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来源 :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9月,山东省作为首批四个实验省之一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而我正是这个时候参加工作的,所以我的成长是和新课程同步进行的。两年的教龄虽然不长,但我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以及对信息技术教师成长却有着深刻的体验。下面,我把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些许感悟和大家分享。在一篇博客中,我写道:“当我开启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生涯并尝试做点研究时,我竟然首先选择以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为出发点,而且一路走来,我始终没有停止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从刚参加工作时的懵懂无知、迷茫彷徨到现在的勤奋求知、主动探索,我走过了别人走过的而又不完全相同的道路。信息技术教师成长的途径有很多,但对于每个人来讲,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的成长过程和以下八个“关键词”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一:热爱
  
  从事教育事业,没有一片爱心是不可能成功的。两年前,当我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坦白讲,对于即将从事的这份工作没有任何的好感,因为此前我的耳朵里早已灌满了关于信息技术课的种种“不是”:教师不能当班主任、非高考科目、学校和学生不重视、工作繁杂,等等。值得庆幸的是,一开始我并没有按照别人的轨迹走下去。也许,我骨子里天生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在实现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后,我就告诫自己: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对于职业也是如此。不可否认,新课程的实施给我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我感觉自己的面前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我可以尽情地跳跃、施展。从对新课标的研究开始,到认真备课、写教案、上课,再到与学生打交道,我逐渐习惯了这份职业,并且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与日俱增。感之愈深,爱之愈切。
  随着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入了解,无论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感情在我心中不会动摇。没有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真正热爱,我想我不会真正地投入与付出,当然也不会走得太远。
  
  关键词二: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例外。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教师会有什么作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规划是从一而终的。参加工作之初,我给自己拟定了一个大致的目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年得其要领,三年必有所成”。具体而言,在工作第一年,我主要在理解课标与教材、完善教学设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熟练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学会与学生相处、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等方面努力。第二年,我结合国内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发展趋势、学校的信息化环境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业务总结与五年发展规划》。在这篇文章中,我理性地分析了自己一年多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在职业生涯中所处的阶段,重新审视和展望了自己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所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在此基础上,我从自身的定位和在师德、教学、科研、学习上的目标与策略两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划。这个规划得到了学校业务专家的一致认可,并以《事业的开端》为题刊登在了学校内部期刊上,供全校青年教师学习。在今后几年,它也将继续指导我向纵深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的、整体的、全面的、个别的而又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合理地规划会使我们更清楚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明晰自己发展的方向,从而进一步促进自身的成长,以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实现美好人生。
  
  关键词三: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涤荡着传统教育长期积淀的沉渣淤泥,给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何赢得机遇、迎接挑战呢?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做“学习型”的教师应该是首选。信息技术新课程要求教师彻底更新教育观念,熟练掌握教学内容,选择适应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方式,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学习氛围,关注基础差异,促进共同发展,教会学生学习。对于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我来讲,唯一的途径就是踏踏实实地学习,并且要“真学”、“勤学”、“善学”。于是,在新课程形势下,我开启了自己人生历程中的第二次“学习革命”。开始,基于上课考虑,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逐渐地,我就开始思考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学习哪些东西。教育基础理论(包括信息技术学习理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理论、信息技术教育传播理论)、技术技能(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电子技术、传感技术)和艺术知识(语言文字艺术、数字视听觉艺术、审美艺术),这一切都需要学习。那么,如何去学习呢?除了实践,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爱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两年来,我读了几十本教育理论著作,这些书籍经过内化,极大促进了我的教学科研工作。
  在过去,信息技术教师一生平庸并不奇怪。新课程的实施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有所作为提供了条件。只要善于学习,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已不再是梦想。
  
  关键词四:课堂
  
  课堂是教师职业生命的主阵地,教学是教师职业生命的主旋律。而课堂教学不但是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也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平台。教师的专业品质、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充分展现和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讲,不重视课堂的教师绝对不是合格的教师。在我宝贵的两年职业经历中,我几乎是以“聚焦”的方式去对待课堂教学的。平时,我一直坚持认真、深入地备课,不断地完善教学设计,用心经营每一节课,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懈怠而随随便便地给学生上课。有耕耘,就有收获,我的努力换来的是领导的赏识和学生的认可,尤其是每次看到学生对我的“评教”成绩几乎是满分,听到学生因为我再一次给他们的班级上课而鼓掌时,我真切地感受到我的生命在涌动,也深刻地理解了“教育是心灵的沟通与碰撞”的含义。对于学校举行的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我更是热情参与、倾心准备。“全校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青年教师业务达标优秀奖”等奖项接踵而至,但对我来讲,看重的不仅是这些荣誉,更重要的是年轻的生命能够在教育王国里放飞希望。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历来受到来自教师自身内外因素的影响,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基于课堂、立足课堂,以课堂为最主要的“教学场”和重要的“研究场”。如此,在我们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才能“水到渠成”,而不至于“舍本逐末”。
  
