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座城市的深情回望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明,一座充满春天气息的城市,一座花开四季不败的城市,一座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一座多文化兼容并蓄的城市。她是“春之城”,不仅有着春天的浪漫和温暖,更有着多元文化性格的融合与大气。春秋战国时期的庄蹻入滇,使昆明这座城市,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兼容并包的习性。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碰撞,使昆明的文化积淀既独特,又丰厚。多数时候,她宠辱不惊、从容淡定,然而也会有诸如护国首义、滇缅远征这样石破天惊的壮举。昆明,实在是一座说不完的城……
  一首传唱至今的昆明童谣是这样描述昆明的:“四边高,中间平,样子仿个盆。昆明坝子大,很早就有城。要问盖城哩事,说也说不成。谷昌城,苴兰城,有多大,咋个开门?拓东城,鄯阐城,在哪点儿,住些哪样人?轱辘团转问过来,整清脉络有点儿神……”“整清脉络有点儿神”,描绘一座城市确实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
  要走进一座城市的岁月深处,去认识一座城市的文化性格,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阅读名篇,借助名家眼光来读城。庆幸的是,一本由著名文艺评论家冉隆中先生主编,汇聚了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汪曾祺、冰心等名家眼光,和吴然、雷平阳等现今仍活跃在昆明文坛的云南本土作家笔触的散文选集——《昆明的眼睛》,于2011年10月面世,这是昆明的福气,更是热爱昆明的人的福气。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在为此书作序中写道:“据我所知,虽然名家写昆明的作品不少,却从来没有一个严谨的选本,即便专业工作者,也难以完整地找到这些作品,更何况普通读者。所以,选编这样一本书,让人一册在手,就可以欣赏到近现代以来抒写昆明的许多名篇佳作,实在是一桩值得去做的好事。在我看来,文学的意义在于记录了这个时代,并向人们传递作家对生活的认识、思考、理解和判断。《昆明的眼睛》里,不同时期的作家,看到的昆明也是不同的。但总的来说,他们表达了对昆明独特的历史文化之美、高原风光之美、民族风情之美和都市时尚之美的发现和赞叹,颂扬了昆明城市文化的精神内涵。”
  《昆明的眼睛》全书入选作品时间跨度为近一个世纪,从“岁月之忆”“联大之光”“军旅之痕”“漱玉之音”“彩云之恋”“大地之思”六个不同专题角度,展现不同身份作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昆明城市个性和文化特征的诠释和解读,通过名家名作的眼睛,看到昆明的“特别之处”,呈现出昆明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城市魅力。
  无论是李广田“你不要乱跑,静下来,你看那一望无际的花……”对昆明花潮的欣喜热爱,还是汪曾祺“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苍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对昆明的雨的深情想念;无论是冰心“天是蔚蓝的,山是碧青的,湖是湛绿的,花是绯红的。空气里永远充满着活跃的青春气息”的芬芳回忆,还是林徽因 “昆明永远那样美,不论是晴天还是下雨”的寂静赞叹;无论是杨朔“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的《茶花赋》,还是吴然“红嘴鸥总在冬天飞来,用欢快的鸣叫,赞美昆明的温暖;用银亮的飞翔,擦拭瓷器般的蓝天……它带给昆明人多少美好的感情啊”的《那只红嘴鸥》,昆明始终被寄寓了一种回眸的深情和一份沉甸甸的感激,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从浩如烟海的各种文献中采英集萃”而成的《昆明的眼睛》,细细读之,尽是前辈大家们穿越历史带给我们的熟悉与感动;慢慢品之,更使人感到作家们热爱昆明、欣赏昆明的无限温情。“昆明的街名,多半美雅。金马碧鸡等用不着说了,就是靛花巷附近的玉龙堆,先生坡,也都令人欣喜。”“昆明的树多且绿,而且树上时有松鼠跳动!入眼浓绿,使人心静,我时时立在楼上远望,老觉得昆明静秀可喜;其实呢,街上的车马并不比别处少。”“山土是红的,草木深绿,绿色盖不住的地方露出几块红来,显出一些什么深厚的力量,教昆明城外到处使人感到一种有力的静美。”(老舍《滇行短记》)“初来昆明的人,往往不到三天,便学会了‘是喽嘛’这句话。这见出‘是喽嘛’在昆明,也许在云南罢,是一句普遍流行的应诺语。别地方的应诺语也很多,像‘是喽嘛’这样普遍流行的似乎少有,所以引起初来的人的趣味。”(朱自清《是喽嘛》)“还有特具地方性的跑马节,是在云南昆明附近乡下跑马山下举行的。这种聚集了近百里内四乡群众的盛会,到时百货云集,百艺毕呈,对于外乡人更加开眼。不仅引人兴趣,也能长人见闻。”(沈从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三七年全面抗战展开后,昆明也经受了一场不小的变动。最突出的是西南联大的成立:忽然间从沿海城市疏散来成千上万的青年学子和他们的老师们,顿时冲破了这城市的沉寂。”“我们都是从烽火中逃出来的。对于昆明这个大后方,大都怀着感激之情。”“当时,常见名教授们上街买菜。归途一手提着条活鱼或青菜,一边还畅谈着学术心得或国家大事。”(萧乾《昆明偶忆》)
  这些璀璨美妙如精灵般的文字,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给我们以精神的滋养和思想的启迪。在建设新昆明的今天,我们是否更应该回望那些温情的目光,回望那些深藏的人文精神和那些让人感动的爱与美?更加注重提高昆明文化的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和创新力?正如仇和副书记在《序》中所言:致力于把昆明打造成为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品质春城,成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世界休闲宜居之都和国际著名的“春城夏都、避暑胜地”。
其他文献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迅速组织研究力量,对桥头堡建设的内外环境、基础条件和主要内容、工作重点、政策措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配合中
