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绿藻爆发对砂质潮间带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来源 :海洋湖沼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f012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12年6月10日浒苔爆发早期、2012年7月26日浒苔大量爆发期及2012年9月18日浒苔消退后在青岛太平湾砂质潮间带开展小型底栖动物的采样调查,讨论大型绿藻爆发对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的影响.本研究共鉴定1 5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海洋线虫占据绝对优势(69.3%~97.9%),其次为桡足类(0.2%~18.7%)和涡虫类(0.2%~17.5%).在浒苔爆发早期,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1036.5±788.6)ind.10cm-2;在浒苔大量爆发期平均丰度为(815.3±492.3)ind.10cm-2;在浒苔消退后平均丰度为(864.7±380.9)ind.10cm-2.浒苔大量爆发使海洋线虫优势度增加,桡足类比例降低,对小型底栖动物群落数量及结构的影响因潮带不同而具有差异.总体而言,浒苔爆发的影响最先表现为使具有良好暴露程度的中潮带和高潮带小型底栖动物丰度降低,对低潮带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的影响不明显.高潮带海洋线虫丰度在浒苔爆发期显著低于消退后,以深层分布为主;浒苔消退后恢复表层、次表层分布为主.表明浒苔爆发期线虫主要可通过垂直迁移迁出受胁迫的环境;浒苔消退后,通过水平和垂直迁移迅速进入恢复后的环境.与此相反,高潮带桡足类在浒苔大量爆发时显著增加,并以深层分布为主,与生存竞争压力降低和浒苔附植桡足类的补充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沉积物叶绿素浓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而浒苔的爆发正是造成叶绿素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此外,浒苔爆发还可通过影响沉积物溶解氧含量最终对小型底栖动物产生负面影响.
其他文献
以青岛为例,利用近百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通过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北方沿海地区四季气温变化,分析了气温年代际变化与太平洋海温以及太平洋海温年代际振荡(PDO)的关系,着重
报道了果糖与邻苯二胺反应制得喹喔啉-2-甲醛后,与芳酞肼作用得到相应的芳酰腙,芳酰腙在不同的条件下环化分别得到1,3,4- 二唑衍生物,产物经元素分析、IR、1 HNMR和MS确证了
主要研究了温度、光照、盐度以及不同氮源对芋根江蓠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芋根江蓠在其他生长条件恒定时最适生长温度为27~30℃、最适光照为6 000lx、最适盐度为20~27.5。4种
合成了 5种稀土 -氨三乙酸 -丝氨酸三元配合物 ,并用元素分析、热分析、红外及 X-射线光电子能谱进行了表征 Five rare earth-triacetin-serine ternary complexes were syn
描述了四烃硫基四硫富瓦烯的 4种合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Four kinds of synthesis methods of tetra-alkylthio tetrathiafulvalene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are describe
研究了新试剂二溴对甲偶氮羧与钯 ( )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其应用 ,建立了一种在水相中直接测定微量钯的高选择性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ε6 2 3=2 .1 3× 1
剩余产量模型是最简单和应用最广泛的渔业资源评估模型之一。CEDA(catch-effort data analysis)和ASPIC(a surplus-production model incorporating covariates)是使用非平衡
八乙基卟啉以吡咯为合成前体 ,主要有 2种基本合成路线 ,一是以 5-甲基 -3 ,4 -二乙基 -2 -乙氧羰基吡咯为合成前体 ,由吡咯 α位甲基的碳原子构成卟啉的次甲基桥 ,另一路线
从自然发病的养殖乌鳢肝脏、肾脏中分离纯化得到优势菌株,定名为DSY1301。该菌株在普通营养肉汤及TSA上生长缓慢,在血平板上生长迅速。通过回归感染试验证实为致病菌,其LD50
以刺参幼参为试验对象,在其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2、1和5g/kg的微生态制剂作为免疫增强剂,进行28天的养殖实验,研究其对育苗水体中氨氮和亚硝态氮浓度及刺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