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请老乡上门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less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年岁渐高,让她一个人住在老家,实在不放心。年前,好说歹说,将母亲从遥远的家乡接来和我们一起住。母亲一辈子住在乡下,很少出门,既不识字,普通话也不会讲。和我们住到一起后,母亲原本开朗的性格,反而变闷了。我知道,她这是不习惯,太寂寞。以前住在老家乡下,东家串串,西家聊聊,一天就快乐地过去了。现在,住在楼上,周围的邻居一个也不认识,整天锁在家里,就跟坐牢似的。只有晚上我们下班回家了,母亲才能和我们讲讲话。
  那天,家里的空调出了毛病,维修部答应派人上门维修。放下电话,我赶回家。打开家门,只见母亲正和一个陌生小伙子坐在客厅,开心地聊着什么。见我回来,母亲指着陌生人,兴奋地对我说:“还有这么巧的事,你找来的维修工,竟然是俺们的小同乡呢!”陌生人站起来说:“空调没什么大问题,已经修好了。”一口很浓的乡音。我诧异地看着他。一问,还真是老乡,来城里打工已经好几年了。他的家,离我家的老宅,只有十几公里远。母亲硬要留小伙子在家中吃饭,小伙子推辞还有别人家的空调要修理,母亲只好作罢,便拿了两只苹果,硬塞给小伙子。
  这天,母亲显得很开心。我没想到,一个偶然遇到的同乡,一句浓浓的乡音,竟让母亲如此激动,如此开怀。
  于是我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我知道,在这座城市,有不少从家乡来的打工者,他们分散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有的在企业里上班,有的自己开着小吃店,有的是送水工,有的是维修工,有帮人搬家拉货的,也有沿街叫卖的水果小贩。离开家乡已经二十多年了,说实话,以前我真的没怎么留意他们,只是偶然从他们的口音中,猜想他们可能来自我的故乡。因为母亲的缘故,我忽然发现,他们的口音是这么熟悉而亲切。
  几天之后,我在一家家政公司偶然遇到一个水管工,一问,是老乡。想起家中的下水道不是很通畅,我请他有空的时候,上门帮忙疏通一下。“一定得你亲自去哦”,我再三叮嘱他。
  再后来,碰到给办公室送桶装水的年轻人,一问,又是老乡。我让他给我家里也送一桶,也叮嘱他:“一定得你亲自送哦。”
  过了一阵,在路上遇到踩着三轮车卖盆景的,搭讪之下,知道又遇上老乡了。我买下了两个盆景,又给他加了点钱,请他帮我送上门……
  这样,每隔十天半月,就会有一个操着一口乡音的人,去敲我家的门。我会提前打电话回家,告诉母亲,等一会,有人敲门……
  我知道,我的老母亲,她会早早地沏好凉茶,让他们喝个够。她会惊讶地发现,来的又是老乡。于是,她会唠唠叨叨地和他们讲个不停,于是,家中到处都是软侬的乡音。临别,她还会用浓浓的家乡话叮嘱他们:常来走走,看看俺这老婆子哦!
