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早期的“兰亭论辩”多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与驱使,后期的“兰亭论辩”则多受感情因素的影响,本文中笔者不想步前人后尘,陷入那些悬而未决的“辩论”中,而是从传世文献的正确使用这一角度,探绎李文田、郭沫若等人引用材料上存在的未经考证以及不严谨的缺陷,并对如何使用传世文献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兰亭论辩》;《金谷诗序》;传世文献
中图分类号:G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36-01
《兰亭序》真伪的辩驳在上世纪引起学术界热议并一直延续至今,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的“兰亭论辩”中两位主将的观点,专家学者的认识未必公允、客观,真伪之争仍在继续。本文中笔者不想步前人后尘,陷入那些悬而未决的“辩论”中,而是从传世文献正确使用角度,对“兰亭论辩”进行再探讨。
首先,关于《世说新语》的版本问题。舒位(铁云)在其《题兰亭帖后》有一绝句:
暮春契事叙临河,落纸云烟晋永和。
解道脱胎金谷引,便知真本已无多。[1]
文后注云:
“《世说新语》注所载《临河序》,与今帖文互异。”
此诗作于乾隆六十七年(1795),这比李文田的观点早了94年。李文田所论主要在“文尚难信,何有于字”这一点上面,与舒位所提问题不谋而合。李文田所提疑问乃是通过《世说新语》所注引文与传世的《兰亭序》帖文相互比较而得出,两者在文章内容上存在极大差异,所以认为前真后伪。《兰亭序》最早记载于梁代刘义庆《世说新语·企羡篇》,梁人刘孝标为之作注时,引文所用为《临河序》,但《临河序》与所传王羲之《兰亭序》在文字上出入极大,辩论双方也都为此做出了各自解释,双方论点如何暂且不提,但从李文田所参引文献可做以下思考:
李文田所引用的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信以为在梁代,而帖本传摹是在唐初,所以李氏信“早”而疑“晚”,郭沫若先生也持这一观点。《兰亭序》的摹本,据考证认为在唐代,而《世说新语》注本传世的是否为梁代本?存在很大争议。《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时人刘义庆所撰集,其中《兰亭序》文记载于《世说新语.企羡篇》中。现在所见最古版本是流传于日本的唐人所写的八卷本残本。仅存第六卷“规箴”到“豪爽”部分,完整的刻印本则以日本前田家尊经阁所藏的南宋绍兴八年(1138)本,此本以广州董莱根据晏殊校定本刊刻,有日本昭和四年(1929)东京育德财团影印本。其次是明嘉靖十四年(1535)袁褧嘉趣堂据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陆游刻本的重刻本,《四部丛刊》据嘉靖本影印时,又根据清人沈岩(宝砚)用传世楼所藏宋淳熙十六年(1189)湘中刻本所作校语附以校记。可知有关《兰亭序》文的版本最早可考为南宋。如果真要信“早”而疑“晚”的话,那么唐代《兰亭序》帖本似乎更为可信。另宋代版本曾遭受巨大篡乱,单就明朝翻刻南宋本就存在极大差别,如“三十六篇”就有钱、晁本,“三十八篇”邵、黄本,“三十九篇”颜、张本等不同,正文存在极大差异,而刘孝标注《世说新语》更值得怀疑。李文田等人以一本未加严格考订的传世文献来质疑另一传世文献,这在学术领域是不科学的一种做法。以上说明,以今日所见《世说新语》的版本作为证据是不严谨的。
第二,《兰亭序》与《金谷序》文辞问题。李文田提出:
“《世说》云:人以右军“兰亭”拟石季伦“金谷”,右军甚有欣色。是序文本拟《金石序》也。今考《金谷序》文甚短,与《世说》注所引“临河序”篇幅相应,而定武本自“夫人之相与”以下,多无数字,此必隋唐间人知晋人喜述老庄而妄增之,不知其与《金谷序》不相合也。——可二疑也。”[2]
现传的《兰亭序》比《临河序》多出了“夫人之相与”一段一百六十七个字,双方所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所多出的这段文字与王羲之思想以及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情绪与当时兰亭雅集整体氛围的关系。认为其作伪的一方提出,这一段文字的思想是明显反对庄子的思想,尤其是“故知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即不合于王羲之晚年的思想,也不合“晋人喜述老庄”的时代背景。又论这段文字情绪悲观,与文章前段情绪不合,也与“兰亭诗”整体氛围不和。而认为真的一方,认为无论是王羲之本人的思想还是当时的时代思想都是复杂的、充满矛盾的,而多出的这一段正好反映了王羲之以及当时思想界的这种复杂情况。双方各执一词,尽管推测都有合理之处,但只靠推测,而无有力的证据,最终还是不能定案。
