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捎来口信 (外一首)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du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乡,频频捎来口信
  把秋天也捎来
  把绿叶和星宿似的果实也捎来
  在大地之上仰望,一串串枣
  挂在半空中,捎来居住思念的巢
  从青涩到微红,在大地和星辰之间
  在爱和沥沥雨水之间
  爷爷的拐杖,敲打过无数个星星
  它们落到地上,秋意就更浓了
  奶奶的围裙,兜住地平线上
  枣粒滚動的迷人梦境
  故乡捎来口信,口音是南方的
  凝结着露珠和大地的甜蜜
  红在枝头的消息追着山村的风
  摇落一地枣子可以品茶饮酒
  新婚的人,和一树枣子一样幸福
  深情地向亲人们弯下了腰

睡莲


  我不会再为大地的奔走而叹息
  大地累了把睡衣脱在池塘里
  让时光去洗,颜色渐深
  白鹅和野鸭游过来
  在水里的样子格外可爱
  那么多睡莲聚集在一起
  在水底探出头忘却鱼的游戏
  露珠跟随那些花瓣
  把红艳或是洁白交织在秋光里
  如果我张开双臂就能拥抱它
  如果它睡了,这么静
  我梦见的事物,不止这些
  记忆在水面挥去睡意
  在梦的根部住着痴情的王子
  牵着波,让水也灵动
  秋姑娘,像多年前打伞的女孩
  想把所有过往与牵挂撑开
其他文献
朋友,你知道禾木吗?  禾木?或许你会说是庄稼与木头。不不,禾木是新疆的一处仙境。  当初看旅游行程的时候,我并没有把禾木看成是一个景点,只是把它当成去喀纳斯湖的一个经停地。导游那天也只是说晚上住禾木。喀纳斯湖的名声太响了,禾木是什么地方,我们不知道,也从未听说过它的名字,然而它却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下午四点半的时候,我们从布尔津的五彩滩出发,一路向北,往喀纳斯而去。导游说这段行程大约需要
期刊
柿子,是江南秋天里最常见不过的水果,农村上随处可见,我家老屋前就栽有几棵柿树。柿子虽说现在不稀罕,但在我的童年时候,却是一种美味。  儿时比较淘气,曾爬上树偷采,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涩即使吐出来也很难消除掉。于是就等待秋风来临,枝头红遍。最先等来的是一些麻雀,把最红的那些柿子啄个稀巴烂,剩下的那种外表橙红的依然是难以咽下。我曾捡起麻雀啄后落地的柿子,尝了尝,甜甜的没有涩涩的味道,于是感叹人的后知后觉
期刊
无想山,蝴蝶今何在  那日再去山中,山无语树无语水无语,天地清澈。有斜斜的光,有蔚然的影,停在窗外。一只蝴蝶就那样来到窗前,隔着玻璃,能够看到雨落晚霞。它慢慢地飞,飞过整扇窗,似乎要求我看见它全部的斑斓。但它仍然向后飞去,不伫不歇,不照顾你的贪。我只有用回望的方式去想它,想它飞过草,飞过天池的水,飞过它可能喜欢的那些枝头。  每一只蝴蝶都该有自己的信条,那是不是:我们只是飞,飞翔就是所有,所有就是
期刊
舒晋瑜:中华读书报总编辑助理  张 平: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  舒晋瑜: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文学创作,初学写作,您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张平:山西当代的作家,特别是50后60后的作家,受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束为、胡正等老一辈作家的影响比较大,这些老作家是后来一直被中国文坛认可和称誉的“山药蛋”派作家群。在建国十七年的文学创作中,这些作家曾占有主流地位,在全国产生过重大影响。我们几乎
期刊
吃完早饭,李增福准备去上班。  刚推出电动车,接到电话让他在家继续休息等通知。这个月已是下旬了,加起来上了不到十天的班。哎,又拿不到什么钱了!他不由在心里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三年前他与爱人春芬双双从原单位下岗了。这年头只要肯吃苦,就不愁找不到工作。俗话说“十字街头饿死懒汉”,勤快人总有活路。春芬很快找了份在食堂烧饭的活,一天忙早餐、午餐两顿,下午点把钟就到家了。在家歇不住,又去找了份家政的活,
期刊
出嫁时,带了几样嫁妆、几本书、一枚祖传的铜钱和一沓书信,我爸给的。  我爸是个粗枝大叶的男人,印象中,他从未给我买过一件衣服、一双鞋子。初二那年,他竟给我买了一套精编版的《三言二拍》和两支钢笔。图书馆的书泛黄了书页,一个乡下孩子,我从未见过包装如此精美的图书,于是天天带到班级里借给同学们看。书从一个同学手里传到另一个同学手里,最后借给了谁,我也不知道。我不敢告诉我爸,然而,这世上有许多事,你越想掩
期刊
这是暮春的午后,田野寂寂无人,万物拔节生长。如果凝神细听,会听到藤蔓游走在竹架上的声音;会听到麦子吸吮大地乳汁的声音;会听到流云拂过山峦的声音。天地辽阔,生命的喜悦都在这些不管不顾的植物体内蓬勃生发。  俯身在田里撸下一小撮麦穗,双手搓揉,吹去表面的浮皮和尚且柔软的青芒,放入口中咀嚼。灌了浆的麦仁有一股清香的甜味,嚼到麸皮与面浆分离,吐出麸皮,单留下面浆继续嚼,嚼出韧劲,用舌头将它裹成团,然后上唇
期刊
也许一颗心漂泊得太久,始终靠不了别处的岸。回家的念想,随着时光流逝,随着岁月更迭,变得一天比一天更强烈!这个家,不是简单意义的小家,是能找寻到我生命脉络的老家!  溧白路,东庐山下,一条景观大道笔直而宽阔,像一根劲道十足的风筝线,不怕再高,不怕再远,也能将在外的游子们往回拉。路的两侧,格桑花舞动着婀娜的身姿,行道树列队欢迎鼓掌。家,越来越近;情,越来越怯,隐于心底厚厚的相思,此刻如泉般喷涌。  小
期刊
我又梦到我了,他站在半掩的门后,同样回我以望。  所以我悚然醒来,额汗涔涔。而头脑一俟清明,那“我”的形象面貌,连同梦之本身,统统糊涂褪色了。这个无由来的梦令我不安,像蛞蝓爬上背脊。  之医生表示,梦到自己是很常见的压力反应,据他所知,许多人都这样,不必多虑。他建议我回江南故乡休养一段时间,很快就会安心定神的。  在这段话里,也在医生的眼里,我是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不高,偏瘦,近视,留寸头。以上短
期刊
一片水杉林用树叶做梳子  把无想山的风从山顶上  一层层梳理下来  就有了笔直挺拔的身姿  在山底有溪流经过的地方  整座山与我们的目光融为一体  这一个从脚踝开始  流淌禅意的地方,仿佛近处山寺  铺开的袈裟连接水杉林的阳光  从山寺圆形的屋顶裹拥神的旨意  偶尔从远处伸出手臂  抚摸水杉翠绿的树梢,仿佛塔尖  揿亮一盏灯,抵消高处的寒凉  树干上岁月的白翳日渐脱落  水杉林触及的光芒乜斜  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