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指导学生提炼主题、指导学生选择材料、指导学生结构成文等几个环节。笔者认为,在新课改下,初中作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在这几个环节上的方法指导。
【关键词】积累素材结构指导提炼鲜明立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指导学生提炼主题、指导学生选择材料、指导学生结构成文等几个环节。笔者认为,在新课改下,初中作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在这几个环节上的方法指导。
一、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即指导学生平时获取储备作文需要的原始材料。有的学生写作时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提笔就头痛,原因就是平时获取储备的素材少。素材是作文的基础,没有素材,写作就无从入手。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平时搜集素材的习惯,指导学生搜集素材的方法。引导学生留意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观察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一方面,加强阅读教学,指导学生阅读课外健康读物、中外名著名篇等,从中获取素材。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储备信息,作文时才能输出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游览观赏等途径,指导学生了解周围人们的言谈举止、性格特点、生活习惯、思想意识、人际关系;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特征、生长发育过程、生活习性,以及植物的形态、生长期、作用、用途;探索天象地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形成原因等,从而获取素材。
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整理、储备素材的习惯,指导学生通过写日记、做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所获取的素材,并进行储备,以备作文中“立意”的依据、“选材”的源泉。要求学生积累素材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二、指导学生提炼主题
指导学生提炼主题即指导学生“立意”,也就是指导学生提炼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一定的中心,传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立意”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分析占有的素材是“立意”的开始。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占有的素材进行认真分析,从中发现所蕴含的思想性,为“立意”寻找依据,确定方向。一定的药方医治一定的疾病,而具有相同思想性的材料组合起来才能表现一定的中心。
归纳素材是“立意”的中间环节。指导学生对素材的归纳,发现其本质的东西,把素材具备的质加以概括,才能汇聚为点,从而表现其主题。这就好比“聚焦镜”一样,通过它把各点汇聚成焦点。
对材料的抽象化是“立意”阶段的完成。指导学生在分析、归纳素材的基础上,将其得到的本质东西加以熔炼,进而提炼出鲜明正确的中心。在抽象的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舍其偶然、取其必然,挖掘深刻的主旨,最后达到“中心”的确定。
教师在指导学生“立意”过程中,要求确定的中心具有集中性、鲜明性、正确性。中心集中才能表现深刻、透彻。中心鲜明,一是要突出明确,克服模糊性,使人一读就能把握,不至于像猜谜一样捉摸不透;二是态度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要明确。中心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教师在指导学生提炼主题的作文教学中,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使其在“立意”过程中体现出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批判。对素材的分析、归纳、抽象都离不开思维活动,因此,教师要抓住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选择材料
中心对“选材”具有统领作用。首先,中心决定选材的方向。离开了中心,“选材”就无从入手。中心是内容,材料是形式,材料为中心服务。其次,中心决定“选材”的内容。中心决定材料的取舍,材料不在其多,而在其精。因此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对材料进行精筛细选。再次,中心决定“选材”的主次。材料与中心的关系有大小疏密之分,联系紧密的则最能表现中心,宜多选,应详写;反之,宜少选,应略写。
“选材”过程中,文体对“选材”也有制约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与之相切合的材料。记叙文主要涉及人、事、景;说明文侧重于事物及事理;议论文强调的是道理与实例。
“选材”还要求具有典型性。学生积累的素材是广泛的,不能机械的罗列材料,堆积材料,而应选择其中代表性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事、景、物、理作为写作材料。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素材进行分析、比较、权衡,从而使之优劣自现,轻重了然。
“选材”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而要经过认识——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就决定了作文中选材的“初选——复选——精选”的多次循环。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精筛细选。
四、指导学生结构成文
指导学生结构成文即指导学生围绕確定的中心将选择的材料组织成篇。首先,应引导学生根据文体的特点和表现中心的需要,选择好文章的结构方式,如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等;安排好材料的先后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考虑好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等。只有坚持布局谋篇的训练,才能达到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其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是重视学生的文字基础训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断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为“结构成文”打好基础。二是要求学生在“结构成文”中语言要规范、连贯,力求把文章写通。这是把文章写好的前提。因为写通是写好的基础,只有写通顺了,才能要求写好。三是在“结构成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综合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正确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力求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感人。
再次,在“结构成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遣词造句融入自己的情感,做到褒贬分明,使学生的爱憎感情流露在字里行间。