《金石序》为西晋文学团体“金谷二十四友”石崇所作。李文田则拿《临河序》逐句分拆对比《金谷序》,得出结论与《世说新语》所注引《临河序》篇幅相应。他认为“今考《金谷序》文甚短”,但在其文章中并未见对《金谷序》进行考证的证据。而是仅仅凭借其所见到的《世说新语》注文。那么在这一个无确切考证文献的大前提下,其本身就是架空的、是站不住脚的。而我们再来看《金谷序》本身也是有问题的。《世说新语·容止篇》“有人谙王太尉”条,注云:
“石崇《金谷诗序》曰:王,詡字季胤,琅琊人。”[3]
这一段话并未出现于李文田所引的句中,即《品藻篇》“谢共云金谷中苏邵最胜”条的注文所引的《金谷序》中。还有在《太平御览》卷919“鸭门”中有一段言:
石崇《金谷诗序》曰:五有庐在河南金谷中,去城十里,有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属,莫不毕备。(文据影宋本引录)[4]
这一段话,大半部分不见在《品藻》中所录。证明《金谷诗序》也是存在疑义的。更可证明李氏所言“今考《金谷序》文甚短”是存在问题的,而以有可能是节略的文章来考证另一未经证实的文章的真实性,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是不科学的。
以上关于《兰亭序》中所引证据的论述可以证明传世文献在引用中需要做更细致的考证。传世文献作为历史的反映者,虽历经千载但仍然有很多需要学者们再考证,而在出土文献的应用上更是要甚而再甚。到目前为止,争辩的双方都很难在文献上发现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兰亭序》是否是伪作这一辩论话题仍然是学术界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清]舒位著,曹光甫校《瓶水斋诗集》中国古典文学丛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341页
[2]郭沫若《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兰亭论辩》[M]北京:上海文物出版社,1973,第11-12页
[3]刘义庆著,刘孝标注《世说新语》[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4]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海玉豪(1990.12-),性别:男,研究生,籍贯:山东省菏泽市,硕士,现居地: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书法)。
关键词:《兰亭论辩》;《金谷诗序》;传世文献
中图分类号:G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36-01
《兰亭序》真伪的辩驳在上世纪引起学术界热议并一直延续至今,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的“兰亭论辩”中两位主将的观点,专家学者的认识未必公允、客观,真伪之争仍在继续。本文中笔者不想步前人后尘,陷入那些悬而未决的“辩论”中,而是从传世文献正确使用角度,对“兰亭论辩”进行再探讨。
首先,关于《世说新语》的版本问题。舒位(铁云)在其《题兰亭帖后》有一绝句:
暮春契事叙临河,落纸云烟晋永和。
解道脱胎金谷引,便知真本已无多。[1]
文后注云:
“《世说新语》注所载《临河序》,与今帖文互异。”
此诗作于乾隆六十七年(1795),这比李文田的观点早了94年。李文田所论主要在“文尚难信,何有于字”这一点上面,与舒位所提问题不谋而合。李文田所提疑问乃是通过《世说新语》所注引文与传世的《兰亭序》帖文相互比较而得出,两者在文章内容上存在极大差异,所以认为前真后伪。《兰亭序》最早记载于梁代刘义庆《世说新语·企羡篇》,梁人刘孝标为之作注时,引文所用为《临河序》,但《临河序》与所传王羲之《兰亭序》在文字上出入极大,辩论双方也都为此做出了各自解释,双方论点如何暂且不提,但从李文田所参引文献可做以下思考:
