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航:好好演戏,踏实做人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haiyueme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的北京夏天一如既往的干燥,徐航从广东来,舔着干燥的嘴唇在清华园里四处打量。他没有意识到,之后的八年时间他都将在这里度过。
  “真大。”他看着巨大的图书馆、“一望无际”的校园,还有身边各个省市的尖子生,心里真有点说不出来的震撼。头一个学期,他常常被同一个梦惊醒。梦里,高中校长不停地催促他回去念书,“要高考了,你怎么还不回来呢?”他懵懵懂懂,清华的大学生活,怎么跟做梦一样。
  那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徐航听到校园里在谈,不要搞意识形态的斗争,踏踏实实做点事。
  徐航的父亲当年随解放军一起进入北京,本来有机会来清华念书,但他更有革命的热情。徐航来念清华,也是替父亲实现没念成清华的心愿。他打算报考无线电专业。“即使将来找不到工作,还可以给别人修理收音机维持生计。”他笑着对《中国周刊》记者回忆。不过“计算机科学”这几个字后来吸引了他,“我当时以为计算机就是计算器,心想计算机比收音机高级,肯定更好”。
  这样,他去清华大学79级计算机专业报到了。
  
  “认真、勤奋、听话”
  在徐航印象中,清华园里,“都是赢惯了的学生,都想赢。”学生们早早就都起了床,背着书包往食堂赶。运气好,可以买到清华著名的油饼。
  从宿舍到教学楼,他要步行近半小时,“走得极其痛苦”。吃完午饭,回宿舍休息,下午再继续读书。晚饭后,他再赶紧去自习室占位。
  总之,在他的记忆中,清华的学习氛围从来都很浓烈,自然而然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的个性。“认真、勤奋、听话”,这是清华给他留下的印记。一次,他打算趁泡衣服的几分钟时间多看几页书,但一看就入了迷,直到几天后,看到水房的脸盆和衣服觉得眼熟,才恍然大悟。
  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对一群舍得努力的聪明人。同样是清华的学生,搜狐的张朝阳曾经在大冬天的河里游泳,疏解压力。徐航很想得开,踏实努力就行。有的同学因为太看重结果,考试之前失眠,紧张得不成样子,“我很难理解”。
  徐航的清华生活比较愉快、自信。在广州,老师总是告诫他不要骄傲,你在广州考第一,但是全国还有多少尖子呢?而清华的老师,以及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都不断用肯定的语气重复说,清华的学生是天之骄子,将来是要做大事的。这样的话听多了,徐航自己也坚信不移,“要做点什么事”。
  
  “实用主义”
  本科几年,他意识到自己对写程序没有天分,也不喜欢这个行当。上研究生时就转到了电机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他当时的理想仍然是科学家,“全社会都崇拜科学家,不想当科学家我就不来清华了”,但是有个目标他很清楚,就是要实用。
  毕业后,他进了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在其中一个国家重点项目做负责人,开始在技术实用化的道路上前进。
  在他看来,这跟清华的生活没什么两样,清华的学生很听话,“领导给个任务,不讲条件克服困难完成。”
  不过,他随后遇到了障碍,合作项目并没有进行到底,美方退出,中方不准备继续研究了。徐航觉得太可惜。
  他辞职。他不信,那个技术上的难关,中国人就自己掌握不了。
  技术项目需要大把银子。为了赚钱,他先代理了一些国际二三流品牌的医疗设备在中国的生意。
  一年后,代理产生了效益,他开始小规模地转向研发医疗设备。就这样,迈瑞牌监护仪诞生了。
  科学家和生意人的身份,他感觉游刃有余。“在学校就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清华的校训有一句‘厚德载物’,我理解就是要有道德,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意上的成功开始让他有资本去追求自己的技术。不过,这可不是一道算术题那么简单,直到迈瑞公司成立七年之后,积累的资金才足够他重启最初的梦想——研发彩色B超仪器。他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彩色B超项目的带头人。
