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别墅的民工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NG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现在的楼盘空置率惊人,晴翠园小区就是一个实例。这是一个高档别墅区,坐落着上百栋房子,房子虽已全部售出,可是因为周边的配套设施跟不上来,入住的人寥寥无几。17号别墅的业主名叫张蕾,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十年前她购入了这套别墅,可也一直没有居住过,于是就引发出一桩奇怪的事来。
  这天中午,张蕾到晴翠园小区附近办事,忽然想起小区里的空房子来,就顺便走进去看看。张蕾走进小区,只见里面杂草丛生,道路坑洼不平,看来物业的人早已疏于管理了。张蕾走到自家的别墅前,却意外地发现草坪被修剪得整整齐齐,院子里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她拿出钥匙打开大门走进屋,吃惊地发现当初简单装修过的屋子还像新的一样,窗明几净,地板也一尘不染。张蕾觉得不可思议,心想,家中除了自己只有母亲,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便,从没来过这座房子,更不可能偷偷过来打理了。蓦地,张蕾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屋里一定有外来者非法闯入了!
  想到这里,张蕾立刻紧张起来,她开始满屋寻找,可是,楼上楼下全找了一遍,也没看到人影。正在疑惑,突然,她隐约地听到地下室传来说话声,张蕾一愣,忙走到地下室门口,往里一瞧,只见光线暗淡的地下室里,摆着床和桌椅等几件简陋的家具。此时,床上有个男的正在酣睡,旁边有个女人守着一个小孩读书,看起来是很温馨的一家人。
  张蕾再也忍不住,冲进去喝问道:“你们是谁,为什么在这屋里?”
  那女人看了看张蕾,却反问道:“你又是谁,怎么来了这里?”
  张蕾严厉地道:“我是这座房子的主人!”
  那女人听了,一下子慌张起来,忙摇醒床上的男人,叫道:“老赵,不好了,业主来啦!”床上那个叫老赵的男人闻言,一下子翻身起了床,望着怒气冲冲的张蕾,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原来老赵是乡下人,三年前带着家人来到城里打工,平时也做点小生意,因为赚钱少,一直没钱租好点的房子。有一天,老赵路过晴翠园附近,看到有个老乡从小区里走了出来,老赵很惊讶,问他怎么租得起这样高档的房子。老乡得意地对老赵说:“谁出钱去租呀?这小区里有大把的空房,那些房主一年都来不了一次,你挑座房子把门窗撬开,搬进去住就是了。”
  老赵听完又惊又喜,他观察了好几天,发现小区里面居住的业主确实很少,倒是有好几户住着来路不明的流浪者。于是老赵就选择了位置相对较偏的17号别墅,带着老婆孩子搬了进去。他们不敢住楼上的房间,只住了没有安装水电的毛坯地下室,没有电就用蜡烛照明,用水就到小区附近的公厕去提。刚开始老赵一家人还忐忑不安,可一直过了两年都不见业主现身,于是就习以为常,竟把别墅当成自己的家了。
  张蕾听到这里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房子被人鸠占鹊巢两年了,自己竟然还蒙在鼓里一无所知。她看老赵像是老实人,又觉得他们一家子在城里生活也不容易,想了想,决定不报警,只是让他们快点搬走。没想到老赵却满脸讨好地对张蕾道:“我们都住两年了,能不能再让我们住两个月,就两个月。孩子在小区附近上幼儿园,等到放假了,我们马上搬走。”那女人也满脸堆笑地道:“没有弄脏你的屋子,也没有动过任何物品,还把屋里屋外都收拾了一番。我们在这里对你来说没什么损害,求你宽容我们再住几天吧。”
  张蕾一听,不由满心怒火,心想这对夫妻可真是得寸进尺,虽然他们住在这里对自己确实没什么损害,可这房子是自己辛苦赚钱买来的,这些人不打招呼就白白住了这么久,想想心里都堵得慌。于是她不容分说,坚决要求老赵立刻搬家离开。老赵见无法通融,也不再说什么了,与妻子一起收拾起来。最后他们叫来一辆三轮车,把一屋子杂七杂八的东西全拉走了。
  老赵一家搬走后,张蕾想了想,觉得房子还是有人住着好,一来可以打扫整理,保持清洁,二来可以防止像老赵这种人卷土重来。于是张蕾决定把房子租出去,她打印了几张广告贴在小区大门口,上面写着:晴翠园17号,月租3000元,并在下面留了自己的手机号码。
  晚上张蕾回到家,忽然看到母亲换了一只新的手机,她愣了一下,忙问母亲旧手机哪里去了。母亲回答说不小心摔坏了,刚巧白天上街,看到路边有人摆了个摊,可以用旧手机换新手机,于是就换了一只。最后母亲还喜滋滋地道:“我拿着换来的新手机到店里去问了一下,人家告诉我手机质量很好,是正规产品,今天可真是走运。”
  张蕾听到这里却有些着急,忙问母亲:“那只旧手机上面挂着的小佛像,你取下来没有?”母亲摇摇头说:“绳子系得太牢,费了好大劲也取不下来,我听你说过是玻璃做的,反正值不了几个钱,就连同手机一起给那摊贩了。”
  张蕾闻言,心里暗暗叫苦不迭,她叹口气,对母亲道:“那不是玻璃做的,是我从云南买回来的翡翠,花了一万元,能保佑平安的。我怕你埋怨太贵,不肯随身用,才对你撒了谎。”
  母亲闻言,顿时心疼不已,埋怨张蕾不该瞒她。张蕾想了想道:“我们换的是手机,翡翠只是附加的饰物,可以要回来的,只要找到那个换手机的贩子就好办了。”母亲道:“可他是在街上摆流动摊位的,没生意就走了,我们上哪里找他去?”
