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别叫我‘汽车’或是‘几只轮子’,我是奈特工业2000号。”是谁如此霸气?看来我们得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那部热门美剧——《霹雳游侠》,里面有辆几乎每个人都曾梦想得到的车——基特。它会讲话、会思考,当然也会真正的无人驾驶。
人们总是展开无穷的想象,希望我们的汽车能够更加全面和智能。
问世一百多年的汽车行业,正面临着新一代技术的冲击。冲击不仅来自于新能源技术,更来自于日新月异的人机互动。
掘金无人驾驶
早在1939年的纽约世博会上,通用汽车就在“未来奇观”展馆中展示了一款电动无人驾驶汽车,它由镶嵌在道路上的闭合电路提供动力,并可以用无线电进行控制。现在看来,尽管技术了无新意,但这毕竟是展示了无人驾驶的概念。
时至今日,无人驾驶走向市场,似乎渐行渐近。
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计划从2010年开始,算是这一行业的先行者。目前,它的无人驾驶汽车已在美国数州获得了上路测试许可。近日,谷歌更是传出消息,要建立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的士系统,客户定好上下车地点和时间,无人驾驶车辆会在预定时间内接送。
此外,谷歌也在积极地寻找“战友”,有消息称,德国汽车零配件商大陆集团已接近同意与谷歌和IBM达成合作,就共同开发无人驾驶汽车系统组建联盟。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曾表示谷歌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无人驾驶汽车推向市场。
电动汽车Tesla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与生活方式, Tesla公司总裁Elon Musk不久前又将目光投向了目前大热的无人驾驶汽车领域,扬言三年内推出无人驾驶汽车。此前,他还在上面发布了“英雄帖”,表示任何对Tesla这个项目有兴趣的工程师都可以通过邮箱联系他们。据介绍,未来Tesla的产品Model S中都将使用这个无人驾驶技术。
一个是互联网巨擘,一个是电动汽车新秀,这场盛宴又怎能缺了传统汽车厂商?
包括通用、奔驰、宝马、大众、奥迪、沃尔沃、日产等在内的多个著名汽车企业都进行了无人驾驶测试实验,期望在未来10年内实现无人驾驶车辆量产。第一款量产的无人驾驶车最终出自哪个品牌旗下,各厂家似乎也是暗自较劲,势在必得。
今年1月,丰田雷克萨斯在CES(消费电子展)上展出了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6月,沃尔沃集团宣布,将在2014年量产全球第一辆自动驾驶技术汽车;8月,日产表示,将在2020年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奔驰也计划于2020年量产上市……甚至连国内的厂商都不甘落后,比亚迪在此前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正在跟北京理工大学一起做无人驾驶的研发,“很快就能看到从北京开到深圳的无人驾驶汽车”。众车企都在为未来“画饼”。
非但如此,国外知名打车服务Uber表示自己将从谷歌购买 2500 辆无人驾驶汽车。按照双方达成的合作协议,Uber会将自己的运输服务数据共享给谷歌使用,后者则希望能够通过此举进一步优化无人驾驶汽车的路径算法。看来无人驾驶叫车服务也应声而起。
有人期待,有人唱衰
无人驾驶汽车靠谱吗?