期刊
《云南发展研究》分综合研究、州市研究、调研报告三大块,对云南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管理小组2010年期间的项目成果进行了收集整理,可以全面和深度地了解云南的发展情况。  综合研究部分是对云南总体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研究的成果,首篇即是综合发展处的《“十二五”云南发展的10个重大问题》课题,旨在为“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提供研究思路,内容包括发展环境、发展战略、经济发展速度、转变发展方式、产业培育、对内对
期刊
入刊理由:红塔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历史。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掀开新的发展历史起点上,红塔集团如何对行业发展形势加以科学预判,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战略规划调整,如何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核心品牌,如何在现有的成绩上超前谋划、主动求变,实现跨越发展,为国家、为云南社会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带着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本文以红塔的力量、红塔的抉择、红塔的升华、红塔的底蕴及红塔的目光等五个篇章对此进
期刊
入刊理由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是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欠发达的区域。如何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无论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必须面对和要想办法解决的现实问题。  战略起源于战争,是对战争的谋划与指挥的艺术,中西方都有系统的研究,并形成了许多不朽的军
期刊
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家的情怀可谓厚重。低头思故乡的那一黯然垂首,思念的除了广袤田野中的碧树清波,还有黄昏冉冉升腾的炊烟,揭开锅盖时扑面而来的温暖蒸汽,绕梁嬉戏盈盈的笑语,内心笃实身体放松的姿态,而所有的情丝,都盛放在那或华丽或简陋的“家”里。住所,是中国人对家最直观的印象,不管豪华还是简陋,似乎只要有那能遮风避雨的三尺屋檐,纵是再多辛苦也得以安宁和甘愿。住所,已是一个家能成其为家的基本条件。  在过
期刊
入刊理由  迪庆是一块美妙神奇而充满诗意梦幻般的土壤,它是英国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和民国女官员刘曼卿笔下的“世外桃源”,若干年后,当它的真面目得以完整示人的时候,人们才感叹世外桃源的真实存在。多年来,迪庆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把全州的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出台扶持政策,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强化宣传推介,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这方土地也越发地显出魅力和风采。  “
期刊
《文学自由谈》自2008年第一期开始,以“调查”的专栏方式,连续推出了著名文艺评论家冉隆中先生的系列批评文章,这些文章被看做是文学批评新方式的有益探索。冉隆中自己将其冠之为“田野调查式的批评”。  在三迤大地历时数年的文学调查中,冉隆中始终保持着一种身体和目光都向下的姿态,尽其所能地接近基层、底层那些被遮蔽和被掩埋的文学个案,关注那些处境卑微的文学“小人物”,将他们的坚持和坚守,他们的挣扎和煎熬,
期刊
尽管出现种种变故,我们都不能否认供销合作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中国城乡经济的繁荣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供销合作社,很难想象中国在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前的数十年间,中国经济流通该如何推进。60年,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经历了由辉煌到低谷,由复苏到崛起的风雨历程。这其间既有体制机制转变中的彷徨阵痛,更有突出重围谋求发展中的不渝之志。  栉风沐雨六十年,云南供销合作工作从破茧而出到风华正茂,从
期刊
《云南决策咨询研究(2010-2011)》是云南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管理小组对2010至2011年期间,其项目成果的挑选展示,内容包括咨询报告、代拟稿、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数十篇,涉及法制建设、民族事业、教育制度、“三农”工作等方方面面,是对云南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和文件的系统解读和背景剖析。  通过本书,可以看到一项决策从意见征集、咨询研究到最终出台的全过程,可以深刻了解其背后的综合因素和内涵。
期刊
2012年6月10日,第20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第5届南亚国家商品展胜利闭幕,各项外经贸成交额累计超过8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云南作为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桥头堡作用突显,不断向区域经济重要的商务合作平台发展,向成为西南区域经济国际化门户迈进,续写区域经济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2012年6月6日上午9时,在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礼炮声中,人们用热烈的掌声和激昂豪迈的心情迎来了第20届中国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