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fu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秀山花灯被列入第一批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自从秀山花灯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对秀山当地的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与其他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艰难情况一样,如今秀山花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也出现了许多较为严峻的问题。作者前往秀山个别花灯村寨,在对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情况进行田野調查后,撰以此文,以期让更多人了解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现状,进而为秀山更好地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块招牌提出相应的措施,呼吁更多的人重视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秀山花灯
  1 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在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之前,术语与用词上出现过几次明显变化,其中有民俗(folklore)、非物质遗产(non-physical heritage)、民间创作(cultural tradition and folklore)、口头遗产(oral heritage)、口头和非物质遗产(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类总称性术语,也有在“代表作”申报条例和申报书编写指南中解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基本类型的“文化表达形式”(cultural expressive forms)和“文化空间”(cultural space)。
  1.1 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断代
  作为一项传统民俗,我们发现秀山花灯的传承情况十分不乐观,一大批技艺精湛的民间花灯老艺人相继辞世,一些民间花灯班由于后继无人已走到尽头。因秀山地处武陵山区,是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经济落后的地区,故许多年轻人为了生计纷纷外出打工。笔者在兰桥进行田野考察时,当时的新院子花灯班是在秀山地区属于花灯班传承较好的,所在村寨花灯氛围也较浓,但还是主要以60岁左右的老人担当“丑角”与“旦角”。在花灯表演的过程中,到现场的年轻人也不多,甚至对一些中年人的采访发现,他们也是对秀山花灯一知半解。根据花灯班的老人介绍,原来每逢佳节之日,人们往往通过跳花灯来欢庆佳节,但如今这种传统习俗越来越淡化。传承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优秀花灯曲目和舞蹈动作失传。正月间也难见到那走村串寨跳花灯的花灯班了,这些现状与秀山作为民间艺术花灯歌舞之乡这一美誉不相称。在对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海洋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彭兴茂的采访中,彭兴茂老人告诉我们,现在政府以小学为依托,小学的课间操皆采用传统花灯戏与现代健身操相结合的方式,以期让孩子们从小培养“花灯意识”。但他反映效果依然不是很理想,许多学生因后来学业压力也纷纷放弃了对花灯戏的传承。当谈论到以后传承计划时,老民间艺人纷纷表示,如今传统花灯不受重视,再加上现代审美的冲击,传统花灯很难吸引到年轻人的兴趣。有的年轻人虽跟着老艺人学习过花灯戏,但随着成家立业后的经济压力、家庭压力也选择了放弃,这也是人之常情,勉强不来。
  1.2 现代艺术对传统花灯的冲击
  相对于现代艺术,秀山的传统花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是导致花灯传承情况不乐观的原因之一。在消费时代与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原有的花灯班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纷纷改换了花灯表演的方式。笔者前往秀山田野考察期间,正值当地举办2019年秀山迎新晚会,舞台上的秀山花灯已经没有了传统花灯的特点,取而代之的是华丽的舞美效果,且聚声音、影像、互动于一身,背景影像绚丽多彩,表演者演出服装色彩斑斓,为适应舞台,“团团”的表演形式从传统的二人舞已改为四人、八人甚至二十人左右。作为国家级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花灯有非常浓厚的传统气息、深厚的祭祀文化以及宗教色彩,从启灯到送灯整个过程中,各种仪式纷繁复杂,表演道具讲究,舞蹈动作和唱词内涵丰富。许多花灯舞蹈表演形式对表演者的基本功要求极为苛刻,如高台花灯表演过程中,需要表演者背对方桌一跃而上,这些需要长期以往地不断练习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但在现代艺术文化与审美的冲击下,舞台上的秀山花灯舍弃了这一部分,而是通过灯光与舞美效果来进行替代,给观众以视觉震撼的同时放弃了传统花灯原始的魅力所在。
  2 拟对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出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对秀山花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加大保护力度已经十分紧迫了。笔者就根据前往秀山田野调查的经历对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保护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以期让秀山花灯这一秀山当地的招牌永葆活力。
  其一,通过政府机制加大对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府应对对秀山花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起到带头作用,应对秀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通过走访、记录、建档等形式对秀山地区花灯传承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将散布于民间的各花班和艺人等汇总成系统的档案,以便更好地管理。另外,政府带头组织专家对秀山花灯开展一系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研究,对秀山花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制订一系列科学的具体措施,专门组建保护花灯的领导班子,细化责任分工,健全花灯传承机制,以条例的形式将花灯传承正式化。政府需进一步大力宣传秀山花灯,使更多的游客或本地人了解花灯,使秀山花灯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通过网络数字媒体加大对秀山花灯的宣传力度,在广大青少年人群中加大秀山花灯的人文历史宣传,培养当地青少年乡土文化概念,开设相关花灯文化的课程及比赛,培养青少年对秀山花灯艺术的兴趣。
  其二,现代舞台艺术与民间传统艺术并存发展。在对秀山花灯进行舞台表演加工形式的同时,也不可忽略民间传统花灯的发展。特别是在对民间传统花灯舞台艺术“改造”的过程中,不应该全盘抛弃,而是保留其精华的一部分,充分反映秀山当地百姓长期以往的生活、生产方式,通过舞台这一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秀山花灯的历史文化以及当地居民的社会风貌。扶持个别花灯传承情况较好的村寨,邀请舞蹈、音乐等专业人才对民间艺人进行专业培训,在保留其民俗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让传统秀山花灯适应当前艺术潮流、审美价值取向。在宣传过程中,让旅客和当地居民既欣赏到现代舞美形式下秀山花灯的风采,也了解到民间传统花灯的历史文化,从而提升秀山花灯的文化内涵,使更多的人了解秀山花灯的特点与魅力。
  3 结语
  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是费孝通先生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秀山花灯是秀山土家族、苗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武陵山区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精神价值。秀山花灯背后所蕴含的渝东南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秀山当地居民位于封闭的武陵山区,在传统的农耕社会,处于自然经济的状态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这样的地域文化深深植根于秀山花灯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中,其内容多是体现秀山人民勤劳、善良、好客的性格。秀山花灯代表的是秀山人民的民族精神,是秀山地区各个民族之间不断交流、融合下的产物。进一步对秀山花灯进行传承和保护,不仅可以加快当地的经济建设,提升文化内涵,更能增进当地民族感情,进而增加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笔者在对秀山花灯传承情况进行田野考察后,兹作该文,以期对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进一步发展能有所脾益。
  参考文献
  [1]赵心宪.社会转型期民俗类国家级非遗的管理问题——有关秀山花灯个案的学术思考[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1).