  张蕾听了也有点丧气,就问母亲有没有其他线索。母亲想了想,忽然兴奋起来,忙翻找出一张名片给张蕾看,说小贩在上面留了地址,说如果手机有任何问题,可以上门找他。张蕾心想这下可有希望了,她把名片拿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地址:晴翠园17号。张蕾傻了眼,忙问母亲:“那个手机贩子是不是四十来岁、身边还跟着一个女人?”母亲忙点头。
  没想到世上竟有这样巧的事,张蕾沮丧地对母亲道:“这个手机贩叫老赵,原来是住在我的房子里,可今天白天我已经把他赶跑了,这个地址没用了。”接着就把事情的经过跟母亲说了一遍。
  母亲听完,不住地埋怨张蕾:“你早不去晚不去,怎么偏偏今天就去了?他们都住两年了,你就让他们多住几天,等找到房子再搬又有什么关系?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那样的话,咱们现在也不用四处去找人了。”张蕾听了,心里也别提有多后悔了。
  第二天,母亲到昨天换手机的地方去,果然没有看到老赵。张蕾劝母亲算了,城市这么大,不知老赵现在去了哪条街,而且,说不定这老赵早看出佛像是翡翠的,故意贪便宜拿了去,岂有再现身的道理?母亲想想,也只得放弃了。
  几天后,张蕾正在公司处理事务,忽然手机响了,一个男的声音传来,问她是不是有房子要出租。张蕾听着声音有些耳熟,回想了一下,突然激动起来,对方竟然是老赵!张蕾心里窃喜,终于发现老赵的踪影了,可她又很困惑,不知老赵怎么会返回来租自己的房子,于是她不动声色地问老赵有没有看清房价,是不是真心想租住。
  电话那头老赵长叹了口气,道:“我本来是租不起的,可前几天买下了别人一只挂着佛像的手机。我本以为这佛像就是个小玩意儿,没想到一个做玉石生意的老乡看到了,说这佛像是上好的翡翠做的,值不少钱呢。我想还给卖主,可实在记不清是在什么地方买的。我想,名片上留了你房子的地址,对方发现后一定会根据地址找上门来,所以……所以我想再租你的房子住一段时间……”
  张蕾听着听着,忽然感到眼睛有些湿润,最后她对老赵说:“明天八点你到小区门口来,房子我一定租给你。”
  第二天,张蕾来到小区门口,不一会儿老赵果然也来了。张蕾把别墅的钥匙交给他,老赵接过,然后递给她一叠钞票,说是这个月的房租3000元。张蕾并没有接钱,她对老赵说:“你把租金看错了吧?”老赵一愣,以为房租又加了,急忙往墙上的广告看去,却发现上面写着:晴翠园17号,月租3元。
  (摘自《故事会》)
其他文献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偶然读到清人蒋士铨的这首《岁暮到家》,一下子,我的神经针刺般地疼痛。  母亲四十岁时有了我。母亲六十岁时我离家在外求学。  青葱般的岁月里,尽管装满同伴的欢声笑语,不同的课堂内,见识着多彩的知识。但是,这一切都难以排遣远离故土亲人的孤单。想家的日子,家书就是我最亲近的温暖。对我来说,家书就是一条纽带
期刊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隧道,如果生命可以重来,如果岁月的年轮像春夏秋冬一样绽放奇迹,我一定会不负这春天的厚爱,我将自己短暂的一生献给这一片深情的土地。  那一年,我还没有念完中学,就独自一个人从粤北山区的穷山沟里到了繁华的广州,那时的愿望单纯而又简单,就是要赚钱将来给自己家里盖一座漂亮的房子,然后娶一个心仪的女孩做自己的老婆。刚到广州的时候,人生地不熟,也不懂广州话与人交流起来总显得困难。那时就住在同学
期刊
一家三口进门时,院子已经被打扫干净了,地上清晰的扫帚痕记录着母亲的早起。怕把院子弄脏,父亲一定又是四点钟起来放羊,等我们到家时,二十多只可爱的山羊已被赶进圈内,安静地反刍青草的香味。  在我和弟弟的强烈要求下,终于不再养猪了,猪圈里养了羊。我看见秫秸盖顶木栅栏围成的简陋羊圈已经趴架了,秫秸裸露着牙齿,跟竹门相互攀比,表明已经服役多年。或许是我属羊的缘故,我喜欢羊,尤其是山羊。每次到家,我都会去“拜
期刊
