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究竟该怎么教?语文教师该何以自处?余映潮老师没有玩弄“玄妙深奥”的学术概念,而是立足于日常教学教研的田野实践,分析、提炼、归纳出一套独特且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智慧:“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明确提出了“思路清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思想。在《致语文教师》这本著作里,余老师为广大语文教师指明了航向。
确切地说,“板块式”是“板块式教学思路”。它不是外界所质疑的那种简单的教学方法,而是对课堂教学活动及教学内容进行的一种宏观策划和微观细化的理念与要求。本书中,余老师对“板块式”作了精要的概括: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这种板块状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着眼于能力的训练,以‘板块’整合学习内容,形成教学流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这一概念基本上被广大教师所熟知并接受。真实的对话,不是师生碎问碎答;有效的课堂活动,不是教师一问到底。养成主问题意识,语文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一定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关于“诗意手法”,余老师突出了四个关键词:文趣、情趣、美感以及诗意。可以说,语文课上得生不生动,和教师善不善于采用“诗意手法”有着直接的关联。一篇课文有独有的“这一篇”的文趣、情趣和美感,如果教师用诗意的策略、诗意的布局、诗意的流程、诗意的语言,将课文的文趣、情趣和美感发掘出来,那么这篇课文肯定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教学价值,这节语文课就是一堂价值非凡的语文课。
如果《致语文教师》这本著作仅仅是告诉我们如何从事语文教学艺术研究,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那它真正核心的价值还未能彰显。其实,余老师在书中不单单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教学智慧,更向我们强调了成长智慧和治学智慧。书中一个细节给笔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几乎没有休息过节假日,从来不请假的工作记录……这一切都显示了我生命之力的坚韧”。几十年如一日,这样的生命力已经不是“坚韧”一词能够形容,若是没有发乎生命内部的对工作的真挚的热爱,谁能够将普通而平凡的工作做得这般伟大而崇高。“……成百张粘贴在书柜和墙壁上的‘任务’纸条,四五双因冬天打字而破损的手套,十几部书稿的编纂……”类似的细节很多很多。笔者突然明白,名师之所以是名师,余映潮之所以是余映潮,原因就在于他拥有常人所不具有或者具有却没有表现出来的那种“成长智慧”。他告诉我们“耐力是一种智慧”“趁着年轻多做事”“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是延长生命的一种方法”,要“以自信迎接挑战”,充分“体验成长的乐趣”,人只有不断地“规划自己,塑造自己”,才能体会到“工作的幸福”。不同于庸常的心灵鸡汤,余老师除了亲身说法,更是告诫语文教师要练好四项基本功,要做好专题研究,要善于提炼,并选好研究的角度,等等,这些都是专业成长方面的具体指导。依余老师所言,成长是一种智慧,成长不仅是生理上的自然成长,更是心智上的成熟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当然,更是思想上的通达和精神上的升华。
余老师在书里还毫无保留地传授了他的八大治学智慧:课文读写法、自建仓库法、精品收藏法、案例分析法、多向运思法、横向联系法、纵深探索法和发现命名法。从思维到路径,从方法到目的,从手段到结果;既有横向延展,也有纵向挖掘。这是真正科学的治学方法和治学思维。治学,不是专家学者们的专利,普通教师同样也可以通过治学这条途径,成就专业上的自尊和自信。剥去浮华的伪饰,还原学问的本真面目,这是大家的胸襟、学者的气度。
《致语文教师》就是这样一本真诚而智慧的书,它告诉我们的或许永远不止这些……
(作者单位:安陆市第二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刘玉琴
确切地说,“板块式”是“板块式教学思路”。它不是外界所质疑的那种简单的教学方法,而是对课堂教学活动及教学内容进行的一种宏观策划和微观细化的理念与要求。本书中,余老师对“板块式”作了精要的概括: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这种板块状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着眼于能力的训练,以‘板块’整合学习内容,形成教学流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这一概念基本上被广大教师所熟知并接受。真实的对话,不是师生碎问碎答;有效的课堂活动,不是教师一问到底。养成主问题意识,语文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一定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关于“诗意手法”,余老师突出了四个关键词:文趣、情趣、美感以及诗意。可以说,语文课上得生不生动,和教师善不善于采用“诗意手法”有着直接的关联。一篇课文有独有的“这一篇”的文趣、情趣和美感,如果教师用诗意的策略、诗意的布局、诗意的流程、诗意的语言,将课文的文趣、情趣和美感发掘出来,那么这篇课文肯定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教学价值,这节语文课就是一堂价值非凡的语文课。
如果《致语文教师》这本著作仅仅是告诉我们如何从事语文教学艺术研究,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那它真正核心的价值还未能彰显。其实,余老师在书中不单单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教学智慧,更向我们强调了成长智慧和治学智慧。书中一个细节给笔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几乎没有休息过节假日,从来不请假的工作记录……这一切都显示了我生命之力的坚韧”。几十年如一日,这样的生命力已经不是“坚韧”一词能够形容,若是没有发乎生命内部的对工作的真挚的热爱,谁能够将普通而平凡的工作做得这般伟大而崇高。“……成百张粘贴在书柜和墙壁上的‘任务’纸条,四五双因冬天打字而破损的手套,十几部书稿的编纂……”类似的细节很多很多。笔者突然明白,名师之所以是名师,余映潮之所以是余映潮,原因就在于他拥有常人所不具有或者具有却没有表现出来的那种“成长智慧”。他告诉我们“耐力是一种智慧”“趁着年轻多做事”“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是延长生命的一种方法”,要“以自信迎接挑战”,充分“体验成长的乐趣”,人只有不断地“规划自己,塑造自己”,才能体会到“工作的幸福”。不同于庸常的心灵鸡汤,余老师除了亲身说法,更是告诫语文教师要练好四项基本功,要做好专题研究,要善于提炼,并选好研究的角度,等等,这些都是专业成长方面的具体指导。依余老师所言,成长是一种智慧,成长不仅是生理上的自然成长,更是心智上的成熟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当然,更是思想上的通达和精神上的升华。
余老师在书里还毫无保留地传授了他的八大治学智慧:课文读写法、自建仓库法、精品收藏法、案例分析法、多向运思法、横向联系法、纵深探索法和发现命名法。从思维到路径,从方法到目的,从手段到结果;既有横向延展,也有纵向挖掘。这是真正科学的治学方法和治学思维。治学,不是专家学者们的专利,普通教师同样也可以通过治学这条途径,成就专业上的自尊和自信。剥去浮华的伪饰,还原学问的本真面目,这是大家的胸襟、学者的气度。
《致语文教师》就是这样一本真诚而智慧的书,它告诉我们的或许永远不止这些……
(作者单位:安陆市第二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