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在反思中发展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xy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教学反思行为做出涵义界定与意义理解,揭示教学反思行为的本质特征,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主要列举教学反思行为的三种实践途径:即通过课程目标,勇于质疑标准;观察学习状态,关注学生反应;教学前、教学中,完善反思过程。
  [关键词]教学反思行为;本质特征;存在问题;实践途径
  
  1 “教学反思行为”涵义界定与理解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在充分考虑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基础上,为达成教育目标或意图而采取的一系列有意识、有目的、能动的职业行为,是教师知识、能力、职责、情感等表现的外在物质载体。依据教师行为的功能、任务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并遵循有学者提出的“排他性原则、整体分解的原则和简明性原则”。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学反思行为”是教师基于自身实践活动进行的回顾思考、认识分析、再认识再评价和经验总结,是不断质疑,寻求解决问题新思路新策略的自我剖析过程,同时是将反思思维付诸实践,不断总结修正并努力提高教学实践活动合理性的教学行为。
  
  2 教学反思行为的本质特征
  
  2.1 以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为特质
  教学反思行为以“问题”为圆心,即“问题”是贯穿于教学反思行为始末的核心,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教学问题——多角度剖析问题成因——及时解决教学问题——新问题的出现……教师在不断的问题剖析与处理中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行为。
  
  2.2 以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主性为关键
  自主性是教学反思行为的特点之一,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不是迫于外界压力,而是出于内心的自觉地批判、反思教学活动,逐渐增强教师的职业感和责任心。教师基于自身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教学中的思想观念、认知情感、提问反馈、观察指导等行为由意识到行动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反思总结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行为,使教学行为更趋有效性、合理性、适切性。这些目的的达成与实现,实际上为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提供了参考与借鉴的标准与样本,从而提高了自身选择与应用有效教学行为的自觉性。
  
  2.3 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发展航标
  如同律师、医生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一样,教师这一职业也在向专业化趋势发展,而且视教师为专业已成为共识。而基于教师自身积极的反思行为无疑是提升教师专业行为的关键突破口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由初职型教师成长为经验型教师再到专家型教师时成长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对于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而这类知识的获得与改善,只能依靠教师对自我实践活动的反思,同时,教学反思行为通过对自身行为与学生反应的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与向学生性。此外,反思行为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与教育研究能力,提高其教育教学专业的自主能动性,这些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因素。
  
  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教师多进行实践性反思而较少批判性反思
  从教师反思的内容与层次来看,绝大多数教师的反思多集中于教案设计、教具使用、课堂提问、学生反应、教学方法等教育实践层面,而教学反思是教师个体思维模式的产物,受个体已有知识经验与认知模式的影响,即我们通常说的思维定势,如此,教师很少对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或教学行为习惯提出质疑,更谈不上对既定教学理论、课程标准、教育目标、内容等权威的质疑与反思,即缺少批判性反思。
  
  3.2 教师反思意识与实际反思行为的脱节
  尽管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以生为本”,尽管教师在意识上知道应重视对教育目标、教育对象——学生的反思,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仍惯性的停留在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而忽略了对教育目标适宜性的分析以及“对学生已有经验、年龄特点、学习特点、现有发展水平与自身发展需要”分析不足,对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关注不够。
  
  3.3 教师多是行动后反思而缺少行动前和行动中反思
  目前教学反思行为多集中于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即行动后反思,而没有意识到在备课前和教学实践中同样可以进行反思。行动前反思主要针对备课阶段,教师在反思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增强教案的针对性。
  
  4 实践途径
  
  4.1 依据课程目标,勇于质疑标准
  根据教学目标反思自身教学实践,以便使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组织策略运用等符合并达到教学目标要求,自觉的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调整教学行为。例如笔者在实习中,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在“笑谈碰壁”这部分,起初计划通过学生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面临种种危险和迫害,仍然与家人谈笑风生,面对黑暗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可是实际的试教过程却事与愿违,被学生演绎成为一场闹剧,学生是随着上台表演的两位同学笑了,而并不是以为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乐观精神而笑,如此,学生自然不会深入体会到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本课的情感目标也自然没有达到。这就是我要及时反思的,依据教学目标,反思其中的情感目标是否实现了,效果如何?若没有达成,分析原因;哪些教学行为、组织方式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哪些又是不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应如何改进?我的预期目标实现了吗?哪些目标实现得好?是怎样圆满实现这一预设目标的?而哪些目标的达成与预先的期望有差距?差距在哪里?等等。
  在以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学活动标准的同时还应勇于质疑课程标准的权威性,例如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三学段中的阅读阶段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学欣赏型的阅读”占很大比重,绝大部分是针对此类文体提出的目标要求。其次,重读、重积累、重文本理解与情感体悟,但对言语实践的关注显的薄弱。
  
  4.2 观察学习状态,关注学生反应
  根据学生在教学中的反应和学习状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同时完善自身教学行为,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这首先需要教师以学生为反思的出发点,关注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现有发展水平,考虑学生的心理与学习基础以及发展规律,如教学语言使用是否适合学生;学生能否很好地回答我的问题,对比我预期的答案有什么差别?通过我的教学学生会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等等。其次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反应认识自己,如细心观察、研究学生对教学行为的反应与感受,善于以民主对话的方式和学生平等对话,倾听来自学生的反馈意见与建议,从而促成教学行为的改善。
  