数十年的“文革”反思缠扰成了折磨刘伯勤的心结,一声道歉暗含几多辛酸。  刘伯勤头发斑白,但尚未年暮。他今年61岁,退休前任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6月,这位当年的红卫兵登在媒体上的道歉广告,引起舆论沸腾,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在广告中,刘伯勤向在“文革”中受到自己批斗、抄家和骚扰的众多师生、邻里道歉。他在广告中说,“垂老之年沉痛反思,虽有‘文革’大环境裹挟之因,个人作恶之责,亦不可泯。”  道歉广告受
期刊
南方和北方在饮食方面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北方人将一日三餐吃的都叫“饭”,南方人只把米饭叫“饭”;北方人的主食主要以面为主,南方人则以米饭为主。南方人每餐都要吃青菜,可对于北方人来说,有没有都无所谓。因此,对于许多漂泊在南方的定西人来说,能够吃上一碗香喷喷、热乎乎的面,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有年春节没有回家,我们几个定西的哥们凑到一起上一家面馆吃面。饭间,一位哥们有感而发:“好想吃一碗家乡的浆水面。”
期刊
我们是替朋友的太太去上坟的。  朋友坐轮椅,到了墓园的大门口,汽车便不能开进去,我得先将朋友的轮椅从车厢内拖出来,打开,再用力将他移上椅子,然后慢慢地推着他。他的膝上放着一大束血红的玫瑰花,一边讲着闲话,一边往露斯的墓穴走去。  那时荷西在奈及利亚工作,我一个人住在岛上。  我的朋友尼哥拉斯死了妻子,每隔两星期便要我开车带了他去放花。我也很喜欢去墓园,好似郊游一般。  那是一个很大的墓园,名字叫做
期刊
这虽是8年前的旧事,那年,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就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就回了一趟老家,作短期的小住。  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圈潮潮地红起来。近了母亲身边,觉得母亲很矮小,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是一个色调。多少年了,故乡仍是那种逼人的质朴;但我心里很温暖,便觉得,自己差不多
期刊
母亲年岁渐高,让她一个人住在老家,实在不放心。年前,好说歹说,将母亲从遥远的家乡接来和我们一起住。母亲一辈子住在乡下,很少出门,既不识字,普通话也不会讲。和我们住到一起后,母亲原本开朗的性格,反而变闷了。我知道,她这是不习惯,太寂寞。以前住在老家乡下,东家串串,西家聊聊,一天就快乐地过去了。现在,住在楼上,周围的邻居一个也不认识,整天锁在家里,就跟坐牢似的。只有晚上我们下班回家了,母亲才能和我们讲
期刊
看《感动中国》直播,老兵高秉涵的故事让人垂泪。“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穿人肺腑,但更让我感慨的却是他分到的那两勺泥土,一勺被他收藏,一勺冲了七壶水喝下。对于离乡远行的人而言,故里的泥土有神奇的魅力。即使你离家万里,长大之后的每一寸人性,都通达着小时候的每一寸物性。我的家乡虽属沂蒙山区,离海也近,但我所有的记忆全是土地,土便深入骨髓,成为摆脱不掉的秉性。  我初来昆明求学时,邻居奶奶说出
期刊
第十四章  那茬“地瓜小孩”出生时,家长去公社落户口,可以领到一丈六尺五寸布票、两斤豆油。生了双胞胎的可以获得加倍的奖励。家长们看着那些金黄色的豆油,捻着散发出油墨香气的布票,一个个眼睛潮湿,心怀感激。还是新社会好啊!生了孩子还给东西,我母亲说:国家缺人呢,国家等着用人呢,国家珍贵人呢。  人民群众心怀感激的同时,都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多生孩子,报答国家的恩情。公社粮库保管员肖上唇的老婆——也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