总之,我个人认为,在新课改下,初中作文教学应遵循“积累素材——提炼主题——选择材料——结构成文”的教学过程,注重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才能不断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积累素材结构指导提炼鲜明立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指导学生提炼主题、指导学生选择材料、指导学生结构成文等几个环节。笔者认为,在新课改下,初中作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在这几个环节上的方法指导。
一、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即指导学生平时获取储备作文需要的原始材料。有的学生写作时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提笔就头痛,原因就是平时获取储备的素材少。素材是作文的基础,没有素材,写作就无从入手。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平时搜集素材的习惯,指导学生搜集素材的方法。引导学生留意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观察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一方面,加强阅读教学,指导学生阅读课外健康读物、中外名著名篇等,从中获取素材。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储备信息,作文时才能输出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游览观赏等途径,指导学生了解周围人们的言谈举止、性格特点、生活习惯、思想意识、人际关系;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特征、生长发育过程、生活习性,以及植物的形态、生长期、作用、用途;探索天象地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形成原因等,从而获取素材。
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整理、储备素材的习惯,指导学生通过写日记、做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所获取的素材,并进行储备,以备作文中“立意”的依据、“选材”的源泉。要求学生积累素材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二、指导学生提炼主题
指导学生提炼主题即指导学生“立意”,也就是指导学生提炼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一定的中心,传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立意”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分析占有的素材是“立意”的开始。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占有的素材进行认真分析,从中发现所蕴含的思想性,为“立意”寻找依据,确定方向。一定的药方医治一定的疾病,而具有相同思想性的材料组合起来才能表现一定的中心。
归纳素材是“立意”的中间环节。指导学生对素材的归纳,发现其本质的东西,把素材具备的质加以概括,才能汇聚为点,从而表现其主题。这就好比“聚焦镜”一样,通过它把各点汇聚成焦点。
对材料的抽象化是“立意”阶段的完成。指导学生在分析、归纳素材的基础上,将其得到的本质东西加以熔炼,进而提炼出鲜明正确的中心。在抽象的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舍其偶然、取其必然,挖掘深刻的主旨,最后达到“中心”的确定。
教师在指导学生“立意”过程中,要求确定的中心具有集中性、鲜明性、正确性。中心集中才能表现深刻、透彻。中心鲜明,一是要突出明确,克服模糊性,使人一读就能把握,不至于像猜谜一样捉摸不透;二是态度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要明确。中心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教师在指导学生提炼主题的作文教学中,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使其在“立意”过程中体现出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批判。对素材的分析、归纳、抽象都离不开思维活动,因此,教师要抓住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选择材料
中心对“选材”具有统领作用。首先,中心决定选材的方向。离开了中心,“选材”就无从入手。中心是内容,材料是形式,材料为中心服务。其次,中心决定“选材”的内容。中心决定材料的取舍,材料不在其多,而在其精。因此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对材料进行精筛细选。再次,中心决定“选材”的主次。材料与中心的关系有大小疏密之分,联系紧密的则最能表现中心,宜多选,应详写;反之,宜少选,应略写。
“选材”过程中,文体对“选材”也有制约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与之相切合的材料。记叙文主要涉及人、事、景;说明文侧重于事物及事理;议论文强调的是道理与实例。
“选材”还要求具有典型性。学生积累的素材是广泛的,不能机械的罗列材料,堆积材料,而应选择其中代表性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事、景、物、理作为写作材料。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素材进行分析、比较、权衡,从而使之优劣自现,轻重了然。
“选材”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而要经过认识——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就决定了作文中选材的“初选——复选——精选”的多次循环。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精筛细选。
四、指导学生结构成文
指导学生结构成文即指导学生围绕確定的中心将选择的材料组织成篇。首先,应引导学生根据文体的特点和表现中心的需要,选择好文章的结构方式,如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等;安排好材料的先后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考虑好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等。只有坚持布局谋篇的训练,才能达到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其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是重视学生的文字基础训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断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为“结构成文”打好基础。二是要求学生在“结构成文”中语言要规范、连贯,力求把文章写通。这是把文章写好的前提。因为写通是写好的基础,只有写通顺了,才能要求写好。三是在“结构成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综合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正确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力求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感人。
再次,在“结构成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遣词造句融入自己的情感,做到褒贬分明,使学生的爱憎感情流露在字里行间。
总之,我个人认为,在新课改下,初中作文教学应遵循“积累素材——提炼主题——选择材料——结构成文”的教学过程,注重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才能不断提高作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