李文田所引用的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信以为在梁代,而帖本传摹是在唐初,所以李氏信“早”而疑“晚”,郭沫若先生也持这一观点。《兰亭序》的摹本,据考证认为在唐代,而《世说新语》注本传世的是否为梁代本?存在很大争议。《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时人刘义庆所撰集,其中《兰亭序》文记载于《世说新语.企羡篇》中。现在所见最古版本是流传于日本的唐人所写的八卷本残本。仅存第六卷“规箴”到“豪爽”部分,完整的刻印本则以日本前田家尊经阁所藏的南宋绍兴八年(1138)本,此本以广州董莱根据晏殊校定本刊刻,有日本昭和四年(1929)东京育德财团影印本。其次是明嘉靖十四年(1535)袁褧嘉趣堂据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陆游刻本的重刻本,《四部丛刊》据嘉靖本影印时,又根据清人沈岩(宝砚)用传世楼所藏宋淳熙十六年(1189)湘中刻本所作校语附以校记。可知有关《兰亭序》文的版本最早可考为南宋。如果真要信“早”而疑“晚”的话,那么唐代《兰亭序》帖本似乎更为可信。另宋代版本曾遭受巨大篡乱,单就明朝翻刻南宋本就存在极大差别,如“三十六篇”就有钱、晁本,“三十八篇”邵、黄本,“三十九篇”颜、张本等不同,正文存在极大差异,而刘孝标注《世说新语》更值得怀疑。李文田等人以一本未加严格考订的传世文献来质疑另一传世文献,这在学术领域是不科学的一种做法。以上说明,以今日所见《世说新语》的版本作为证据是不严谨的。
第二,《兰亭序》与《金谷序》文辞问题。李文田提出:
“《世说》云:人以右军“兰亭”拟石季伦“金谷”,右军甚有欣色。是序文本拟《金石序》也。今考《金谷序》文甚短,与《世说》注所引“临河序”篇幅相应,而定武本自“夫人之相与”以下,多无数字,此必隋唐间人知晋人喜述老庄而妄增之,不知其与《金谷序》不相合也。——可二疑也。”[2]
现传的《兰亭序》比《临河序》多出了“夫人之相与”一段一百六十七个字,双方所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所多出的这段文字与王羲之思想以及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情绪与当时兰亭雅集整体氛围的关系。认为其作伪的一方提出,这一段文字的思想是明显反对庄子的思想,尤其是“故知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即不合于王羲之晚年的思想,也不合“晋人喜述老庄”的时代背景。又论这段文字情绪悲观,与文章前段情绪不合,也与“兰亭诗”整体氛围不和。而认为真的一方,认为无论是王羲之本人的思想还是当时的时代思想都是复杂的、充满矛盾的,而多出的这一段正好反映了王羲之以及当时思想界的这种复杂情况。双方各执一词,尽管推测都有合理之处,但只靠推测,而无有力的证据,最终还是不能定案。
《金石序》为西晋文学团体“金谷二十四友”石崇所作。李文田则拿《临河序》逐句分拆对比《金谷序》,得出结论与《世说新语》所注引《临河序》篇幅相应。他认为“今考《金谷序》文甚短”,但在其文章中并未见对《金谷序》进行考证的证据。而是仅仅凭借其所见到的《世说新语》注文。那么在这一个无确切考证文献的大前提下,其本身就是架空的、是站不住脚的。而我们再来看《金谷序》本身也是有问题的。《世说新语·容止篇》“有人谙王太尉”条,注云:
“石崇《金谷诗序》曰:王,詡字季胤,琅琊人。”[3]
这一段话并未出现于李文田所引的句中,即《品藻篇》“谢共云金谷中苏邵最胜”条的注文所引的《金谷序》中。还有在《太平御览》卷919“鸭门”中有一段言:
石崇《金谷诗序》曰:五有庐在河南金谷中,去城十里,有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属,莫不毕备。(文据影宋本引录)[4]
这一段话,大半部分不见在《品藻》中所录。证明《金谷诗序》也是存在疑义的。更可证明李氏所言“今考《金谷序》文甚短”是存在问题的,而以有可能是节略的文章来考证另一未经证实的文章的真实性,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是不科学的。
以上关于《兰亭序》中所引证据的论述可以证明传世文献在引用中需要做更细致的考证。传世文献作为历史的反映者,虽历经千载但仍然有很多需要学者们再考证,而在出土文献的应用上更是要甚而再甚。到目前为止,争辩的双方都很难在文献上发现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兰亭序》是否是伪作这一辩论话题仍然是学术界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清]舒位著,曹光甫校《瓶水斋诗集》中国古典文学丛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341页
[2]郭沫若《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兰亭论辩》[M]北京:上海文物出版社,1973,第11-12页
[3]刘义庆著,刘孝标注《世说新语》[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4]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海玉豪(1990.12-),性别:男,研究生,籍贯:山东省菏泽市,硕士,现居地: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