  (摘自《新民晚报》)
其他文献
当年林老师说,多年他乡成故乡,想来这话是没错的。  故乡,则是心头的一座坟。人走到哪,背负到哪。  有那么一天,当孩子们问我故乡在哪里时,我希望我能跟他们说:故乡就在你们心头。  “他乡故乡”——2007年采访台湾知名闽南语歌曲制作人林垂立老师,这个概念第一次明确无误的在我头脑里打下印记。  转眼四年过去,我又成了一名地域概念上的他乡人。在草木葱茏、满城装扮鲜花的西安,我和林老师一家相逢。只不过这
期刊
这句话本应该这么说:没有失去过故乡的人是不幸的。但仔细想一想,觉得这样说也有道理。  没有离开过故乡,没有感受到故乡带来的多重滋味,跟没有故乡又有什么两样呢?  身在故乡,日子久了,你就会觉得故乡是枷锁,是牢笼,是火焰山,是沼泽,是魔鬼放在心上的一块巨石,是用火都烧不断的一根草绳,是每个失眠的夜晚一分一秒数着过的挣扎。这时的远方,则是音乐,是舞蹈,是天堂,是仙境,是沙滩,是海浪,是清风,是明月,是
期刊
她拖一只大红箱子回来过年了。那箱子比她本人小不了多少。她穿一件黑蓝的旧外套,是为了抵御火车上的脏。她是一个瘦小的人儿。那只箱子在下火车时被列车员弄断了拉手,所以更难对付了,她还不让我们去接她。一进家门,放下大箱子,她笑嘻嘻地给我和她妈一人发了一张百元钞票,不知道是啥意思,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我说哪有给长辈发压岁钱的道理,她也不理,径自在屋子里转开圈子。这就是她的快乐。  她没有毕业就开始在北京打工了
期刊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偶然读到清人蒋士铨的这首《岁暮到家》,一下子,我的神经针刺般地疼痛。  母亲四十岁时有了我。母亲六十岁时我离家在外求学。  青葱般的岁月里,尽管装满同伴的欢声笑语,不同的课堂内,见识着多彩的知识。但是,这一切都难以排遣远离故土亲人的孤单。想家的日子,家书就是我最亲近的温暖。对我来说,家书就是一条纽带
期刊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隧道,如果生命可以重来,如果岁月的年轮像春夏秋冬一样绽放奇迹,我一定会不负这春天的厚爱,我将自己短暂的一生献给这一片深情的土地。  那一年,我还没有念完中学,就独自一个人从粤北山区的穷山沟里到了繁华的广州,那时的愿望单纯而又简单,就是要赚钱将来给自己家里盖一座漂亮的房子,然后娶一个心仪的女孩做自己的老婆。刚到广州的时候,人生地不熟,也不懂广州话与人交流起来总显得困难。那时就住在同学
期刊
一家三口进门时,院子已经被打扫干净了,地上清晰的扫帚痕记录着母亲的早起。怕把院子弄脏,父亲一定又是四点钟起来放羊,等我们到家时,二十多只可爱的山羊已被赶进圈内,安静地反刍青草的香味。  在我和弟弟的强烈要求下,终于不再养猪了,猪圈里养了羊。我看见秫秸盖顶木栅栏围成的简陋羊圈已经趴架了,秫秸裸露着牙齿,跟竹门相互攀比,表明已经服役多年。或许是我属羊的缘故,我喜欢羊,尤其是山羊。每次到家,我都会去“拜
期刊
数十年的“文革”反思缠扰成了折磨刘伯勤的心结,一声道歉暗含几多辛酸。  刘伯勤头发斑白,但尚未年暮。他今年61岁,退休前任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6月,这位当年的红卫兵登在媒体上的道歉广告,引起舆论沸腾,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在广告中,刘伯勤向在“文革”中受到自己批斗、抄家和骚扰的众多师生、邻里道歉。他在广告中说,“垂老之年沉痛反思,虽有‘文革’大环境裹挟之因,个人作恶之责,亦不可泯。”  道歉广告受
期刊
南方和北方在饮食方面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北方人将一日三餐吃的都叫“饭”,南方人只把米饭叫“饭”;北方人的主食主要以面为主,南方人则以米饭为主。南方人每餐都要吃青菜,可对于北方人来说,有没有都无所谓。因此,对于许多漂泊在南方的定西人来说,能够吃上一碗香喷喷、热乎乎的面,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有年春节没有回家,我们几个定西的哥们凑到一起上一家面馆吃面。饭间,一位哥们有感而发:“好想吃一碗家乡的浆水面。”
期刊
我们是替朋友的太太去上坟的。  朋友坐轮椅,到了墓园的大门口,汽车便不能开进去,我得先将朋友的轮椅从车厢内拖出来,打开,再用力将他移上椅子,然后慢慢地推着他。他的膝上放着一大束血红的玫瑰花,一边讲着闲话,一边往露斯的墓穴走去。  那时荷西在奈及利亚工作,我一个人住在岛上。  我的朋友尼哥拉斯死了妻子,每隔两星期便要我开车带了他去放花。我也很喜欢去墓园,好似郊游一般。  那是一个很大的墓园,名字叫做
期刊
这虽是8年前的旧事,那年,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就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就回了一趟老家,作短期的小住。  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圈潮潮地红起来。近了母亲身边,觉得母亲很矮小,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是一个色调。多少年了,故乡仍是那种逼人的质朴;但我心里很温暖,便觉得,自己差不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