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电,打(电)着人了,你就跟我说,你救不救?”据澎湃新闻报道,河南周口一男子因触电被困电线杆,男子的家属边录视频边要求消防员“带电也得救”。
2019年8月20日下午,负责指挥这次救援的指挥员陈高洋表示,被困男子已获救,经救治已无大碍。他表示,在救援时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消防员在处理这类情况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只要不干扰我们救援就可以”。
都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受困者家属“带电也得救”的强令式姿态,在网上受到不少网友的质疑:你自己咋不去“带电救”你的家人?
网友发出这番质疑,并非全无道理:救援并不是“以命换命”,不是要以消防员冒着极可能付出生命代价的非专业方式去搞救援,而是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在保证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对受困者实施专业营救。
可对于受困者家属的表现,也不宜太过指责。平心而论,任何人都可能在自己或亲人处于危境之际,陷入脑回路“短路”。就像很多人本能地有着“有事找警察”的心理,觉得警察在保护人身财产安全方面必定更专业那样,有些遇险者及家人也会认为,消防队员们在这方面的救援更有经验,却不了解救援规则,所以对消防队员提出了“强求”式要求。
这无须苛责,但需要明确的是,救援需要首先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这是条通行原则。不能受困者的命是命,消防队员的命就不是命,救援的目的是“救命”,而不是随便就“搭命”进去。
历次火灾和洪灾中,我们总能看到消防、公安、武警和其他专业救援人员不顾安危、冒着危险,冲在救援一线。每年都有消防员,为保护民众生命财产献出生命。明知前方有危险,仍义无反顾向前,救援人员忠于职守的情怀也每每令人感动。
应被重申的是,救援的确是他们的职责所系,但这不是说,他们就该为不合理救援方式献出生命。救援人员与被救人员,在个体生命价值上是平等的,他们的生命安全也需要被守护。
从舆论反馈来看,这次受困者家属要求消防员“带电也得救”事件,也激起了“特殊场景下,消防人员该不该不顾危险舍己救人”的讨论。就舆论风向而言,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也要保护,救援方式必须科学不能盲目,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这也昭示了一点:消防救援应更多地侧重科学性与确保安全性,而不是动辄“以命换命”。
(来源:新京报)
【点评】
当下,“公共救援”是一个热门话题,整个舆论场出现了许多煽动人性悲情、消费爱国热情的文章,像本文这样头脑冷静、理性持中的时评难能可贵。
余党绪教授提出的“批判性思维”包含四个方面:多元(观照世界图景、复杂文化)、理性(合目的、合规律)、对话(非对抗,饱含善意、充满理性、符合逻辑)、温和(追求人格完善,尤其是公民人格的完善)。实质是以分析和论证为核心,追求思维的清晰性、精确性、逻辑性与公正性。本文用温和的态度,既站稳“救援者的生命安全第一位”,也对受困者家属不理智的要求表示理解。虽能理解,但不赞同,因为救援是“救命”不是“搭命”。论证目的相当明确。对救援人员的赞美,真挚恰当,而“个体生命价值”平等,则表现出作者对公民人格完善的追求,“科学安全救援”是解決问题的方法。论证自然有序,逻辑严密。(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 张晋 )
2019年8月20日下午,负责指挥这次救援的指挥员陈高洋表示,被困男子已获救,经救治已无大碍。他表示,在救援时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消防员在处理这类情况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只要不干扰我们救援就可以”。
都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受困者家属“带电也得救”的强令式姿态,在网上受到不少网友的质疑:你自己咋不去“带电救”你的家人?
网友发出这番质疑,并非全无道理:救援并不是“以命换命”,不是要以消防员冒着极可能付出生命代价的非专业方式去搞救援,而是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在保证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对受困者实施专业营救。
可对于受困者家属的表现,也不宜太过指责。平心而论,任何人都可能在自己或亲人处于危境之际,陷入脑回路“短路”。就像很多人本能地有着“有事找警察”的心理,觉得警察在保护人身财产安全方面必定更专业那样,有些遇险者及家人也会认为,消防队员们在这方面的救援更有经验,却不了解救援规则,所以对消防队员提出了“强求”式要求。
这无须苛责,但需要明确的是,救援需要首先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这是条通行原则。不能受困者的命是命,消防队员的命就不是命,救援的目的是“救命”,而不是随便就“搭命”进去。
历次火灾和洪灾中,我们总能看到消防、公安、武警和其他专业救援人员不顾安危、冒着危险,冲在救援一线。每年都有消防员,为保护民众生命财产献出生命。明知前方有危险,仍义无反顾向前,救援人员忠于职守的情怀也每每令人感动。
应被重申的是,救援的确是他们的职责所系,但这不是说,他们就该为不合理救援方式献出生命。救援人员与被救人员,在个体生命价值上是平等的,他们的生命安全也需要被守护。
从舆论反馈来看,这次受困者家属要求消防员“带电也得救”事件,也激起了“特殊场景下,消防人员该不该不顾危险舍己救人”的讨论。就舆论风向而言,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也要保护,救援方式必须科学不能盲目,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这也昭示了一点:消防救援应更多地侧重科学性与确保安全性,而不是动辄“以命换命”。
(来源:新京报)
【点评】
当下,“公共救援”是一个热门话题,整个舆论场出现了许多煽动人性悲情、消费爱国热情的文章,像本文这样头脑冷静、理性持中的时评难能可贵。
余党绪教授提出的“批判性思维”包含四个方面:多元(观照世界图景、复杂文化)、理性(合目的、合规律)、对话(非对抗,饱含善意、充满理性、符合逻辑)、温和(追求人格完善,尤其是公民人格的完善)。实质是以分析和论证为核心,追求思维的清晰性、精确性、逻辑性与公正性。本文用温和的态度,既站稳“救援者的生命安全第一位”,也对受困者家属不理智的要求表示理解。虽能理解,但不赞同,因为救援是“救命”不是“搭命”。论证目的相当明确。对救援人员的赞美,真挚恰当,而“个体生命价值”平等,则表现出作者对公民人格完善的追求,“科学安全救援”是解決问题的方法。论证自然有序,逻辑严密。(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 张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