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斑块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强化特征与卒中发生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3D HR MRI)技术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责任斑块的强化特征,分析斑块强化特征与卒中发生时间的相关性。

方法

根据卒中发生至HR MRI检查的时间间隔,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MRI室收集的61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早期组(<4周,26例)、中期组(4~12周,20例)和晚期组(>12周,15例),行T1WI、T2W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磁共振血管成像等常规头颅MRI检查,以及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T1WI及增强3D-SPACE T1WI序列扫描,将3D-SPACE T1WI序列上斑块增强前、后信号强度进行对比,定性分析斑块的强化程度,定量计算斑块的强化率,分析斑块强化特征及其与卒中发生至HR MRI检查时间之间的关系。

结果

3D HR MRI上责任斑块表现为管壁月牙形偏心增厚或者环形增厚,T1WI上多为稍高信号,注入对比剂后呈不同程度的强化或者无强化。对纳入的61例脑梗死患者的斑块强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组26例斑块明显强化21例(80.8%),轻度强化4例(15.4%),无强化1例(3.8%),强化率为80.49%±18.64%;中期组20例斑块明显强化2例(10.0%),轻度强化14例(70.0%),无强化4例(20.0%),强化率为52.09%±18.17%;晚期组15例斑块轻度强化2例(2/15),无强化13例(13/15),强化率为12.16%±10.44%。统计学分析显示3组间强化程度及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34,P<0.01;F=78.403,P<0.01)。进一步分析,早期组和中期组强化程度及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7,P<0.01;t=5.179,P<0.01),中期组和晚期组强化程度及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4,P<0.05;t′=8.189,P<0.01),早期组和晚期组强化程度及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96,P<0.01;t′=15.044,P<0.01)。卒中发生至HR MRI检查的时间与强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903,P<0.01)。

结论

HR MRI增强扫描能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强化,随着发病时间间隔的延长,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强化逐渐减弱,为由强化程度判断斑块的易损性提供了依据,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短程新辅助放疗(SCRT)联合延迟手术似乎比SCRT联合立即手术更安全,但SCRT联合延迟手术和长程新辅助放疗(LCRT)联合延迟手术的疗效比较尚不明确,因此对两种治疗方案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利用相关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的搜索,对于患者基线特点和治疗结果数据进行提取,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进行证据评价和做出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研究总计患者49
目的分析高危因素联合分层法在预测N2-3M0期鼻咽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2015年间226例N2-3M0期首程鼻咽癌病例被纳入研究,分析肿瘤体积、颈部转移淋巴结特征(坏死、融合)和T、N分期等与生存的关系,分析影响生存的高危因素,探讨高危因素联合分层法在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N3期、Vn≥47.15cm3和淋巴结融合是N2-3M0期鼻咽癌患者远处转移的高危因素,根据高危因素分为低危、中危、
内乳虽然为乳腺癌的区域淋巴引流部位,但术后放疗是否需要照射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一些随机研究不同程度上对内乳放疗进行了探讨,均没有获得内乳放疗对总生存有肯定获益的证据。临床实践中,内乳预防放疗需要很好地权衡肿瘤复发风险、处方剂量和放疗技术,避免放疗相关死亡风险增加而抵消可能的生存获益。
偏头痛是一类临床最常见的具有致残性的原发性头痛,在我国人群的发病率为9.3%,女性与男性发病比率为3∶1,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抑郁是偏头痛共病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与非偏头痛患者相比,偏头痛患者共病抑郁的风险高出2.5倍以上。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与抑郁症状息息相关。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对头痛相关的痛觉信号传导的影响也不同,在这些信号从丘脑传递到皮质的过程中易受到神经内分泌网络失调的影
目的比较改良脑梗死溶栓评分(mTICI)2b级与mTICI 3级再灌注对发病6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灶转归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4例于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6 h内并接受血管内治疗后成功再灌注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mTICI 2b级和mTICI 3级再灌注对患者病灶转归及预后的影响。主要终点指标为
介绍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的诊断方法、常用诊断标准和分类。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MND中最为常见的形式。脑干和脊髓各节段的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体征是诊断MND/ALS的重要依据,而肌电图是判断亚临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重要辅助检查。国际公认的ALS诊断标准共有3种,依次为El Escorial诊
贫血和高血红蛋白血症并非脑卒中常见的高危因素,血红蛋白浓度与脑卒中的关系目前存在争议。通过检索文献,分别归纳分析了在脑梗死和颅内出血患者中,高、低血红蛋白浓度对脑卒中发生风险、死亡风险和不良功能预后风险的影响,发现血红蛋白浓度与脑梗死发生风险、脑梗死死亡风险和颅内出血死亡风险之间存在"U"形曲线关系,但最优血红蛋白浓度并不确定。
目的回顾性分析SATB2相关综合征的基因突变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1月确诊的1例SATB2相关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先证者女童,8岁,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语言发育落后,头发稀疏,长脸,额部突出,鼻梁隆,睑裂下斜,低位耳,人中光滑,小下颌,牙排列稀疏,部分牙齿缺如。智力商数为49;头颅磁共振成像示:髓鞘化发育延迟;视频脑电图呈双
缺口节律的概念于1979年提出,属于良性脑电图变异,科学地判读脑电图对临床诊治非常重要。本文作者通过对缺口节律相关文献的学习,对缺口节律的形成机制、脑电图特点及判读的有关注意事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不仅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而且对其他多个器官产生严重影响。患者由于发病年龄、病因学、危险因素、原发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大小、并发症以及医疗中心水平等的不同,其临床转归也截然不同。目前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神经影像、神经介入和神经重症多学科发展,SAH临床转归总体明显好转,病死率大大下降。尤其近