  这也是他固执的地方。赚快钱的方法很多,但是他不感兴趣。他越来越清楚,自己不是单纯的想赚钱。
  徐航要挑战的是一个行业现状。中国医疗设备市场,长期被外资品牌垄断。当时有人戏称,迈瑞“刚上篮球场对手就是乔丹,刚上拳击台对手就是泰森”。
  2009年,他回清华给学弟学妹讲起这段经历时,称清华的使命感推动了他的创业。“这个时候,我想到我是清华毕业的,我可以为国家做点什么。”
  技术研发项目,一个可能要好几年才能突破,但徐航称“不苦”。他常对工作人员说,如果你觉得这个事情做起来痛苦,那千万别做,即使给你回报率也别做,因为你不幸福。
  技术派,高科技路线,使他成为中国产业里的少数派。一台外国医疗设备的一个模块就要6000元,整机6万元。他靠自己的技术,整机也才卖6000元。
  2006年,迈瑞在纽交所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医疗企业。两年后,迈瑞又收购了美国一家企业,这个踏实的清华学子,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着其国际化的道路。
  
  低头赶路
  过去的十年,迈瑞的投资回报率超过了25%。2010年,美国《财富》杂志把迈瑞选为全球100家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这好像是家一飞冲天的企业。但实际上迈瑞成长像一架飞机上天,低头在地面滑行的阶段并不短。成立于1991年的迈瑞,第一个十年才突破了2亿元的销售额。他度过了漫长的积累期。
  他没有预料到今天的成就。好像清华的时代,他就知道今后会做大事,但并不清楚那是什么,只是每天低头勤学苦读。他当然更不会想到,在母校建校100周年时,他会和其他三位校友一起,为母校捐资兴建一所新的清华学堂。
  他说,是清华“给了我自信心、扎实的基础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他成功的重要源头。
  1979年来北京时,徐航17岁,风华正茂。现在,49岁的他已经头发斑白了。在清华2009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徐航在发言中讲到他的“成功方程”。他说,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就是不甘落后,不断追求卓越。成功虽然没有绝对的标准,却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用一个积分方程来总结就是:成功=能力×努力×运气。
  他耳边不时回想一句话,“人生就是演戏嘛。”那是在清华的教室里,他尊敬的教授告诫要毕业的学生,“好好演戏,踏实做人。”这句话,让他记了三十年,也影响了他三十年。
其他文献
三山聚义打青州后,鲁智深上了梁山,成了梁山步军十头领之首。  鲁智深上梁山时,此前他所结交的朋友兄弟中,杨志、武松、李忠、周通一同入伙,而林冲早已在梁山落草,只有一个人尚未到来。他就是远在华州华阴县少华山落草的史进。自从与鲁智深在瓦罐寺一别之后,我们再也没有听说过他的消息。他的境况如何呢?  其实,鲁智深把史进“无一日不在心上”地挂念。上了梁山后,便向宋江请求,去少华山取他及朱武、陈达、杨春四个同
期刊
1952年的最后一天,阔别母校15年的蒋南翔,以校长的身份回到了清华大学。自梅贻琦1948年12月离开之后,清华总算有了新校长。  蒋南翔是清华大学校史上第一个共产党校长,任期近14年,人们习惯称他治下的清华大学为“新清华”,以区别他与前任梅贻琦及之前历任领导下的“旧清华”。    从学生到校长  39岁的蒋南翔从团中央调出,来到清华大学,这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委派,也是他的主动选择。当时,除了清华大
期刊
午后的阳光从窗户里进来,墙上挂着的一张张照片有温度起来。  赵纯均站起身来,解释着一张张照片上的“历史事件”。这些和他的合影里,有哈佛商学院、麻省理工等知名商学院的院长,也有知名的企业领袖,更有清华经管学院第一任院长朱镕基。  谁能料到今天在气派的伟伦楼、舜德楼里占据了整个“地盘”的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最早也面临着缺钱少人才的窘境呢。谁又能想到,参与建设和见证清华经管学院的老院长赵纯均起初是电机系的
