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无忌《莎士比亚抒情诗》中形合意合的动态—功能对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组织特点,决定了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转换过程的特殊性,也为英汉翻译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规律性。著名翻译家柳无忌,翻译过很多英文诗歌,例如拜伦的《哀希腊》和《去国行》及莎士比亚的《凯撒大将》等。重庆大时代书局于1942年出版了柳无忌翻译的《莎士比亚抒情诗》,英文名为Selected Lyrics From Shakespeare and Others,书中选取了25位作家的作品。下面以《莎士比亚抒情诗》为个案,研究英汉形合意合区别对柳无忌英汉翻译实践的影响。
  关键词:柳无忌;《莎士比亚抒情诗》;形合;意合;动态对等
  作者简介:康冉(1990-),女,汉族,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1
  根据动态及功能对等原则,译者应该在目的语中最大程度地使形合意合从形式和功能上得以体现,实现理想的等效。有以下几种情况:形式和功能均得以保留;功能保留,形式改变;保留功能,改变形式。
  1、关系词及连接词
  英语作为形态型语言,注重形式完整,衔接手段重要且呈显性化。英语句子几乎少不了关系词和连接词,汉语则少用甚至不用这类词。
  W. Shakespeare的诗歌“It was a Lover and His Lass”中的诗句“That O’er the green cornfield did pass”中的that是引导主语从句的连词。这句诗歌对应的汉译为“踟蹰于油绿的田埂”。可见,连词that在汉译过程中被省略了。B.Jonson的诗歌“To Celia”中的诗句“But thou thereon didst only breathe And sent’st it back to me;”一句被译为“但只盼你轻嘘上气息温暖,将它带给我由我收拾”。汉译中将前一句诗歌的连词but体现出来,但未将连词and体现出来。上述例句中,连词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连接成分,缺少则句子结构不完整。但是,在译文中,连接词可以隐去,按照汉语的内在隐含逻辑行文,也可以准确地表达原意。上述例句中,连词and,but, that及关系副词where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连接成分,缺少则句子结构不完整。但是,在译文中,这些连接词可以隐去,句子按照汉语的内在隐含逻辑行文,也可以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柳译保留了内容,牺牲了部分形式,实现了动态对等。
  2、介词
  介词对于英语句子构成甚为重要。一般后面有名词、代词、短语或从句做宾语,基本作用是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关系。汉译时必须有所隐藏或省略,变为汉语句子的成分,化入汉语译文中。
  例如柳无忌在其译著《莎士比亚时代抒情诗》中,将Sir P. Sidney的诗歌“His Lover’s Cruelty”中的前两行“With how sad steps, O moon, thou climb’st the skies! How sulently, and with how wan a face!”译为“好这般愁闷地,月儿,你步上天!怎样的沉默,竟如是容颜憔悴!”原诗中的介词with,在汉译中被省略了。类似地,柳无忌将E. Spenser诗歌“Goledn Tresses”中的末尾两句“Fondness it were for any, being free, To covet fetters, though they golden be.”翻译为“这总是大愚大蠢,既是自由人,还要希求镣铐,虽是黄金造成。”原诗中的介词to,在汉译过程中被省略了。柳无忌在其汉译过程中保留了内容,牺牲了形式,实现了动态对等。
  3、其他衔接手段
  英语常常综合使用各种形态变化,包括词缀变化,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形态变化及其保持前后一致的关系等等。这些形式在汉语当中尽皆隐去,常常会以汉语动词的形式出现。因为汉语动词丰富,且没有词形变化。
  以下诗句选自《莎士比亚时代抒情诗》。Sir P.Sidney的诗歌“A Ditty”中的“My true—love hath my heart, and I have his”被译为“我的情郎呀有我的心儿,他的我也藏有不渝”。汉译中未体现动词have的形态变化及主谓前后保持一致的关系。W. Shakespeaer的诗歌“Dirge of Love”中的诗句“My shroud of white, stuck all with yew, O prepare it! My part of death, no one so true Did share it.”被译为“我的雪白的尸衣,插遍了扁栢,哎,为预备着!我黯然长逝了,没有人真实地为我挽吊着。”汉译中未将作为替补词的it翻译出来。柳无忌通过将英语的显性衔接方式转换为隐性连贯,使译文摆脱翻译腔,成为流畅的汉语文本。保留了内容,牺牲了形式,实现了动态对等。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结语: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消除这一语言差异,对于提高语际转换的效率及质量有重要意义。著名翻译家柳无忌在其英汉互译翻译实践中实现动态—功能对等中有很多可取之处,成功地寻求到完美的切合点。
其他文献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当中,近义词的辨析成为语言学习的一大难点.基于CCL语料库,针对近义词“永远”、“永远”,本文从近义词分布的语域,节点词的高频搭配词,通过观察检索
摘 要:数字“三”和数字“四”在汉语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进入“V三V四”模式之后就具有了贬义色彩,分析造成贬义特征的原因。而且“V三V四”的意义不断虚化,形成构式。在它不断使用过程中,整合度越来越高,形成主观性。  关键词:文化内涵;语义虚化;词汇化  作者简介:刘凡(1993.4-),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在读本科生;梁然(1994.6-),女,汉族,
让我们再把这些让人闻之色变的“童谣”引述一下:rn  现在学生真糟糕,rn  爱哭爱笑还爱闹,rn  天天上课都迟到,rn  迟到也不喊报告。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
摘 要:藏语与汉语一样,其拥有着共同的源头——汉藏语系。在距今6年前,古汉语与古藏语独立分离,各自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语言,受到了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历经了几十个世纪的发展,藏语的变化相对于汉语要更小,但是这两种语言历史时期的特征都保留在不同的方言当中。其中,汉语与藏语的数词的就拥有同源的关系,其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现文章从汉语与藏语的读音、基数词、序数词、分数、小数
作者简介:邓姗姗(1991.9-),女,汉族,陕西省安康市人,大学本科学历,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语言文学(汉语应用写作)。  [中图分类号]:H1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1  公文与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主题,但二者却存在一些差异。如何在写作活动中准确把握?文章从内涵上、来源上、表达上、数量上四个方面做了比较分析。 
该文叙述了等值线计算机图形处理的一种方法。它采用划分四边形网格,并在网格边搜索和线性插值的方法求得等值点,避免了拟合空间曲面和求解方程等繁杂的数学过程;它直接采用叶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