谈笑有导航,往来皆智能。对于不会开车的人来说,无人驾驶莫过于天大的福音,终于可以实现开车梦。而且,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人为的交通事故,其中大部分是由司机疲劳、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而对于无人驾驶汽车,计算机接手驾驶员则可以有效避免司机由于行为异常引发的事故。此外,无人驾驶汽车的反应灵敏度也大大优于人类司机。当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时,机器的反应速度可以达到40毫秒,而人类最快也要500毫秒。
谷歌方面不止一次地强调过其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并表示,人工控制汽车的效率相对低下,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更好地利用道路,减少停车场的大小。因为它们能够比人类更加精准地停到车位上,并且能有效减少由于人为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和道路拥堵。而且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也发布报告指出,无人驾驶汽车通过精密的通信传感器,更为安全高效。无人驾驶汽车各行其道,既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也可增加行车效率。
科幻作家刘慈欣曾说到,无人驾驶时代,你将很难再在路面上看到交警,甚至路面红绿灯、路标等也将基于无人驾驶统一控制平台实现电子化,从而节省了公共交通支出。
IEEE甚至大胆预测,到2040年,全球上路的汽车总量中,75%将会是无人驾驶汽车。
好处颇多,但走向普适还必须迈过几道槛。
买一辆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多少钱?谷歌从未回答过这个问题。但有估算称,每一辆谷歌试验车的成本超过30万美元,这意味着它的成本超过了法拉利,难免让人望而却步。故如此价位恐令其难以普及。而成本过高也是无人驾驶汽车普遍存在的问题。
无人驾驶汽车并不存在多少技术障碍,真正的问题在于配套的保险责任与监管措施。有行业咨询师指出:“行业共识是,无人驾驶汽车将在2020年上市,但仍然存在重大障碍。这些障碍并非技术问题。现今的计算能力和软件意味着高端图像处理和传感器融合技术已经做好的生产准备,真正需要再推向市场前解决得是责任和立法。”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责任由谁来负?是汽车制造商还是无人驾驶系统供应商?或者是负责交通维护的政府机构?
更有看法是,消费者不会买账。美国TE公司近日公布了一项关于无人驾驶汽车的调查结果。据对1000名美国成年人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消费者尚未接受无人驾驶汽车理念。看来消费者还是不愿放弃汽车控制权。
总的来说,前景乐观局限大,走向商业化还需时日。但这个时间到底有多漫长,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大面积推广,什么时候才能规模化?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答案。
智慧的终点
事实上,无人驾驶汽车也仅仅是未来智能汽车的一部分。智能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车联网、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的融合。智能汽车考验的不仅仅是汽车工程师的智慧,更是IT产业新的博弈道场,开启移动物联网的新蓝海。
也许未来的汽车产业,一辆车所能承载的智慧绝不亚于《霹雳游侠》中的基特。你再也不用费力去考取驾照,只要将一切交给电脑就可以顺利到达目的地,整个行程还会享受到汽车“体贴”的服务,当然可能还会有想象不到的先进之处。
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的话,那么汽车真的就不能再叫做“汽车”了,我们还是应该回归它最本质的翻译Auto——自动车或者该起个新名字了。
人们总是展开无穷的想象,希望我们的汽车能够更加全面和智能。
问世一百多年的汽车行业,正面临着新一代技术的冲击。冲击不仅来自于新能源技术,更来自于日新月异的人机互动。
掘金无人驾驶
早在1939年的纽约世博会上,通用汽车就在“未来奇观”展馆中展示了一款电动无人驾驶汽车,它由镶嵌在道路上的闭合电路提供动力,并可以用无线电进行控制。现在看来,尽管技术了无新意,但这毕竟是展示了无人驾驶的概念。
时至今日,无人驾驶走向市场,似乎渐行渐近。
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计划从2010年开始,算是这一行业的先行者。目前,它的无人驾驶汽车已在美国数州获得了上路测试许可。近日,谷歌更是传出消息,要建立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的士系统,客户定好上下车地点和时间,无人驾驶车辆会在预定时间内接送。
此外,谷歌也在积极地寻找“战友”,有消息称,德国汽车零配件商大陆集团已接近同意与谷歌和IBM达成合作,就共同开发无人驾驶汽车系统组建联盟。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曾表示谷歌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无人驾驶汽车推向市场。
电动汽车Tesla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与生活方式, Tesla公司总裁Elon Musk不久前又将目光投向了目前大热的无人驾驶汽车领域,扬言三年内推出无人驾驶汽车。此前,他还在上面发布了“英雄帖”,表示任何对Tesla这个项目有兴趣的工程师都可以通过邮箱联系他们。据介绍,未来Tesla的产品Model S中都将使用这个无人驾驶技术。
一个是互联网巨擘,一个是电动汽车新秀,这场盛宴又怎能缺了传统汽车厂商?
