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的图本性质和绘制目的

来源 :江海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p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制作于1402年,是现存的朝鲜半岛最早的单幅世界地图,也是东亚地区留存下来的年代最早的单幅世界地图,集当时中国、伊斯兰世界和朝鲜半岛的地理知识而成。该图带有读史地图的性质,基本反映中国元代的世界地理知识,部分内容来自朝鲜绘制者的知识谱系,延续元代'混一'的概念,展现明初大一统之景象。明与朝鲜正式建立册封朝贡关系之后,朝鲜特别制作《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的目的,是对以明为中心东亚国际秩序的认同以及对朝鲜所据重要地位的强调。而西方大航海前后,日本对《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
其他文献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教育界十分重视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初中写作教学。适当的“微写作”教学活动,能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在老师的微指导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初中写作教学应用微信平台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传统的初中作文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演练。传统教学模式的单向教学次序决定教师主导全过程,命题、审
AVL-9130型Na+、K+、Cl-分析仪能快速、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且仪器本身具有错误自我诊断功能,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若使用、保养不当,经常出现定标失败。现将产
摘 要: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能力,教师就必须正视当前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认真备“读”开始,高度重视朗读训练,抓住课堂问题导向,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教给学生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抓好朗读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素质提升。  关键词:语文;朗读;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137-02  DOI:10.16657/j.cnki
201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高考考试内容将出现变化。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的内容,多个考试科目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其中,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  一、高考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价值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国家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大改革力度,深入探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导学法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使他们的学习更高效。对此,在开展导学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使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交流中进行,增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小学数学;运用研究;主体作用  中图
章学诚治学,突破经、史、子、集的畛域,互相紧密联系,上下贯通,突出“史义”即思想、观点的指导作用,考察整个学术领域以至其时的学术风尚,强调与只专注于狭窄范围研究者所不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作文属于难度较大的板块,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有着畏难情绪。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针对作文教学难现象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本文将做简要阐述。  一、搞清楚作文教学“难在何处”  作文难问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熟悉情况才能找准突破的路径。面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难现象,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分析,搞清楚难在何处。  一是难在学生具有畏难情绪。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有些学生一直以来对
摘 要:新课标下的物理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高效的课堂。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提倡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精确树立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索物理知识,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优化课堂内容;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2
摘 要: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实时交通流量反馈调节的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系统实时监测城市交通网络各个路口的交通流量,并兼顾整体与局部作出决策,最后调控决策作用于交通网络各路口流量,形成调节反馈的闭环控制。与传统的定时控制方法相比,具有经济迅速的特点,能有效增强城市交通通行能力。  关键词:智能交通;信号灯;分布式计算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正>关于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学者王安石的生辰,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有明确记载,惟版本有异。武英殿聚珍本《能改斋漫录》卷一○记载:"王介甫,辛酉十一月十三日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