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词教学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诗词,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语言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与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注重诗词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诗词的含义之后,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诗词中描述的内容进行想象,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初中诗词教学的价值与意义进行分析,并就“以趣入境”教学模式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提高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语文教师;以趣入境
新课改以来,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已经摒弃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并开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仍有部分教师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对语文产生厌恶、抵触的情绪,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1]。作为初中教学的重点内容,诗词学习历来让学生最为头疼,主要原因在于某些诗词的表达方式、具体含义与现代有着较大的差别,词句过于晦涩,而学生不仅需要理解诗词的具体含义,还应对其进行背诵,因此,学生容易产生反感,语文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时,更容易感受到學生对语文学习的消极情绪。但从艺术的角度而言,诗词语言虽简短精炼,却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一首诗一首词,都是一幅画[2]。而教师想让学生看到这幅美丽的画,则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让其能感受到诗词的独特魅力。
一、高度还原情境,引起兴趣
初中时期,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开发,因此,其对与传统表述方式相差甚大的诗词不会产生太大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想法、观念以及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引导,以改变其对诗词的看法与态度[3]。而还原情境是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今的科技如此发达,大部分初中教师都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播放视频、PPT的形式来还原诗文描写的环境,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将学生带入诗文描写的情境当中。
如在学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上课,这首诗本身对景物的描写相对较多,通过播放时视频的方式对诗句中景物进行还原,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有关这首诗的视频,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到钱塘湖早春的景象,寺庙、湖水、燕子、绿杨……教师一边播放频频一边进行讲解,并让视频贯穿本次教学的始终,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其能走进作者所描述的意境当中,感受春天的气息。通过此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们能对诗句中提及的景象有更深的印象,从而体会到作者当时对钱塘湖早春的喜悦与热爱之情。
二、联系相关背景,加深理解
在进行诗词教学过程中,部分古诗词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诗词中的用语与现今学生的日常用语具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学生在开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常不知所云,难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愈畏愈难,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对诗词产生厌恶的情绪[4]。为改变学生对诗词的消极情绪,体会到诗词中隐藏的丰富情感内涵,教师应向学生详细讲述当时的写作背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如在学习到曹操的《观沧海》时,教师可提前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了解诗词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如“你对曹操有哪些了解,是通过什么渠道进行了解的?”“你觉得曹操是个怎样的人?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等等。通过提问,大致了解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随后,教师再详细讲述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们了解当时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登上碣石山时是何等意气风发,秋风萧瑟之际,作者当时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面对草木、大海、山岛等景象,作者的感慨油然而生,教师通过对当时的背景以及写作环境进行描述,让学生想象当时曹操站在山上一览大好河山的情景,感受作者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三、讲述时代背景,引起共鸣
古诗词的主要特点为言简意赅,常见的表达方式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言在此但意却在别处,看似简短的几句诗词却包罗万象,隐含着极为丰富的情感内涵。一般而言,古诗词本文就比较晦涩,尤其是一些咏史诗,如学生不对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解,则难以理解诗词中隐藏的深意,更难以与作者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进行诗词解析以及背景讲述,能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并拉近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学习杜甫的《石壕吏》时,教师可先进行课前预习,详细了解作者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写作的原因以及写作时的心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提问学生几个问题,如“你对杜甫有何了解,读过他哪些诗?”“你觉得杜甫作者有何特点?”等等。随后,教师再向学生们讲述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当时的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叛乱,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才出现吏卒深夜捉人的情形,作者当时被贬,赴任所经之处,民不聊生,哀鸿遍野。通过此种方式,能引起学生强烈的震动,体会到残暴的封建统治下,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随后,可让学生课后查阅有关“安史之乱”的历史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诗文的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语: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所有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诗词均是精挑细选的,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与教育意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对诗词的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实行“以趣入境”教学模式,通过向学生讲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或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对诗文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与认识,并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诗词的兴趣与热情,促进其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燕.以情致趣——中学语文教育之我见[J].文理导航,2015(02):22-23.
[2]陈胜.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设计——以趣入境知诗意[J].教育,2016(30):92-93.
[3]韩继洪.以趣入境,走进诗意——以初中语文的诗词教学为例[J].考试周刊,2015(61):25-26.
