题.
  3.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可以促使学生发现非常多的知识,并在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以及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获得非常多的全新的知识,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4.促使学生独立探究能力的提升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探索能力,学生在具备探索能力之后,才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设置一个具备紧张气氛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辅助他们进一步独立探索.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实施一定的合作及沟通,可以促使学生真正掌握并理解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而养成探索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具体原则
  1.针对性原则
  (1)教学内容
  在设置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學内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等进行设置,并且和教材的难点、重点等相结合.设计的问题应符合具体性,关于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内部问题,小问题之间互相连接,这样会使得学生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表达清晰,注重针对性和具体性,避免问题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2)实际情况
  在问题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包含学生的年龄、群体特征、心理特征以及能力水平等,还应包含班级当中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特点、教学内容、知识基础以及目标等,适当设置相关数学情境,使得数学学习具备逻辑性和抽象性,辅助学生顺利理解知识并获取相关信息,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参与问题的具体解决.
  2.启发式原则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互结合,使用比较生动的例子以及通俗化的图片,提出具备启发性的数学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得到一定的刺激,进而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发现问题,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获取更多的知识.
  3.层次性原则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一组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并对问题的过渡性以及连接性进行全方面的考虑,使得问题的整体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使用问题设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形成比较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可以使问题设计避免存在琐碎性,还可以使复杂问题分层解决.分层解决方案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差异性,对于同一问题,学生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理解,促使学生进一步融入其中,进行积极探索.
  4.扩展性原则
  在设置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详细考虑当前教学当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还需要考虑一些和当前任务相关的深入性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独自思考.换句话来讲,教师对于问题的思考需要深入化,以保障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5.新颖性原则
  教师在问题设置的过程中还要具备新颖性,这样对学生更具吸引性,使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更加感兴趣.问题情境的设置要保障学生的兴趣,如果只是设置一些陈旧、无聊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兴趣,甚至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较大影响.
  四、问题情境中的策略分析
  1.设置故事教室并创建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童心,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增加兴趣,并把数学知识更加灵活地应用在生活当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和生活比较贴近的主题故事,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发展,并养成独立分析、研究问题的习惯.比如,当讲解“轻和重”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入小猪搬家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学生可以选择想要扮演的动物角色.猪妈妈会为小猪准备4个盒子,小猫、小松鼠、大象和狮子都会来帮忙,问题是:4种小动物更加适合哪个箱子呢?很显然,大象和狮子适合重量较大的箱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如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呢?通过在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可以非常形象生动地完成题目,进而找到比较合适的答案.在这种故事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教师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带着兴趣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学质量也得到提升.   2.改善思维活动并设置问题情境
  每个问题答案的得出都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充分活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非常积极地思考,进而养成比较良好的思考和探索习惯.比如,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在理解公式的基礎上再次对其面积进行计算,也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问题,如,关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利用矩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吗?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和高与矩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分析,学生不仅可以非常轻松地使用矩形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可以非常清晰地了解平行四边形中底边和高与矩形长、宽之间存在的关系,并由此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底乘以高.从实例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使用创造性的问题情境可以促使学习氛围更加浓烈,改善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实际关系,从而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3.强化设置问题情境的乐趣
  小学生天生比较活泼,非常喜欢新事物,因此,在小学数学设置问题情境的过程当中,教师要了解小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于知识的实际需求,这样可以使得数学教学变得有趣和生动,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迅速学习和吸收教师讲授的具体知识,并且逐渐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实际理解.比如,在初步学习“分数”时,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分数、小数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等.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为学生准备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游戏,如选择两个学生进行游戏演示,首先让学生把分到的物品利用手指对其进行一定的表达,之后教师对其提出问题:“把物品实施平均分配,那么这些同学需要怎样分配呢?”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选择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以促使所有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属于一门艺术,设置问题教学情境也是一门艺术,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激情,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学习.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师同样需要使得情境教学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设置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做到和实际情况相互结合,保障这种模式的设置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使教学活动更具吸引力,更符合学生的需求,最终使得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同芳.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6):53.
  [2]蒙炳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思路[J].新课程(上),2017(6):164.
  [3]杨秀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0):139.
  [4]张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外交流,2017(18):232.
  [5]白梨花.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探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35):175-176.
  [6]陈舜鸾.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72):64-65.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教学也开始进入到全面调整阶段,原本的教学理念无法满足当前数学学科的教学需求,需要引入更加先进的教学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是高中数学解题主要运用的思想之一,其不仅能够以分类方式将原本复杂的问题梳理开,也能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本文就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展开研究,首先明确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价值,然后对其进行标准划分,最后阐述具体的应用过程
【摘要】教材习题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它会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人教B版教材中的习题大部分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的,这些习题经过教材编写者的精心研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也基本反映出教学大纲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教材习题的解答会有更强的代表性.本文主要对教材习题发挥的多种教学作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材习题;教学作用
【摘要】新时代的到来促使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领域需要转变原本的教育理念,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转变教学策略.对于数学学科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分层教学法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种科学教学策略,它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能改善教师的教学困境.本文主要探讨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原则,并以案例分析分层教学
对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能够促使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自身的优势与价值发挥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教学情境、确保分组合理性等方式,促使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得到更好的应用,这样数学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摘要】 众所周知,平面上点的表示法有直角坐标系法和极坐标系法两种,点的位置可通过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x,y)的横纵坐标长度或极坐标系中极坐标(ρ,θ)的极径长度与极角角度表示.建立一种新的坐标系———角坐标系,使平面上点的位置由两个角α,β,即角坐标(α,β)表示.用这种方法表示点,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角坐标系;角坐标;第二距离  一、引言  自从1637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创立了
【摘要】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的棘手问题.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后进生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具体策略,以帮助后进生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学习自信心,提升学习动力,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快速提高学习成绩,跟上整体的学习步伐.  【关键词】小学数学;后进生;转化  数学学科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后进生来说,学习起来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关键阶段.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思维的学科,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本文探讨了高中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困惑和对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困惑;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旧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人力资
【摘要】大学数学是大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逻辑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具体的教学中,数学建模可改变当前大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全面提升数学教学成效,并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基于此,笔者以大学数学教学为研究中心,针对数学建模视域下的大学数学教学路径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大学数学;数学建模;课堂教学;路径分析  数学建模起源于2
良好的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幼儿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不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而亲子早期阅读就 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知,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对此,文章就如何在亲子早期阅读中培 养幼儿的阅读能力进行分析探究,以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多样化解决问题方式去进行学习,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因此,老师要注重就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本文以小学数学解 决问题方法多样化进行分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