包括通用、奔驰、宝马、大众、奥迪、沃尔沃、日产等在内的多个著名汽车企业都进行了无人驾驶测试实验,期望在未来10年内实现无人驾驶车辆量产。第一款量产的无人驾驶车最终出自哪个品牌旗下,各厂家似乎也是暗自较劲,势在必得。
今年1月,丰田雷克萨斯在CES(消费电子展)上展出了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6月,沃尔沃集团宣布,将在2014年量产全球第一辆自动驾驶技术汽车;8月,日产表示,将在2020年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奔驰也计划于2020年量产上市……甚至连国内的厂商都不甘落后,比亚迪在此前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正在跟北京理工大学一起做无人驾驶的研发,“很快就能看到从北京开到深圳的无人驾驶汽车”。众车企都在为未来“画饼”。
非但如此,国外知名打车服务Uber表示自己将从谷歌购买 2500 辆无人驾驶汽车。按照双方达成的合作协议,Uber会将自己的运输服务数据共享给谷歌使用,后者则希望能够通过此举进一步优化无人驾驶汽车的路径算法。看来无人驾驶叫车服务也应声而起。
有人期待,有人唱衰
无人驾驶汽车靠谱吗?
谈笑有导航,往来皆智能。对于不会开车的人来说,无人驾驶莫过于天大的福音,终于可以实现开车梦。而且,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人为的交通事故,其中大部分是由司机疲劳、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而对于无人驾驶汽车,计算机接手驾驶员则可以有效避免司机由于行为异常引发的事故。此外,无人驾驶汽车的反应灵敏度也大大优于人类司机。当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时,机器的反应速度可以达到40毫秒,而人类最快也要500毫秒。
谷歌方面不止一次地强调过其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并表示,人工控制汽车的效率相对低下,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更好地利用道路,减少停车场的大小。因为它们能够比人类更加精准地停到车位上,并且能有效减少由于人为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和道路拥堵。而且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也发布报告指出,无人驾驶汽车通过精密的通信传感器,更为安全高效。无人驾驶汽车各行其道,既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也可增加行车效率。
科幻作家刘慈欣曾说到,无人驾驶时代,你将很难再在路面上看到交警,甚至路面红绿灯、路标等也将基于无人驾驶统一控制平台实现电子化,从而节省了公共交通支出。
IEEE甚至大胆预测,到2040年,全球上路的汽车总量中,75%将会是无人驾驶汽车。
好处颇多,但走向普适还必须迈过几道槛。
买一辆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多少钱?谷歌从未回答过这个问题。但有估算称,每一辆谷歌试验车的成本超过30万美元,这意味着它的成本超过了法拉利,难免让人望而却步。故如此价位恐令其难以普及。而成本过高也是无人驾驶汽车普遍存在的问题。
无人驾驶汽车并不存在多少技术障碍,真正的问题在于配套的保险责任与监管措施。有行业咨询师指出:“行业共识是,无人驾驶汽车将在2020年上市,但仍然存在重大障碍。这些障碍并非技术问题。现今的计算能力和软件意味着高端图像处理和传感器融合技术已经做好的生产准备,真正需要再推向市场前解决得是责任和立法。”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责任由谁来负?是汽车制造商还是无人驾驶系统供应商?或者是负责交通维护的政府机构?
更有看法是,消费者不会买账。美国TE公司近日公布了一项关于无人驾驶汽车的调查结果。据对1000名美国成年人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消费者尚未接受无人驾驶汽车理念。看来消费者还是不愿放弃汽车控制权。
总的来说,前景乐观局限大,走向商业化还需时日。但这个时间到底有多漫长,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大面积推广,什么时候才能规模化?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答案。
智慧的终点
事实上,无人驾驶汽车也仅仅是未来智能汽车的一部分。智能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车联网、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的融合。智能汽车考验的不仅仅是汽车工程师的智慧,更是IT产业新的博弈道场,开启移动物联网的新蓝海。
也许未来的汽车产业,一辆车所能承载的智慧绝不亚于《霹雳游侠》中的基特。你再也不用费力去考取驾照,只要将一切交给电脑就可以顺利到达目的地,整个行程还会享受到汽车“体贴”的服务,当然可能还会有想象不到的先进之处。
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的话,那么汽车真的就不能再叫做“汽车”了,我们还是应该回归它最本质的翻译Auto——自动车或者该起个新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