期刊
抗日战争时期,张奚若是西南联大的政治学系主任,中间曾一度被国民党聘为参政员。在一次国民参政会上,他当着蒋介石的面骂国民党腐败、独裁。蒋长时间按铃欲阻其发言,“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他不但不予理会,说完之后还搞了个愤然离场,拂袖而去。后来,参政会再开会,国民党政府给他寄路费和通知,他回电报拒绝,上面写“无政可参,路费退回”。  1957年,共产党要求党外人士帮助整风,毛主席向他征询意见,他用“好
期刊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历时两年半,宣告成功。随着张学良在东北改旗易帜,蒋介石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同年,国民党宣布,根据孙中山革命理论的三步骤——军政、训政、宪政,中国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进入“训政”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主。在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下,一段被史家称为“黄金十年”的发展时期开始了。  民国风雨初定,可清华大学却发生了一场风波。    罗氏新政  1928年9月18日,清华新任校长罗家
期刊
“交城的山,交城的水,交城出了华政委……”想当年,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让人们记住了交城;多少年后,因为华国锋陵墓的修建,交城再一次被人们瞩目。    人说山西好风光,省会太原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是破旧。沿街看到雾蒙蒙的街道,人们大都穿着暗色系的衣服,两边的建筑像是蒙上了一层灰,油腻腻的挥之不去。  相比之下,交城要显得轻盈明怏许多。街道宽阔、平整,路上的车辆和行人也不像太原那般拥挤,错落有致的楼房都有
期刊
我是1951年来清华的,1955年留校。到现在,我在清华待了60年。  刚进清华那会,清华还很小,路中间是詹天佑修的那条铁路,现在挪了位置。那时候刚解放,我19岁,一腔热血是对国家欣欣向荣的期待。刚进大学那会,班里组织了两件事,我记得很清楚。一件,是去看圆明园,那是民族的耻辱;一件,是去爬八达岭长城,那是民族的骄傲。  清华的老师,早些时候都是清华自己培养的,在这里上七八年学,然后继续留校搞教学搞
期刊
他从个性官员转型为明星院长,就要一年了。一年中,这个转型的人,自言赶上了一个转型的时代,自己则成为时代的注脚。    “抱歉,等我二十分钟。”王振耀对早到的《中国周刊》记者笑了笑,走进身后的办公室。  二十分钟后,门打开:淡蓝色衬衣,浅灰色西裤,棕色皮鞋,让他看起来神采奕奕。他解释说:现在,午饭后二十分钟是雷打不动的休息时间,为了确保有充足的精力应对工作。  “身边没有副司长,没有处长了,原来很多
期刊
1945年八九月间,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四散开来,整个中国都沉浸在劫后余生的大欣喜里。梅贻琦已经开始为清华大学北上复校而忙碌,不得不频繁往来于昆明、重庆和北平之间,以至于西南联大的同学们在校园里都很难再看见他了。  这时候,作为代理清华校长和联大常委的叶企孙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当时的正式身份是,清华大学特种研究所委员会主席、联大理学院院长。事实上,早在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之前,叶企孙就曾经临时主
期刊
1909年9月13日,这天一大早,北京史家胡同内的游美学务处大院门口,许多留着辫子的考生围在一张榜单前。榜上有名者,将成为首次以庚子赔款赴美留学的幸运儿。  一个叫徐佩璜的学生后来回忆道,“我记得我在看榜的时候,看见一位不慌不忙、不喜不忧的也在那儿看榜,我当时看他那种从容不迫的态度,觉察不出他是否考取。”实际上,四十七位中榜者里,这个考生排在第六位,名列前茅。  他的名字叫做梅贻琦。  二十年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