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亲子共读的困境与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wa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亲子教育是终身的教育,它的教育方式不应像学校教育那样正式化,而应是家长与孩子、家长与家长、孩子与孩子之间通过非正式化的方式相互学习成长,这样,亲子教育的效果可能更加显著。亲子共读,作为亲子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家庭教育十分有效的途径,能使家庭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在3~6岁幼儿阶段,阅读活动更多依靠的是亲子共读。亲子共读不仅可以让孩子爱上阅读,还能增进亲子融洽的关系。因此,亲子共读受到很多年轻父母的推崇,也成为幼儿园开展阅读活动的主要方式。但是很多家长在亲子共读中存在一些困惑,如何科学系统地指导服务,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早期亲子阅读的水平呢?笔者通过幼儿园实践,总结了一系列亲子共读的指导策略。
  二、亲子共读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目的不明确
  笔者在与家长沟通交流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十分赞同幼儿园开展分享阅读活动,有些家长已经在家教孩子认识简单的汉字,认为亲子共读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早点学会识字、阅读,而并不知道亲子共读的目的是引导孩子热爱阅读。
  (二)缺少共读的时间
  家长们对幼儿早期智力开发应该说比较重视,也肯花钱给孩子买书,但是现在的家长工作都比较忙,一般把孩子交给祖辈或保姆带,亲子共读的时间比较少。
  (三)缺少正确的指导方法
  一般情况下,家长拿到一本新书时会急于向孩子讲述书中的内容,当孩子看图书时讲述的内容跟文字不符合时会急于纠正,说明家长们在指导自己的孩子进行阅读时还是比较缺乏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的经验,灌输式、填鸭式的方法比较普遍。
  三、促进家庭亲子共读效果的策略分析
  (一)了解幼儿的基本特点
  对家长而言,转变教育观念是进行亲子共读的前提。家长们应充分认识亲子共读对孩子成长成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积极作用。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应坚持“孩子本位”的读书策略,允许孩子去认识书本,将书视为新朋友并且逐步发现书与其他玩具的区别。家长必须了解幼儿的基本特点,包括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特点、语言发展水平和已有的阅读经验等,这是开展阅读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这是幼儿阅读活动的起点,对幼儿原有经验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亲子共读的效果。
  (二)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实施阅读教学的关键步骤。首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充分体现生活化的特点。幼儿的心理认知和语言特点决定了只有与其生活情境紧密相连的事物才能促进他们认知的发展,并逐步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其次,阅读的语言和情节等要充满爱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儿童教育的最高法则就是要让孩子们感受到被爱。如果幼儿感受不到被爱,整个世界将会在他面前关闭。因此,幼儿读物应能让幼儿感受到爱意和暖意,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爱护。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再次,幼儿读物应富有审美意义和想象力。选择幼儿读物时要注重画面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同时富有节奏与韵律美感的作品在幼儿的语言发展过程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创设舒心的阅读环境
  幼儿的阅读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他们曾经看过的動画片、听过的故事、唱过的儿歌等,如果又出现在书本里,能有效唤醒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因此,家长要充分发挥环境创设这一潜在课程的作用,精心营造温馨的阅读氛围,使幼儿在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中学会阅读。同时,还可以在家中积极营造阅读的氛围,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如充分利用长廊、转角、楼梯、墙面等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书香的阅读氛围,在客厅、书桌摆放阅读的小物件等,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教师在布置环境时还要大量采用幼儿的作品与信息,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以此激发幼儿阅读的原动力。
  (四)充分运用辐射思维,积极参与同幼儿教育其他机构及媒介的联系沟通
  亲子共读虽然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阅读,但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与幼儿教育的其他机构及媒介共同发生作用的。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在亲子共读过程中并不是旁观者,而是促进亲子共读,加强对其指导,使其达到最佳效果的指挥者和参与者。在实施亲子过程中,他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具体指导:一是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幼儿家庭亲子共读指导活动讲座”,对家长们在实施亲子共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讲解、答疑,同时可传授家长们亲子共读的技巧与方法。二是结合幼儿园的教育,有针对性地为家长们选择合适的亲子共读教程,并适当开展主题讨论,交流优秀幼儿家庭亲子共读的经验和方法,形成家庭、幼儿园教育的合力。三是拓宽指导幼儿家庭亲子共读的途径,如开办宣传栏、建立网站、创办幼儿画报等,将亲子共读过程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建议写入其中,供家长们参考。四是在幼儿园教育和家长会中适当向家长和幼儿传达亲子共读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参与亲子共读的兴趣。
  (五)积分奖励,激发阅读动力
  我们与家长、幼儿和项目组共同协商,制定了一系列积分奖励制度。如集星活动,家长将亲子共读的照片、心得等发布到网上进行集星,我们在后台进行统计,根据集星的多少进行排名,推选出幼儿园亲子共读智慧宝宝和优秀家长,在学期末进行全园表彰并颁奖。这样的一系列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增强了幼儿阅读的信心。
  总之,指导幼儿阅读是一门艺术,家长只有掌握了这门艺术,才能将孩子引入知识的殿堂,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阅读技能、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进入小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实验幼儿园
其他文献
多样化的计算方法对低年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教师应花费时间及精力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同时还应注意方法的科学合理性。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及理解能力,教师应在计算多样化的教学中注意分类,合理渗透,让学生在条理清晰的思维下进行学习。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思维导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计算多样化体现的是数学思维的多样化,同样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次要
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整体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就不再是被动者,而是成为探究知识、质疑问难的主体。  科学课程的学习已经从过去的知识型转向能力型,而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整体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抓住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源于疑。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或质疑性的问题,开拓学生
幼儿的发现充满了教育的契机,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要努力捕捉幼儿在生活中的发现,使之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让孩子的发现发挥最大的功效。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幼兒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巧妙地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好奇心转化为学科学的兴趣。  一、幼儿科学活
学法指导的含义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长期以来,学法指导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论中说:“教学不是拿得到的结果教人,而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法”,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知识完整的结果,而且要追溯达到结果的步骤,善于自我發现知识。未来教育学家也一致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应当把学法指导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
凭借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策,海峡西岸经济区得以建设,并且作为一种战略构想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电子商务为海峡两岸的企业提供了便捷的商务平台,改变了传统的贸易程序
在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推进下,我国小学教育由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发展至素质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内容的实际运用。其中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数学科目,历来占据小学教育工作的主要地位,而当下数学教育大力提倡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方面,本文就基于此展开探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性  1.有效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发展  在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下,数学教育要大力推
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新课标》指出了小学数学的十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运算、推理、模型思想、应用、创新。这些是现代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它是通过数学学习建立起来的品质、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用数学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
知识内容,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抽象思维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小学数学应用题往往需要学生动脑思考、联系实际,从实际生活的感性思维转化为理性逻辑思维,这阻碍了很多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小学数学老师应该从应用题教学的方式、内容和侧重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由于理解能力及认知意识的制约,导致很多小学
本文主要简述了对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全面数字化和宽带化管理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