  [2]赵心宪.科学认识秀山花灯传承保护的分类难题[N].中国民族报,2017-09-15.
  [3]陈兴贵,王美.重庆秀山花灯的产业化形态、问题与发展对策[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6(10).
  [4]赵心宪.重庆秀山花灯传承保护十年学术研究的回顾——兼及中国花灯本体反思个案[J].民族学刊,2016(2).
  [5]崔鸿飞.关于秀山花灯艺术起源的文化解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其他文献
摘 要:在1987年对唐代皇家寺院法门寺遗址的寺塔地宫进行考古发掘时,出土了上千件高等级的文物,鎏金铜浮屠是其中之一。从现有研究资料来看,对鎏金铜浮屠的研究多局限于描述层面,对其独特造型和深层意蕴之间的微妙联系尚未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文章以文物实体的独特造型(鎏金铜浮屠踏步呈极为罕见的拱形)为突破口,结合文献资料对文物独特造型与其深层意蕴之间的关系做出论证,即文物造型与其意蕴之间具有互释关系。具体
期刊
摘 要:软玉首饰作为一种特殊的首饰,既具有工艺美术的特征,又与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息息相关。软玉首饰自身演进的过程,具有独特的发展脉络和运行轨迹。文章根据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社会意识的更迭,说明影响软玉首饰发展的三大动因,装饰功能、宗教功能和政治功能,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程,揭示软玉首饰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魅力。  关键词:软玉;首饰;装饰功能;宗教功能;政治功能  软玉为透闪石质玉,色泽光洁柔美,
期刊
摘 要:中国纹章瓷(Chinese Armorial Porcelain)作为瓷器中带有定制色彩的特殊种类瓷器,一直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素材。文章试图通过对纹章瓷中纹章的解读来追溯当时定制此类瓷器的西方家族。  关键词:纹章;纹章瓷  纹章,12世纪诞生于战场上,主要是为了识别因披挂甲胄而无法辨认的骑士,认为纹章是贵族专利的普遍观点就来源于此。然而,从13世纪起,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遵守纹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回顾历史文明进程,思考、探索前进方向的重要场所;是发掘、传承和保护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场地;是对社会全体成员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博物馆的科学管理和有效运作是保证博物馆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对博物馆未来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即将建成开放的南京城墙博物馆为例,从健全管理制度、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及建立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期刊
摘 要:预防性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环境的监测与评估是第一步,长时间持续监测是基础,科学评估与研究是手段,通过评估分析,预测发展趋势,能更好地对博物馆后期的文物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以碑林博物馆第一展室为例,对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全年的温湿度、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全年温度为-2.30℃~38℃,波动范围为40.3℃,年平均温度为17.5℃;相对湿度为13.4%~92.5
期刊
摘 要:当那些曾经“穷天下之力”“尽天下之财”而完成的浩大恢宏的古代工程只剩下一片废墟时,当那些曾经在大洋上劈波踏浪、耀武扬威的古代舰队消失得无影无踪时,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且极易破碎的瓷器,却依然如故闪烁着中世纪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光辉。文章通过鉴赏一对乾隆款粉彩花卉蝙蝠双龙耳衔环描金连体红釉包袱瓶,以期让大家了解中国瓷器的魅力。  关键词:清乾隆;粉彩;包袱瓶  1 中国瓷器发展简略  中国是瓷器的
期刊
摘 要:油画属于一种绘画方式,博物馆要想对其艺术魅力予以更好的展现,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就必须确保馆藏油画能够维持在健康的状态。如何运用科学知识与技术来对馆藏油画进行科学维护,延长其寿命,并让其能够完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是博物馆人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博物馆;油画;保管;保护  现阶段,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大量拥有极高价值的油画作品被博物馆收藏。但在油画收藏、保管与展示的过程中,
期刊
摘 要:山西寿阳竹马戏是流传于罕山一带的一种融高跷、竹马、武打、戏剧于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发展,逐渐成熟。文章结合之前对山西寿阳竹马戏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的研究、有关寿阳竹马戏的文献记录以及一些报道,发掘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现实价值,推动其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寿阳竹马戏;发展历程;艺术特色;保护与传承  1 山西寿阳竹马戏的发展历程  “竹马”一词最早在《后汉书·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地区的记忆,包含着一个民族、地区的智慧。文章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为例,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措施与案例,说明产业化模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产业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当今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
期刊
摘 要: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于1997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承担着传播伟人事迹、弘扬爱国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近几年来,纪念馆着力打造集宣传、教育、研究、休闲于一体的新型爱国主义基地,助力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民素质。文章从人才队伍建设、藏品内涵挖掘、宣教形式创新、服务触角延伸四个方面来阐述纪念馆在基地建设提升与拓展方面的经验总结,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为名人纪念馆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