  关键词五:研究
  
  我一直很欣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工作之初,我自己并没有想着向“科研型”教师这个方向发展,是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促使我走上这条“幸福大道”。面对新课程,我遇到了太多的困惑,尤其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课堂教学纪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太多的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需要自己去研究、去实践。两年来,我科学地诊断新课程课堂的脉搏,留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细小问题,全方位展开研究,并且及时述之成文。到目前为止,我在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发表论文、随笔20余篇。除了研究新课程,我还把目光投向了课题研究上,2006年3月,我开始主持教育部重点项目“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研究与实验”的分课题“高中信息技术道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深化研究与实验”的科研工作。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相信我的科研驾驭能力会进一步增强。
  在教育教学中做研究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促进教学风格的形成,同时也使我们逐渐具备较强的科研素养,为把自己培养成“科研型”教师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六:交流
  
  在新课程背景下,任何一个教师的发展都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同行的帮助和共同体的影响。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只能逐渐变得思维僵化、孤陋寡闻。参加工作不到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登录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苗逢春博士主办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http://www.nrcce.com/nrcce_bbs)。在教师职业的起步阶段,我被论坛网友努力工作、不懈进取的精神所感动。从此以后,我在论坛上积极学习、大胆交流,并且一发不可收拾。2005年新春,论坛成功改版,在苗逢春博士和真水无香老师的推荐下,我担任了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研究、信息技术考试与评价、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三个板块的版主,这使我有更多的机会和全国的同行深入地探讨问题。2005年年末,我去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高级研修班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版主见面会。在这次会议中,我和专家、同行、媒体编辑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沟通,得到了很多良师益友的指导与帮助,使我受益匪浅。除此之外,我还积极争取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并且开通了自己的教育博客(道无痕工作室http://guofg.szeblog.cn)。总之,我尽可能地拓宽交流渠道,力求在交流中凝聚力量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没有交流,教学只能停留在一己之见上;没有交流,研究往往陷入“钻牛角尖”的误区。善于交流,信息技术教师就能够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多几分信心和希望、少许多迷惘与曲折。
  
  关键词七:反思
  
  教学反思一直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考尔德希德曾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新课程教学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以及开展教学的综合能力,尤其要有适应信息时代、在教学中反思、完善教学行为的能力。我的体验表明:教学前的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提炼和实践;教学中的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除了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中热点问题(如课程的核心价值问题、课程内容的拓展问题)也需要反思,不能够人云亦云。至于反思的形式,我习惯于写教学后记和教学随笔。其实也可以进行“微格”反思,还可以通过专家点评、同行探讨反思,不一而论。
  教师的专业发展始终处于不断塑造的状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及自身的成长历程进行深入追问、审查和批判分析,可以在艺术层面上升华我们的认识与实践。
  
  关键词八:创新
  
  在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对课程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影响。课程结构、课程功能、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参与教学活动,成为课程自觉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而不再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创新的内涵非常丰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去理解和建构。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课程发展现状决定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都要带八九个班甚至十几个班的课,也意味着同样的一节课需要在不同的班级讲许多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简单机械重复还是在变化中寻求课堂教学的理想模式呢?我想这首先反映出我们有无创新意识。差异是一种资源,教学活动中的劣势也可以变成一种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在教育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等方面去尝试、探索和领悟,其实这也是对信息技术新课程进行多维分析与综合实践的一条高效的途径。课堂教学需要持续的创新,科研工作也需要创新。我们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属于应用研究的范畴。这样的研究特点决定着我们需要从自身出发创造性地去面对独特的情景,而不仅仅是继承、模仿和沿袭。如此,科研工作才有生机和活力。
  教学和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两驾马车,信息技术教师在驾驭过程中是否拥有创新精神、是否保持了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这决定着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是“昙花一现”还是“历久弥香”。
  
