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预设——预设情景,预设问题,预设学情到生成——学生在学习中生成知识,生成问题。生成(养成)学习方法,学习理念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 预设性 生成性 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应该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多年来初中数学教学最突出的问题还是耗时多,效率低。课堂教学经常处于“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师授生受”的状态,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辛苦,学生痛苦。这种状况的延续既不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也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向。因此,笔者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年多的实践和研究,构建了初中数学预设性与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活”起来,以教师的创新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预设性与生成性课堂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使学生不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有了不断学习的兴趣,从而使自身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笔者现所授的课程是八年级(1)班和八年级(8)班的数学课,从七年级起就有针对性地逐步对学生采用预设性和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极大地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
一、设境导入——预设与生成的前提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做好铺垫,创设好情境,引导好学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事例、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A.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和他们产生共鸣。B.借助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有用资源,产生直观感受。比如,在学习《你的判断对吗》,为了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有些结论光靠观察来判断是不准确的,要靠严格的推理,数学离不开说理。从学生的热门话题:刘谦入手,奇妙的魔术给我带来的一次次视觉的震撼。学生对此非常痴迷,这正是切入课题最好的素材。接着用在网上收集的有趣的错觉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亲身体会到“自己的眼睛欺骗了自己”,学生一边惊叹世界的神奇,一边对今天要学的内容充满了神往。整个课堂生动、有趣,学生体会非常深刻。同时激发了他们浓郁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C.设计有趣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学生课堂生活。
二、互动交流——预设与生成的途径
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促进。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制造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可以从封闭的“复习铺垫”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真实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首先,当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会油然而生。在问题解决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得到激发,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主动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因此,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为师生积极有效互动提供了思维涌动的源动力。其次,为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留有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个学生有可能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认识水平和智慧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只不过在这些方案之间可能存在着差异,而这恰恰能使学生的各种基础性“资源生成”得以实现。因此,不同学生所生成的“基础性资源”为师生有效互动提供了丰富的“互动性资源”。为了调动学生全面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急于讲解知识,而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型和内容,运用互动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知识的活动,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三、资源生成——预设与生成的主体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热情趋于高涨,教师因势利导,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过程,为了推进教学,促进“过程生成”,首先,教师要有渴望意料之外情况发生的放开心态,有了这种放开的心态,教师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人”有深层次的关注;其次,教师对课堂信息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努力倾听和捕捉课堂中生成的学生资源;第三,教师要对学生的信息及时进行分类处理,并作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向着“育人”目标实现的方向不断调整和形成新的教学方案。这样,才有可能使教学的过程不断地得到生成和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又可能会动态生成出许多新资源:包括新的问题、新的认识、新的方案等等,需要通过教师的倾听和捕捉、点拨和组织,使师生向着有效高质量的目标发展。例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这个難点时,教师可选择这样的方法:手拿一张一百元的新版人民币,提问:把它换成5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换成1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依次换成5元,2元,1元的人民币,各可得几张?换得的张数y与面值x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呢?这样的举例,因为学生对这样的情景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并且非常的熟悉,也非常的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利于课堂的预设与生成,从而激发了他们的认知兴趣和积极情感,再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水到渠成。
四、提升感悟——预设与生成的关键
课堂教学过程绝对不是依靠学生的单向活动就可以自发地推进,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推进者”角色作用的主动发挥,就不可能有高质量和有效的互动,学生就可能变成一盘散沙,教学也将失去意义。因此,教师的回应反馈将直接影响课堂的进展,是课堂教学过程能否往更深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回应反馈无效,教师和学生就会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没有任何进展;回应反馈有效,学生又会生成出许多新资源,教师再回应反馈……这样就能使课堂教学过程不断地往前推进。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教师作出相应的回应反馈:第一,当个别学生资源对于全班学生有价值时,要启发全班学生进行思考和体验;第二,当不同学生对知识有所领悟,并产生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见解时,尽管这种见解有时还比较稚嫩,教师都需要及时地进行疏理并加以提炼和提升;第三,当课堂中有学生出现说不明道不清或者无法准确表达的情况时,这正是学生思维含糊不清、甚至混乱的具体表现。学生的“模糊”恰恰说明他们有想法,说明他们有发展的需要。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从模糊提升到清晰,这一提升也正是教师需要发挥的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学生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和验证,注重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巩固运用——预设与生成的升华
依据目标,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的发展。使学生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下课前5-10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课堂检测,老师可以在行间走动抽改,可以让学生互批等多种形式反馈。老师对这节课的效果很快就掌握了,学生也通过随堂测验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总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和学生们没有虚度这一年多的时间,而我也没有在课余时间增加学生的负担,学生们轻松地学到了学习的方法,也更好地掌握了知识。现在一进课堂,学生们就会主动开始学习,会主动提出问题,而能解决问题的同学也会主动答疑,甚至很多学生主动站到讲台上解答疑问,讲解习题归纳总结学习内容。这样的教与学也取得良好的成绩,在七年级期终测试中,全班及格率100%,平均分82.7分。这些成绩的取得只是一个起点,今后我将继续沿着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前行,迎接更大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董银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豪华.精心预设,生成完美[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5期