  4.3 教学前、教学中,完善反思过程
  目前教师备课现状主要存在“坐享其成”和“一劳永逸”两种不良倾向,即照搬现成教参,备课照猫画虎,忽略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 验,凭借原有经验设计教学方案,以不变应万变。然而,教学中各要素和学生不是同一个模子铸出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教学前反思是及其必要的,教师在备课阶段首要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参秉持借鉴批判的态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重构。如在教学设计之前,依据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层次。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遇到哪些阻碍,产生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何种教学策略来应对,使之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基于此,教学行为前反思是教师养成良好反思习惯的起点,是教师在反思以往教学经验和考虑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再设计的过程,这无疑会增强教案的针对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和适切性。
  例如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教师正在进行名为“认识兔子”的常识活动。预先设计的目标有三条:①认识兔子的基本特征;②让幼儿学会有顺序地观察;③学习词汇“毛绒绒”。起初,教学活动的展开按照教师预先的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而当教师拿起兔子,让幼儿观察兔子的腿时,一个孩子说道:“兔子前腿短,后腿长”。孩子们一下子都兴奋起来:“青蛙也是前腿短,后腿长”,“袋鼠也是……”此时,孩子们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转移到前腿短,后腿长的动物身上了。如果顺着学生的兴趣走,就会偏离原定轨道,预定目标自然也无法完成;但如果压制他们的思想,幼儿的积极性又可能被挫伤。那么教师要及时作出分析,事实上,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较原先的教学目标更具教育价值,孩子们已经知道将观察的事物与平日观察积累而来的经验进行比较,就是说幼儿的发展已经走在了教学的前面。这就是教师要在行动中及时进行的反思,基于此,教师对教学活作出及时调整,请学生谈谈还有什么动物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可以在课下收集相关图片、资料等,也可以让孩子们讨论这些动物共同的活动特点与腿的特点有什么关系等等。
  教学反思行为实践的途径甚为广阔,如自我说课、自我剖析;依托同事交流,集思广益,合作互评;微格教学,又如我国顾泠沅教授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教育”教学反思行为模式等。在教学实践中以教学为镜,实践不息、反思不止,勤于反思、善于反思、乐于反思,秉持批判反思的态度、增强问题意识,通过自身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剖析,改进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活动,推动教学在反思中发展完善,促使教师在反思中提高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在高职康复技师班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将针灸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传统康复;针灸/教学;教学方法/改进    传统康复技术是康复医学的特色内容,也是康复医学专业的一项基本专业技能,而针灸学是传统康复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份,它无论对康复医师还是康复治疗师来说都有较高要求。应用针灸治疗疾病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需要很纯熟的操作技巧。但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针灸
期刊
近代以来,伴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乃至日常生活的根本变化,知识的基本图景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同时,世界观、宇宙观的转变,也冲击传统的只是观念。新的时代呼吁新的知识观,新的知识观亦将改变时代的面貌。探讨知识的当代变革、描述知识观基本图景是教育学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知识观即人们对知识本质、类型、属性、价值、习得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看法。    1 实用主义的知识观    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美国
期刊
[摘要]①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建立一套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②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促进教师的发展。评价目的的分类,以奖惩为目的的评价存在的种种弊端。③二维度的评价指标和“符合学生需要”的评价标准。二维度的具体含意:一个维度是教师的教,一个维度是学生的学。确立教学评价标准应注意的问题。④使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评价的主体作用。⑤综合运用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概述。定量评价与定
期刊
[摘要]本文是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理论,探索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方法,论证了学生主体式探究性学习的本质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课堂教学;主体;探究性学习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
期刊
为了方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准确理解和掌握,习惯将一些深奥、难懂的地理知识用一些顺口的歌诀来阐述其中的道理,并帮助记忆。下面是我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总结出的一些歌诀,现整理归类如下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妥恳请指正。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有这样的一句名言流传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教育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方面,我循序渐进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落实。    1 强调思考发现,使学生心中有问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
期刊
[摘要]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探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为多元智能而教”和“通过多元智能来教”等问题。  [关键词]多元智能;语文教学;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ener)根据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大量研究,提出的一种完整的独特的智力理论。他的多元智能理论在美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领域都产生了
期刊
心理现象曾被恩格斯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现出来,越来越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已经成为阻碍学生成长的首要因素。尤其在偏远的农村,由于家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又加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显得滞后,学生的心理障碍缺乏有效的解决。于是,通过调查研究,找到解决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障碍的对策,就显得刻不容缓。  农村中学生
期刊
[摘要]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禀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综合国力的提高、民族的强盛都与国民的创新创造能力息息相关。本文在音乐教学与创造力培养的内在关系,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动机。  [关键词]音乐教育;创造力;培养    成功的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想象性思维,培养学生卓越的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应付未来社会的挑战。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手段的音乐课教学,在学生思维模式的形
期刊
[摘要]在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品质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充分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加强师生的交流,使师生关系达到和谐统一,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老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这种能力,并且要加强引导。除此之外,就是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物理;问题意识;方法    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