[4]于迎春,闫婷婷.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怎样以趣入境[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7(05)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龙德中学 236842)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语文教师;以趣入境
新课改以来,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已经摒弃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并开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仍有部分教师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对语文产生厌恶、抵触的情绪,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1]。作为初中教学的重点内容,诗词学习历来让学生最为头疼,主要原因在于某些诗词的表达方式、具体含义与现代有着较大的差别,词句过于晦涩,而学生不仅需要理解诗词的具体含义,还应对其进行背诵,因此,学生容易产生反感,语文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时,更容易感受到學生对语文学习的消极情绪。但从艺术的角度而言,诗词语言虽简短精炼,却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一首诗一首词,都是一幅画[2]。而教师想让学生看到这幅美丽的画,则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让其能感受到诗词的独特魅力。
一、高度还原情境,引起兴趣
初中时期,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开发,因此,其对与传统表述方式相差甚大的诗词不会产生太大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想法、观念以及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引导,以改变其对诗词的看法与态度[3]。而还原情境是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今的科技如此发达,大部分初中教师都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播放视频、PPT的形式来还原诗文描写的环境,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将学生带入诗文描写的情境当中。
如在学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上课,这首诗本身对景物的描写相对较多,通过播放时视频的方式对诗句中景物进行还原,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有关这首诗的视频,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到钱塘湖早春的景象,寺庙、湖水、燕子、绿杨……教师一边播放频频一边进行讲解,并让视频贯穿本次教学的始终,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其能走进作者所描述的意境当中,感受春天的气息。通过此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们能对诗句中提及的景象有更深的印象,从而体会到作者当时对钱塘湖早春的喜悦与热爱之情。
二、联系相关背景,加深理解
在进行诗词教学过程中,部分古诗词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诗词中的用语与现今学生的日常用语具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学生在开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常不知所云,难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愈畏愈难,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对诗词产生厌恶的情绪[4]。为改变学生对诗词的消极情绪,体会到诗词中隐藏的丰富情感内涵,教师应向学生详细讲述当时的写作背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如在学习到曹操的《观沧海》时,教师可提前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了解诗词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如“你对曹操有哪些了解,是通过什么渠道进行了解的?”“你觉得曹操是个怎样的人?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等等。通过提问,大致了解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随后,教师再详细讲述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们了解当时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登上碣石山时是何等意气风发,秋风萧瑟之际,作者当时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面对草木、大海、山岛等景象,作者的感慨油然而生,教师通过对当时的背景以及写作环境进行描述,让学生想象当时曹操站在山上一览大好河山的情景,感受作者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三、讲述时代背景,引起共鸣
古诗词的主要特点为言简意赅,常见的表达方式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言在此但意却在别处,看似简短的几句诗词却包罗万象,隐含着极为丰富的情感内涵。一般而言,古诗词本文就比较晦涩,尤其是一些咏史诗,如学生不对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解,则难以理解诗词中隐藏的深意,更难以与作者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进行诗词解析以及背景讲述,能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并拉近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学习杜甫的《石壕吏》时,教师可先进行课前预习,详细了解作者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写作的原因以及写作时的心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提问学生几个问题,如“你对杜甫有何了解,读过他哪些诗?”“你觉得杜甫作者有何特点?”等等。随后,教师再向学生们讲述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当时的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叛乱,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才出现吏卒深夜捉人的情形,作者当时被贬,赴任所经之处,民不聊生,哀鸿遍野。通过此种方式,能引起学生强烈的震动,体会到残暴的封建统治下,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随后,可让学生课后查阅有关“安史之乱”的历史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诗文的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语: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所有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诗词均是精挑细选的,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与教育意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对诗词的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实行“以趣入境”教学模式,通过向学生讲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或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对诗文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与认识,并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诗词的兴趣与热情,促进其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燕.以情致趣——中学语文教育之我见[J].文理导航,2015(02):22-23.
[2]陈胜.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设计——以趣入境知诗意[J].教育,2016(30):92-93.
[3]韩继洪.以趣入境,走进诗意——以初中语文的诗词教学为例[J].考试周刊,2015(61):25-26.
[4]于迎春,闫婷婷.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怎样以趣入境[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7(05)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龙德中学 236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