  教师成长的人生轨迹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都需要把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且在这个追求过程中及时解读促进自身成长的“关键词”。期待我的些许体会对大家有所参考。最后,以我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上的个性签名与大家共勉: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途漫长而又艰辛,而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幸福就在于心中常有希望、脚下勇于探索。也许我们不会一蹴而就,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仍将是我们前行的准则。
其他文献
医生告诉林女士,她患上了一种特殊的肺炎。冬天,您是不是也遇到了像林女士一样的的问题?  西伯利亚寒流总在悄悄侵袭,温度不停地下降,冷得让人想哭。幸运的是北方人家家都有暖气,屋里暖烘烘的自然好过。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屋内空气变得极为干燥,很多人尤其是老人、小孩等,会出现鼻出血、咽干、咽痒、干咳等症状,呼吸道极为不适。  家住哈尔滨的林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她觉得每天鼻子和嗓子都干干的,于是买了台加湿器,然
《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 2018.12.10导致过早脱发的基因被发现  现在有很多成年人都面临着脱发的问题,但也有少数人从童年就开始脱发。导致这种现象緣于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被称为遗传性单纯毛发稀少症。近日,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确定了导致这种脱发的基因。研究指出,LSS基因的突变驱动了单纯毛发稀少症的机制。研究者认为,这有助于开发出治疗脱发的新方法。《内科学纪事》2018.12.11  生育可能
美国研究人员警告道,小孩在乘坐出租车时,通常没有汽车安全座椅,这就增加了孩子们在交通事故中的受伤甚至死亡风险。  汽车安全座椅可以显著减少因机动车辆碰撞产生的儿童受伤或死亡风险。在美国,机动车事故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员表示,对于7岁和8岁儿童的死亡或受伤风险来说,70%的风险来源于安全座椅的使用缺乏。婴幼儿应该乘坐儿童安全座椅。(《雅虎健康》)  想吃薯片可能只是因为无聊  最新研究表
《网络时代教师必备之八项ICT技能》系列文章到这期就全部刊发完毕了。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线教师究竟需要什么?哪些技术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我们通过九篇文章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解答。这八项技术的理论构架一方面有赖于深层次的理论探索,另一方面还有待于在教师培训实践中进行检验。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在学校教育情境中的迅速引入,这些技术条件如何被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它们会引发怎样的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科学家已经确定了产生酰基神经酰胺的基因,这是形成皮肤屏障的关键脂质,可以保护人们免受病原体、过敏原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害。  这一发现对于开发治疗特异性皮炎和鱼鳞病的药物可能至关重要。研究者说,为了更好地治疗这些皮肤病,重要是要恢复皮肤屏障的功能。探尋加强酰基神经酰胺合成的化合物,有助于恢复皮肤的屏障功能。(《医学快报》)
为了实现语文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效整合,开拓语文学习和运用的广阔领域,教师选择将文本内容电子化。电子化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局限性,并且作为现有文本教材的补充,既保持了原教材的严肃性、原则性、系统性、科学性,又将相关背景资料、拓展阅读、作业设计、多媒体资源、网址标志等综合地呈现在师生面前。    丰富的资源——师生获取有效信息的宝库    电子化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各种与课文有关的学习资源,创建了一个
很多糖尿病病人经常感觉口渴难忍,刚喝完水不久又感到口渴,这与病人的血糖升高有很大的关系。  62岁的陈大叔平时总是挥汗如雨,喝水也特别多,尤其是天热的时候,每天都要喝两三个保温瓶的凉开水,还外加七八瓶的饮料,他自己不以为意,但他的家人觉得很不正常,于是将陈大叔拉到医院检查,发现他的血糖竟高达17mmol/L。医生诊断陈大叔患有糖尿病,治疗了一段时间后,陈大叔口渴的症状才有所好转,喝水明显比以前减少
基于多元智能的教学设计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是加德纳提出的,它改变了传统智力理论的认识局限,揭示了一个更为宽泛的智力体系——多元化智能的存在。加德纳界定了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并且还在不断丰富着对智能类型的认识。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这些智能,智能存在于作品或问题解决中,应该在真实的生活背景或场景中衡量
教学设计理念总评    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加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力度。将信息技术整合进课程也日益被一线教师们所接受和使用,WebQuest就是其中之一。WebQuest是1995年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的伯尼·道奇博士和汤姆·马奇创建的一种课程计划,是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对某个或某类问题(课题)进行学习、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通常包括导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结论六个
2006“百年互动学园杯”全国中小学多媒体课件大赛终于落下了帷幕。参加这次大赛的有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35件作品。大赛共评出一等奖50件,二等奖205件,三等奖217件。参赛课件的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和技术含量都比上届比赛有很大进步,这也体现了参赛教师水平的提高。  我有幸作为评委,参与了课件评审。说句挺“矫情”的话,我是第一次当评委,从以前的参赛者到今天的评委,换个角度看大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