[3] 盛德荣.解决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J].新课程(中).2011年02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 预设性 生成性 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应该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多年来初中数学教学最突出的问题还是耗时多,效率低。课堂教学经常处于“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师授生受”的状态,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辛苦,学生痛苦。这种状况的延续既不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也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向。因此,笔者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年多的实践和研究,构建了初中数学预设性与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活”起来,以教师的创新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预设性与生成性课堂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使学生不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有了不断学习的兴趣,从而使自身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笔者现所授的课程是八年级(1)班和八年级(8)班的数学课,从七年级起就有针对性地逐步对学生采用预设性和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极大地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
一、设境导入——预设与生成的前提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做好铺垫,创设好情境,引导好学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事例、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A.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和他们产生共鸣。B.借助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有用资源,产生直观感受。比如,在学习《你的判断对吗》,为了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有些结论光靠观察来判断是不准确的,要靠严格的推理,数学离不开说理。从学生的热门话题:刘谦入手,奇妙的魔术给我带来的一次次视觉的震撼。学生对此非常痴迷,这正是切入课题最好的素材。接着用在网上收集的有趣的错觉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亲身体会到“自己的眼睛欺骗了自己”,学生一边惊叹世界的神奇,一边对今天要学的内容充满了神往。整个课堂生动、有趣,学生体会非常深刻。同时激发了他们浓郁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C.设计有趣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学生课堂生活。
二、互动交流——预设与生成的途径
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促进。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制造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可以从封闭的“复习铺垫”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真实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首先,当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会油然而生。在问题解决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得到激发,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主动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因此,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为师生积极有效互动提供了思维涌动的源动力。其次,为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留有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个学生有可能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认识水平和智慧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只不过在这些方案之间可能存在着差异,而这恰恰能使学生的各种基础性“资源生成”得以实现。因此,不同学生所生成的“基础性资源”为师生有效互动提供了丰富的“互动性资源”。为了调动学生全面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急于讲解知识,而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型和内容,运用互动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知识的活动,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三、资源生成——预设与生成的主体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热情趋于高涨,教师因势利导,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过程,为了推进教学,促进“过程生成”,首先,教师要有渴望意料之外情况发生的放开心态,有了这种放开的心态,教师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人”有深层次的关注;其次,教师对课堂信息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努力倾听和捕捉课堂中生成的学生资源;第三,教师要对学生的信息及时进行分类处理,并作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向着“育人”目标实现的方向不断调整和形成新的教学方案。这样,才有可能使教学的过程不断地得到生成和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又可能会动态生成出许多新资源:包括新的问题、新的认识、新的方案等等,需要通过教师的倾听和捕捉、点拨和组织,使师生向着有效高质量的目标发展。例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这个難点时,教师可选择这样的方法:手拿一张一百元的新版人民币,提问:把它换成5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换成1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依次换成5元,2元,1元的人民币,各可得几张?换得的张数y与面值x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呢?这样的举例,因为学生对这样的情景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并且非常的熟悉,也非常的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利于课堂的预设与生成,从而激发了他们的认知兴趣和积极情感,再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水到渠成。
四、提升感悟——预设与生成的关键
课堂教学过程绝对不是依靠学生的单向活动就可以自发地推进,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推进者”角色作用的主动发挥,就不可能有高质量和有效的互动,学生就可能变成一盘散沙,教学也将失去意义。因此,教师的回应反馈将直接影响课堂的进展,是课堂教学过程能否往更深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回应反馈无效,教师和学生就会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没有任何进展;回应反馈有效,学生又会生成出许多新资源,教师再回应反馈……这样就能使课堂教学过程不断地往前推进。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教师作出相应的回应反馈:第一,当个别学生资源对于全班学生有价值时,要启发全班学生进行思考和体验;第二,当不同学生对知识有所领悟,并产生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见解时,尽管这种见解有时还比较稚嫩,教师都需要及时地进行疏理并加以提炼和提升;第三,当课堂中有学生出现说不明道不清或者无法准确表达的情况时,这正是学生思维含糊不清、甚至混乱的具体表现。学生的“模糊”恰恰说明他们有想法,说明他们有发展的需要。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从模糊提升到清晰,这一提升也正是教师需要发挥的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学生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和验证,注重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巩固运用——预设与生成的升华
依据目标,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的发展。使学生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下课前5-10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课堂检测,老师可以在行间走动抽改,可以让学生互批等多种形式反馈。老师对这节课的效果很快就掌握了,学生也通过随堂测验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总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和学生们没有虚度这一年多的时间,而我也没有在课余时间增加学生的负担,学生们轻松地学到了学习的方法,也更好地掌握了知识。现在一进课堂,学生们就会主动开始学习,会主动提出问题,而能解决问题的同学也会主动答疑,甚至很多学生主动站到讲台上解答疑问,讲解习题归纳总结学习内容。这样的教与学也取得良好的成绩,在七年级期终测试中,全班及格率100%,平均分82.7分。这些成绩的取得只是一个起点,今后我将继续沿着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前行,迎接更大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董银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豪华.精心预设,生成完美[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5期
[3] 盛德荣.解决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J].新课程(中).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